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行业坐拥四万亿市场,为何未现市值千亿龙头

我有一个开餐厅的朋友,人称发际吴。

有这绰号,一是因为他靠开餐厅发迹了,二则是创业艰辛,年少脱发的缘故。

我去过一次他的店,人头攒动,生意爆棚。连上学时经常被我们嘲笑不求上进的发际吴都能成功,看来餐饮行业真的很景气。

美团点评CEO王兴曾说过,“按每人一顿饭10元计算,一年在餐饮上的消费至少1万元。作为一门入口的生意,14亿人带来的就是14万亿元的市场。”

事实上,一顿饭十块钱这标准,现在连碗兰州拉面都吃不到,人们一年为吃的花费肯定要比14万亿元更多。而且好生意讲究的就是高频,人是铁饭是钢,你可以一年不买新衣服,你能一天不吃饭吗?

荐读 | 中国餐饮行业坐拥四万亿市场,为何未现市值千亿龙头

可问题是,这么大的一个行业,为什么在上市公司中却几乎没有存在感呢?

自从湘鄂情改名中科云网后,A股的餐饮企业就只剩下可怜的3家,占整个市场的市值比例只有万分之二。

好吧,就算因为餐饮企业现金交易多、财务不规范,难以登陆A股,可看看一江之隔的港股,情况也并没有很好。尽管本地餐饮连锁翠华、大家乐和大快活都已上市,主营业务在国内的呷哺呷哺、味千中国也前去助阵,然而上市的餐饮公司仍然只有19家,平均市值只有区区23亿港币。

荐读 | 中国餐饮行业坐拥四万亿市场,为何未现市值千亿龙头

数据截止至2018年1月底,数据来源:Bloomberg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你就听他(王兴)吹吧。市场需求大,就意味着餐饮好做吗?too young too simple。”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发际吴时,他突然开启了吐槽模式。

“整个餐饮行业每年在以70%的比例洗牌。结构性过剩,门槛低,跟风严重,消费者喜好千变万化,一家店能存活三年就是胜利,还谈什么上市啊!

做餐饮行业的朋友,上辈子一定是折翼的天使。为了让大伙吃上更好吃的食物,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结果还经常不知怎么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事实上,餐饮行业一方面要面对高昂的店铺租金和涨势凶猛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还要应付愈发挑剔的消费者,和他们变幻莫测的喜好。单看餐饮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利润率,10%左右的水平实在不像是个暴利行业。

荐读 | 中国餐饮行业坐拥四万亿市场,为何未现市值千亿龙头

低利润率意味着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而现如今餐厅的生命周期又是有目共睹的短。如何能快速收回投资甚至稳定盈利?这是发际吴和他身后的投资人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

餐饮行业的大一统公式

发际吴最佩服的人是爱因斯坦,即使发际吴高数挂过科,物理红过灯。

爱因斯坦倾尽后半生寻找大一统理论,一条可以解释所有物理现象的公式。爱因斯‧发际吴倾尽一头黑发寻找的,是一条可以解释所有餐饮现象的公式。

幸运的是,发际吴的一头黑发没有白白牺牲,尽管大一统公式难寻,但他最终还是顿悟了一条可以让自己的餐饮事业利润滚滚来的公式:

总利润(TR)=客户单次消费利润 (R) X 消费频次 (F) X 消费人数 (Q)

所有餐饮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要么是让每个进店的顾客多花钱,要么是让他们更频繁的来店里吃,再或者,就是开更多的店,吸引更多的新顾客。

那么,什么又是决定这三个因素的关键呢?

上游供应链管理,提升单次消费利润的关键

当我们拿起香辣鸡腿堡送向嘴边,很难想到这背后融合了谷物生产加工、肉鸡养殖加工、蔬菜种植加工、酱料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和餐饮加工服务等诸多企业的心血。

上游的供应链管理对餐饮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保证食材的品质,还能控制食材的成本。无论在单次消费利润(R)上,还是在价格优势带来的消费频次(F)上,都能增加总利润(TR)。

供应链管理并非简单的采购。对大型餐饮企业而言,每天面临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的采购需求,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才可能满足并保证餐厅供应的高效、稳定和安全。

海底捞大家都不陌生。当年这火锅第一股想上市未果,无奈之下,2016年将旗下火锅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1579.HK)推上了港股市场。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凭借海底捞餐厅的快速发展,和供应链上的良好管控,颐海国际的业绩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成长,市场也心甘情愿的给出了40倍的估值。

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一骑绝尘,一年多里从2块涨到11块,是妥妥的大牛股。 这么看来,那句“我吃火锅,你吃火锅底料”,不如改成“你吃火锅,我投火锅底料股”更合适?

外卖不只改变你的生活,还扩大了餐厅的潜在客群

“上游供应链管理只是成功的一半,最终的收入还是得靠终端门店。如何跟上时代的趋势,提升店面的翻台率,是一个必须时刻思考的命题。”——发际吴的思考之一

千百年来“坐下点菜,吃完走人”的餐饮行业在最近迎来了一个大变化,当互联网遇上人性的“懒”、“宅”、“馋”、“急”、“忙”,外卖行业迎来爆发。

根据艾瑞咨询去年发布的报告,2017年中国网络外卖行业总交易额超过2000亿,占整体餐饮行业比例高达20%以上。业务几乎覆盖全国所有人口10万以上的县,外卖成为餐饮业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菜鸟死于常识,老将死于趋势,一个成熟的餐饮上市公司很难死于常识,却可能死于突然加速的变化趋势。

看着店里进进出出的外卖小哥,发际吴告诉我外卖是如何重构餐饮的。

“首先,外卖延长了经营时间,提高了后厨的资源利用率。

其次,堂食客往往集中在周边1公里,而外卖配送范围达到3-5公里,拓宽了店铺的服务辐射范围。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外卖的顾客不占用餐厅的位置,翻台率趋近于无限大,对于餐厅来说,流水的瓶颈一下子被解放了出来,这是天大的喜讯。”

传统餐厅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需要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对经营管理提出很高要求。而外卖不仅不占用管理资源,还不占用经营面积,只需提供产品,无需提供空间和服务。

因此,成功实现外卖策略的餐厅不管是坪效、人效都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不仅能够提升消费人数Q,还能提升消费频次F,给总利润提升带来巨大的空间。

能意识到外卖好处的餐饮企业才是好企业。香港品牌大快活、大家乐的内地分店纷纷开展线上外卖业务,唐宫连续三年在年报中谈到外卖的重要性,而拥有内地血统的呷哺呷哺更是轻车熟路,迅速融入外卖大军。

截止2017年6月,呷哺呷哺有177家店提供外卖服务,还开启了“呷煮呷烫”这样的外卖专门店。

这种快速应对变化趋势的能力,反映在报表中,便是在整体连锁餐饮行业增速不振的大势下,呷哺呷哺优异的业绩表现。

荐读 | 中国餐饮行业坐拥四万亿市场,为何未现市值千亿龙头

福利贴

(一份价值980元的)

中国餐饮报告(白皮书2017)【电子版】

(一份价值580元的)

餐饮酒店股权激励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版】

还有一张(价值98元的)

2018年20城拾味岛全国海选会门票

德勤:消费升级下的餐饮行业转型之路

▼获取方式▼

后台关注并私信 回复 “客服 ”,领大礼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