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富人的距离是什么?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叫做《56UP》。

一个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2012年的56岁。

几十年过去,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那群人——也从儿童步入老年。

这部纪录片最终很遗憾地向人们证明了: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有这样三个真实的小故事。

你与富人的距离是什么?

故事一

一个穿着时髦,染着一头红毛的的男生带着女朋友去一家自助餐厅吃饭。

由于当时餐厅客人已经爆满,该男生又没有提前预定座位。服务员就暂时把他们安排在一个角落的地方。

可是男生坚持要坐在靠窗的那个空位上。服务员便解释说那里已经有人提前预定了,而且客人马上就要到了。如果不是很急,可以等其他靠窗位置空出来再就餐。

该男生当即就火冒三丈,冲着服务员大吼大叫,凭什么我就不能坐在这里?老子又不是不给钱?

服务员很难为情地说,不好意思,这是我们餐厅的规矩,您没有提前预定……

说话间,另一个服务员领来了一对年轻夫妇,正是提前预定这个座位的客人。

于是,两家便开始争吵起来……

先来的一家说,是我们先到的!

另一家则说,是我们先预定的!

后来还是那对年轻夫妇让了步,在经理的协调下,坐到了其他的空位上。

而那个大获全胜的红毛男,开始洋洋自得,哼,想让老子吃亏,没门!

他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却不知自己成了别人眼里的一个笑话。

你与富人的距离是什么?

故事二

有一次坐公交,在车上遇到一个年轻妈妈和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上车后,她只买了她自己的车票。售票员要求她补一张票,说小孩的身高已经达到了售票的标准。

那个女的说,孩子只有七岁,凭什么需要买票?

就为了两块钱,和售票员争吵了好一会。

最后一个学生模样的男孩实在听不下去了,就对那女的说,阿姨,你要是实在没零钱,这两块钱我帮你拿吧。

那女的刚要说话,她身边那个七岁的孩子忽然怯怯地开口,妈妈,我有两块钱。

她瞪了孩子一眼,然后很不情愿地又掏了两块钱给售票员。

连孩子都知道要遵守的规则,身为人母的她却百般无视,不知道她的孩子会怎样想她?

你与富人的距离是什么?

故事三

我老家一小学同学,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几年因为种植蔬菜大棚赚了不少钱。

于是大专毕业后,父母就把一直在外地的他叫回了老家,为他新建了一个蔬菜大棚,还美其名曰子承父业。

不久后,他就开始结婚生子,做了两个孩子的爸爸。再去看他的空间,除了种地就是卖菜,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已经完全没有了最初的追求。

这三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普通人当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都会为了一些小利益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宁愿浪费时间去抢群里几毛钱的红包,也不愿花时间去充电学习,更谈不上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跳不出社会等级的既定魔咒。

你与富人的距离是什么?

我想,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突破原有的眼界和格局。眼界决定着格局,格局又影响着眼界。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不可思议!

眼界是指在某一时刻,对某领域趋势准确预测的能力 。你能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能不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对于事物的评判已经有自己的标准,并能够极为准确根据现在对未来进行预测。知道这些道理之后,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受局限,其实“局限”就是格局太小,为其所限。

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