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飲行業坐擁四萬億市場,爲何未現市值千億龍頭

我有一個開餐廳的朋友,人稱髮際吳。

有這綽號,一是因為他靠開餐廳發跡了,二則是創業艱辛,年少脫髮的緣故。

我去過一次他的店,人頭攢動,生意爆棚。連上學時經常被我們嘲笑不求上進的髮際吳都能成功,看來餐飲行業真的很景氣。

美團點評CEO王興曾說過,“按每人一頓飯10元計算,一年在餐飲上的消費至少1萬元。作為一門入口的生意,14億人帶來的就是14萬億元的市場。”

事實上,一頓飯十塊錢這標準,現在連碗蘭州拉麵都吃不到,人們一年為吃的花費肯定要比14萬億元更多。而且好生意講究的就是高頻,人是鐵飯是鋼,你可以一年不買新衣服,你能一天不吃飯嗎?

薦讀 | 中國餐飲行業坐擁四萬億市場,為何未現市值千億龍頭

可問題是,這麼大的一個行業,為什麼在上市公司中卻幾乎沒有存在感呢?

自從湘鄂情改名中科雲網後,A股的餐飲企業就只剩下可憐的3家,佔整個市場的市值比例只有萬分之二。

好吧,就算因為餐飲企業現金交易多、財務不規範,難以登陸A股,可看看一江之隔的港股,情況也並沒有很好。儘管本地餐飲連鎖翠華、大家樂和大快活都已上市,主營業務在國內的呷哺呷哺、味千中國也前去助陣,然而上市的餐飲公司仍然只有19家,平均市值只有區區23億港幣。

薦讀 | 中國餐飲行業坐擁四萬億市場,為何未現市值千億龍頭

數據截止至2018年1月底,數據來源:Bloomberg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你就聽他(王興)吹吧。市場需求大,就意味著餐飲好做嗎?too young too simple。”

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髮際吳時,他突然開啟了吐槽模式。

“整個餐飲行業每年在以70%的比例洗牌。結構性過剩,門檻低,跟風嚴重,消費者喜好千變萬化,一家店能存活三年就是勝利,還談什麼上市啊!

做餐飲行業的朋友,上輩子一定是折翼的天使。為了讓大夥吃上更好吃的食物,費盡心機,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結果還經常不知怎麼就被拍死在沙灘上。”

事實上,餐飲行業一方面要面對高昂的店鋪租金和漲勢兇猛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還要應付愈發挑剔的消費者,和他們變幻莫測的喜好。單看餐飲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的利潤率,10%左右的水平實在不像是個暴利行業。

薦讀 | 中國餐飲行業坐擁四萬億市場,為何未現市值千億龍頭

低利潤率意味著較長的投資回報週期,而現如今餐廳的生命週期又是有目共睹的短。如何能快速收回投資甚至穩定盈利?這是髮際吳和他身後的投資人共同面對的嚴峻問題。

餐飲行業的大一統公式

髮際吳最佩服的人是愛因斯坦,即使髮際吳高數掛過科,物理紅過燈。

愛因斯坦傾盡後半生尋找大一統理論,一條可以解釋所有物理現象的公式。愛因斯‧髮際吳傾盡一頭黑髮尋找的,是一條可以解釋所有餐飲現象的公式。

幸運的是,髮際吳的一頭黑髮沒有白白犧牲,儘管大一統公式難尋,但他最終還是頓悟了一條可以讓自己的餐飲事業利潤滾滾來的公式:

總利潤(TR)=客戶單次消費利潤 (R) X 消費頻次 (F) X 消費人數 (Q)

所有餐飲企業要解決的問題,要麼是讓每個進店的顧客多花錢,要麼是讓他們更頻繁的來店裡吃,再或者,就是開更多的店,吸引更多的新顧客。

那麼,什麼又是決定這三個因素的關鍵呢?

上游供應鏈管理,提升單次消費利潤的關鍵

當我們拿起香辣雞腿堡送向嘴邊,很難想到這背後融合了穀物生產加工、肉雞養殖加工、蔬菜種植加工、醬料生產、產品包裝、物流配送和餐飲加工服務等諸多企業的心血。

上游的供應鏈管理對餐飲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優秀的供應鏈管理不僅保證食材的品質,還能控制食材的成本。無論在單次消費利潤(R)上,還是在價格優勢帶來的消費頻次(F)上,都能增加總利潤(TR)。

供應鏈管理並非簡單的採購。對大型餐飲企業而言,每天面臨數量眾多且種類繁雜的採購需求,只有通過科學系統的管理,才可能滿足並保證餐廳供應的高效、穩定和安全。

海底撈大家都不陌生。當年這火鍋第一股想上市未果,無奈之下,2016年將旗下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1579.HK)推上了港股市場。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憑藉海底撈餐廳的快速發展,和供應鏈上的良好管控,頤海國際的業績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成長,市場也心甘情願的給出了40倍的估值。

上市以來公司股價一騎絕塵,一年多里從2塊漲到11塊,是妥妥的大牛股。 這麼看來,那句“我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不如改成“你吃火鍋,我投火鍋底料股”更合適?

外賣不只改變你的生活,還擴大了餐廳的潛在客群

“上游供應鏈管理只是成功的一半,最終的收入還是得靠終端門店。如何跟上時代的趨勢,提升店面的翻檯率,是一個必須時刻思考的命題。”——髮際吳的思考之一

千百年來“坐下點菜,吃完走人”的餐飲行業在最近迎來了一個大變化,當互聯網遇上人性的“懶”、“宅”、“饞”、“急”、“忙”,外賣行業迎來爆發。

根據艾瑞諮詢去年發佈的報告,2017年中國網絡外賣行業總交易額超過2000億,佔整體餐飲行業比例高達20%以上。業務幾乎覆蓋全國所有人口10萬以上的縣,外賣成為餐飲業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菜鳥死於常識,老將死於趨勢,一個成熟的餐飲上市公司很難死於常識,卻可能死於突然加速的變化趨勢。

看著店裡進進出出的外賣小哥,髮際吳告訴我外賣是如何重構餐飲的。

“首先,外賣延長了經營時間,提高了後廚的資源利用率。

其次,堂食客往往集中在周邊1公里,而外賣配送範圍達到3-5公里,拓寬了店鋪的服務輻射範圍。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外賣的顧客不佔用餐廳的位置,翻檯率趨近於無限大,對於餐廳來說,流水的瓶頸一下子被解放了出來,這是天大的喜訊。”

傳統餐廳集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需要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對經營管理提出很高要求。而外賣不僅不佔用管理資源,還不佔用經營面積,只需提供產品,無需提供空間和服務。

因此,成功實現外賣策略的餐廳不管是坪效、人效都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不僅能夠提升消費人數Q,還能提升消費頻次F,給總利潤提升帶來巨大的空間。

能意識到外賣好處的餐飲企業才是好企業。香港品牌大快活、大家樂的內地分店紛紛開展線上外賣業務,唐宮連續三年在年報中談到外賣的重要性,而擁有內地血統的呷哺呷哺更是輕車熟路,迅速融入外賣大軍。

截止2017年6月,呷哺呷哺有177家店提供外賣服務,還開啟了“呷煮呷燙”這樣的外賣專門店。

這種快速應對變化趨勢的能力,反映在報表中,便是在整體連鎖餐飲行業增速不振的大勢下,呷哺呷哺優異的業績表現。

薦讀 | 中國餐飲行業坐擁四萬億市場,為何未現市值千億龍頭

福利貼

(一份價值980元的)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電子版】

(一份價值580元的)

餐飲酒店股權激勵整體解決方案.【視頻版】

還有一張(價值98元的)

2018年20城拾味島全國海選會門票

德勤:消費升級下的餐飲行業轉型之路

▼獲取方式▼

後臺關注並私信 回覆 “客服 ”,領大禮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