再現沉醉神迷的情感世界——本刊專訪著名花鳥畫家李根有

再現沉醉神迷的情感世界——本刊專訪著名花鳥畫家李根有

天津,一向以豐厚的民俗文化,悠久的歷史傳承為世人稱道。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傳統書畫藝術,在天津有著深厚的文化土壤。而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畫家們,也就彷彿沾了這人傑地靈的仙氣,總是透著那麼一股仙風道骨的文人氣息。當下浮躁的創作心態,似乎沒有衝擊到他們,讀書、吟詩、作畫,按照心中的想法去探索、延續著傳統藝術,並樂在其中。

天津畫家李根友,就是這樣一個在傳統花鳥畫領域不斷鑽研學習、不斷追求個人風格的探索型畫家。和李根友老師的認識,首先是被他的畫作打動。他的作品清新明快,內涵豐富,既有傳統書畫借物言志的豐富內涵,也有歡樂怡情的現代品味,給人無盡的回味。

花鳥畫一向是深受國人喜愛的繪畫題材。它是屬於閒適類的欣賞畫種,似輕音樂一般以小見大,令人賞心悅目。但也正因如此,能以簡單一花一鳥表達複雜思想情操. 難度也就相對鉸大,對畫家的綜合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出於對藝術的熱愛,李根友自學繪畫,筆耕不輟,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傳統繪畫領域研究、磨練,努力塑造鮮明的個人面貌,終了找到一條適合自己風格特點的“色彩明快、筆墨凝重、收放並蓄、雅俗共賞”的畫風,深得同行讚譽和認同。

在2005年第三屆南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上,他的三十多幅作品一經亮相便脫穎而出,榮獲了這屆展覽的金獎,引得人們刮目相看。天津美協主席曹德兆、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史如源、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編審劉蔭祥都對其作品給予由衷的肯定和評價。

看李根友的畫,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撲面而來的鮮活的生命氣息。做人低調的他. 畫風卻是不同尋常的氣宇軒昂。不論是大潑墨的荷葉、芭蕉,還是細細勾挑的修竹、迎春,都是一樣的用筆凝重、骨力內含、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他筆墨功夫老到,水墨的互相滲透、潤染、穿插恰到好處,使得畫面看起來豐富靈動,不落俗套,格調高雅,瀟灑靈動的筆觸間生出一種別樣的渾然大氣。他的作品吸收了大寫意花鳥的豪故、簡約、寫意性強的特點,又借鑑了小寫意花鳥畫細膩傳神、筆墨精到的長處,並結合個人的氣質和特點,把二者進行有機結合,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收放並蓄、寫意傳神、清新雅緻、雅俗共賞的特點,成功地樹立起鮮明的個人風格。

李根友的畫是他豐富而活躍的內心情感的率意表達,是令人沉醉神迷的情感世界的真實再現,渾融蘊籍、內涵半富、顯現著中國水墨寫意繪畫具有的本性光輝。他的風格不同於豔麗軟香的市井風格,但卻又最具娛心造興的審美特徵。看他的作品《留得殘荷聽落雪》,在一片蒼茫暮藹中. 殘荷片片,落雪點點,營造出蕭瑟肅殺的清冷之氣。但畫面中幾隻跳躍的雀鳥,卻一下子把生命的頑強和活力彰顯無遺。畫面只有簡單的黑白二色,水氣氤氳、渾然一片,然而這單間的黑與白、動與靜,卻讓觀者並不覺得單調,反而從中看到了當初的碧荷紅花、萬千氣象。像其它此類作作品《風雨秋池上》、《深秋時節雨紛紛》、《初雪》等,莫不如此,讓觀者從一花一鳥中感受到人生的哲思、理性、內蘊、精神。這正是作者最真實的心性表露。

線性和寫意性是中國的兩大傳統。黑白、色墨、線面關係在畫面中微妙地處理,使畫面的物象在簡化中得到內涵的昇華。李根友極好地繼承了這些優良傳統,並且在研習中國畫的基礎上,特別吸收和借鑑了一些西畫的表現方法,使自已的繪畫風格與現代人的審美觀更貼近,更具鮮明的時代特徵。他的構圖飽滿而富有張力,豐富而又層次分明,滿處不塞、空處不虛,有一種詩意的節奏和韻律。

他勇於探索新的構圖形式,打破了傳統的S型構圖、三角構圖和傳統穿插模式,大膽靈活地運用全景構圖形式,從整體宏觀上來把握,而不是僅僅侷限於某一花一葉的小筆墨,小技巧,因此看他的作品,會從中感覺到一種放眼世界的渾然大氣、深遠廣博,並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情緒感染讀者,令人不由自主地被打動、被吸引。這在其《風雨秋池上》、《青山處處紅杜鵑》等作品中均有深刻體現。

為了使作品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李根友給自己的創作定下一條規矩,即“貼近生活、貼近大眾,貼近自然。”他是一個喜歡動腦,並勇於實踐的探索型畫家。他注意到當今人們對裝飾畫的需要和喜愛,因而也特別注意了作品中背景的處理。他打破了傳統的“計黑留白”技法,特別擅於在背景上輕染薄塗,便所繪景物與背景和諧地融為一體,同時豐富了畫面層次,意境深遂。他的《會向瑤臺月下逢》、《只留香氣滿園春》等作品,畫面明淨柔和、格調高雅,將色墨和水的滲洇變化之美表現到了極致。在濃淡有致、滋潤華麗的水墨變化中,豐富了畫面內涵,同時更加有力地突出表現出創作主體。繪一隻點晴的小鳥,跳動在花枝葉蔓,成為傳神的精靈,讓畫面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情致,輕鬆地構建出花鳥世界的空靈蘊籍,讓觀者沉浸在作者營造的與世無爭的空靈境界之中,以獨特的視角去解構畫家心語。

在李根友的作品中,色彩的作用不再是簡單的“錦上添花”,更不是一種重建或解構,而是在足夠深厚的傳統積澱之後,面對古今、中西不同時空維度的一種整合。在《山花爛漫時》、《惠蘭迎春》、《雨洗娟娟淨》等作品中,他用色大膽明快、豔而不俗,看似色彩斑斕,卻不失穩重雅緻。或色或墨,經他酣暢淋漓地鋪潑於畫面中,那種虛實相間、亦真亦幻、混沌生動的氣韻便蘊含其間,表現出畫家對色彩的敏感和熟練把握。李根友勇於嘗試色彩的對比和運用,併發掘其獨到的表現力。在作品《晴日雲天花欲醉》中,他創造性地大面積使用比較純淨的藍色,而且把紅、黃等對比度較強的顏色穿插其中,這在講究墨色、追求雅淡的國畫作品中是比較少見的。但作者卻把這些顏色使用得恰到好處,深藍、淺籃、明黃、豔紅有機地互相穿插滲透,輕重有致,不但不覺得俗豔,反而給人帶來一種喜悅的驚喜,心情為之豁然開朗。

他在學術層面上進一步挖掘了色彩在國畫傳統語言體系中的作用,成功地承接並拓寬了藝術表現手段。他以超出常人的刻苦、悟性和靈氣,描心中所想,繪人生之畫,用自己的真誠和熱情,描繪著生活的真、善、美。

【李根友藝術簡介】

李根友,字夢真,天津人,職業畫家。從事花鳥畫創作研究三十餘年,現為;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百中畫院副院長,中國楹聯書畫院院士、津門書畫院院士。

2006年作品《清馨》入選全國國畫名家精品展 2008年作品《淡妝雅韻》入選當代中國畫作品展。2009年作品入選中國畫名家小品展。2008年作品(深秋時節)榮獲天津第二屆花鳥畫大展銅獎。2004年作品《花雨》榮獲天津市第五屆青年美術作品展銅獎;2009年作品在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美術書法攝影天津地區選拔賽中,榮獲金獎。2011年作品(晚秋)被天津美術家協會收藏。2012年作品(秋)榮獲天津市紀念建黨九十週年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銀獎。2001年作品入選中日水墨畫交流展。作品入選天津市第十界、第十一界美術作品展。2004年作品《春光賦》入選天津美術作品展。2005年作品榮獲第三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全國工藝美術家書畫作品聯展金獎;作品入編《中國畫名家小品集萃》。2005年,天津電視臺《彩墨群星》欄目錄制並播放了專題片《花鳥畫的探索者——記畫家李根友》。在《今晚報》《天津日報》等多家媒體上發表個人作品並有專題報道。在《中國書畫報》《美術家》及《畫訊》等專業書畫刊物上發表作品。

李根友作品賞析

再現沉醉神迷的情感世界——本刊專訪著名花鳥畫家李根有

岸邊雙禽 140x70cm

再現沉醉神迷的情感世界——本刊專訪著名花鳥畫家李根有

清竹雅韻 140x70cm

再現沉醉神迷的情感世界——本刊專訪著名花鳥畫家李根有

金秋 140x70cm

再現沉醉神迷的情感世界——本刊專訪著名花鳥畫家李根有

杜鵑盡開滿山紅 140x70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