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網訊】(河南經濟報記者 閆德軍 通訊員 孫妙紅 王爍)“現在國家扶貧政策好了,能幹就多幹些,光靠伸手要錢永遠也富不起來。能自己顧住自己,就不能給國家增加負擔。”潁橋回族鎮南街村66歲的退伍傷殘軍人張國平告訴記者。
張國平是潁橋回族鎮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970年他在部隊服役時因公受傷,腰部重度殘疾,年僅25歲便失去了勞動能力。他曾經痛苦過,迷茫過,試圖放棄過,但軍人的堅韌不屈讓他佝僂著受傷的身軀依然負重前行。他不想因為身體殘疾就躺在功勞簿上吃照顧,等著政府送救濟,他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貧困的生活,過上幸福的好日子。
提起張國平,潁橋回族鎮副書記曹偉感慨地說: “我經常和張國平聊天,覺得他是一個樂觀而且有經濟頭腦的人,他不甘於這樣等要國家的幫助,他有強烈的脫貧致富夢,雖然自己不能勞動,但想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辣椒,來增加收入,早日脫貧。於是我幫他們協調了7畝地進行麥椒套種。由於張國平不能幹重體力活,張國平愛人也長年有病,南街兩委幹部就幫助他找人管理辣椒,由街裡出面協商,等辣椒出售後,老張再支付管理費用。”
烈日高照,當記者走進張國平家的辣椒地時,綠油油的辣椒長勢喜人,在陽光的沐浴下更加耀眼,老倆口站在地頭,看著綠綠的辣椒,談論著今年的收成應該不錯,估計今年一畝地能收五六百斤,一斤辣椒賣四元多,除去每畝僱人管理等費用要1000元,自己還能每畝淨賺1000多元。
“國平經常和我說,不能等政府給,更不能伸手問政府要,去年俺老倆口靠土地流轉種辣椒,一年就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了。別看我們年齡大了,但是都不服老,還有幹勁兒,反正不能在家閒著,更感謝有黨的好扶貧政策,我們才能過上好生活。”張國平的妻子王愛香自豪地說。
用勤勞摘掉貧困戶的帽子,用增收脫貧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2017年,張國平一家通過一年的辛苦種植,收入達到了脫貧標準,他們成功脫貧,成為了潁橋回族鎮的脫貧榜樣。
“生命是短暫,一個人心態好,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我現在甩掉了貧困帽子,沒事兒了也看看新聞,看看朋友圈,我有400個微信好友呢,你看看我這很多老戰友呢,我們在一起聊聊天,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大家的生活都是越來越好了。”張國平滿臉開心的告訴記者。
勤勞致富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張國平雖殘疾了41年,但樂觀豁達的他卻戰勝了病魔,努力的生活著。他和妻子王愛香用勤勞改變了命運,用勤勞擺脫了貧困,用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著生活,讓平淡的生活過的更加有滋有味。
閱讀更多 河南經濟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