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富人的距離是什麼?

英國有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叫做《56UP》。

一個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的56歲。

幾十年過去,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那群人——也從兒童步入老年。

這部紀錄片最終很遺憾地向人們證明了:社會階級是很難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

有這樣三個真實的小故事。

你與富人的距離是什麼?

故事一

一個穿著時髦,染著一頭紅毛的的男生帶著女朋友去一家自助餐廳吃飯。

由於當時餐廳客人已經爆滿,該男生又沒有提前預定座位。服務員就暫時把他們安排在一個角落的地方。

可是男生堅持要坐在靠窗的那個空位上。服務員便解釋說那裡已經有人提前預定了,而且客人馬上就要到了。如果不是很急,可以等其他靠窗位置空出來再就餐。

該男生當即就火冒三丈,衝著服務員大吼大叫,憑什麼我就不能坐在這裡?老子又不是不給錢?

服務員很難為情地說,不好意思,這是我們餐廳的規矩,您沒有提前預定……

說話間,另一個服務員領來了一對年輕夫婦,正是提前預定這個座位的客人。

於是,兩家便開始爭吵起來……

先來的一家說,是我們先到的!

另一家則說,是我們先預定的!

後來還是那對年輕夫婦讓了步,在經理的協調下,坐到了其他的空位上。

而那個大獲全勝的紅毛男,開始洋洋自得,哼,想讓老子吃虧,沒門!

他以為自己佔了便宜,卻不知自己成了別人眼裡的一個笑話。

你與富人的距離是什麼?

故事二

有一次坐公交,在車上遇到一個年輕媽媽和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孩子,上車後,她只買了她自己的車票。售票員要求她補一張票,說小孩的身高已經達到了售票的標準。

那個女的說,孩子只有七歲,憑什麼需要買票?

就為了兩塊錢,和售票員爭吵了好一會。

最後一個學生模樣的男孩實在聽不下去了,就對那女的說,阿姨,你要是實在沒零錢,這兩塊錢我幫你拿吧。

那女的剛要說話,她身邊那個七歲的孩子忽然怯怯地開口,媽媽,我有兩塊錢。

她瞪了孩子一眼,然後很不情願地又掏了兩塊錢給售票員。

連孩子都知道要遵守的規則,身為人母的她卻百般無視,不知道她的孩子會怎樣想她?

你與富人的距離是什麼?

故事三

我老家一小學同學,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這幾年因為種植蔬菜大棚賺了不少錢。

於是大專畢業後,父母就把一直在外地的他叫回了老家,為他新建了一個蔬菜大棚,還美其名曰子承父業。

不久後,他就開始結婚生子,做了兩個孩子的爸爸。再去看他的空間,除了種地就是賣菜,渾渾噩噩得過且過,已經完全沒有了最初的追求。

這三個故事都是發生在普通人當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很多人都會為了一些小利益斤斤計較,目光短淺,寧願浪費時間去搶群裡幾毛錢的紅包,也不願花時間去充電學習,更談不上對人生困境的思考。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絕大部分人都跳不出社會等級的既定魔咒。

你與富人的距離是什麼?

我想,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突破原有的眼界和格局。眼界決定著格局,格局又影響著眼界。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心有多寬,你的舞臺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寬!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不可思議!

眼界是指在某一時刻,對某領域趨勢準確預測的能力 。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不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發展的本質。對於事物的評判已經有自己的標準,並能夠極為準確根據現在對未來進行預測。知道這些道理之後,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

一個人的發展往往受侷限,其實“侷限”就是格局太小,為其所限。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

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