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技術|老劉的秋王培養與管理經驗

“一隻好王一箱蜂”,這句養蜂人的格言揭示了蜂王在蜜蜂飼養工作中的重要性。許多蜂友都喜歡養秋王,這是因為秋王在當年培養越冬蜂和來年春繁的表現優於春夏王,秋王在整個荊條流蜜期產生分蜂的機率也較低。

老劉所在地區7月中下旬荊條流蜜結束後就沒有什麼主要蜜源了。但粉源卻十分充足,零星蜜源不足以維持蜂群正常生活所需,必須給蜂群補喂糖漿。立秋以後天氣逐漸轉涼,此時定地養蜂比較清閒,很適合養王。要培育出好的秋王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蜜蜂養殖技術|老劉的秋王培養與管理經驗

首先,在荊條蜜源中後期(6月中下旬),選出種用雄蜂群,加進雄蜂房較多的巢脾,培育足夠數量健康的種用雄蜂。

離開荊條蜜源場地後,根據自己蜂場實際情況,選擇好育王群,將蜂王暫時囚在巢箱中,把幼蟲脾提到繼箱上,連續用糖漿獎勵飼餵3天,就可以進行移蟲了。每個育王群的王臺數量宜在25個以內。不管是蠟碗還是塑料碗,都要先點一些蜂王漿,從種用群內找出合適的幼蟲脾進行移蟲,移完蟲應將育王框放到繼箱上兩個幼蟲脾中間。第一次移蟲後4天,再進行第二次移蟲,以作備用。移蟲後要繼續在晚上用1比1糖漿獎飼,直至王臺封蓋。

第一批王臺封蓋後兩天,開始組織交尾群,每群要有1張老子脾帶1脾足蜂和2張蜜粉脾,子脾放在中間。巢門縮小到只能通過1只工蜂。組織繼箱交尾群,先把巢箱中的老子提到繼箱上,老王留在巢箱裡。在巢箱上放平面隔王板,然後在上面鋪1塊完整的覆布,放上繼箱。拿下繼箱上的紗蓋,鋪上覆布並折起一角作蜂群的臨時出人巢門。

蜜蜂養殖技術|老劉的秋王培養與管理經驗

繼箱中至少要有2張蜜粉脾,因為上下箱隔開後工作蜂返回巢箱只有幼蜂在繼箱裡。採集力和防衛能力都很弱,喂蜂時易起盜蜂。交尾箱儘可能擺放分散和遠離主群,巢門也要面向不同方向。移蟲後第10天即可分王臺,取出育王框剔除畸形和小王臺,放王臺前要將交尾群中的急造王臺清除於淨再介紹王臺。介人王臺後第3天查看出王情況,有個別失王或處女王未能出王臺的交尾群,找出原因後,再介人備用王臺。待新王出臺12天檢查產卵情況,把失王群果斷合併。當交尾群內老子脾全部出完又無幼蟲時,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用粉劑治蜻藥撒兩遍或掛蟠撲治蠟。

新王產的卵開始封蓋後,及時用間接合並法把交尾群組成強群,或將新王誘人大群,以充分發揮新王產卵力強的優勢培育越冬蜂。要培育出優質的秋王,筆者認為必須把握好時間,就衛輝地區而言,新王的開產時間不宜超過白露節氣,因為過了白露後,冷空氣活動漸漸頻繁,晝夜溫差加大,零星的蜜粉源已近枯竭,直接影響秋王交尾的成功率和蜂王的質量,還縮短了越冬蜂繁殖時間。8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我地培育越冬蜂和生產花粉的時間,只有對蜂群用1比1·糖漿獎勵飼餵,隔日1次不可間斷,才能培養出大量優質越冬蜂。

秋王體格健壯,停產遲,關王時間略晚於春夏王。我地一般在9月中旬關王斷子,抽出舊脾迫使蜂王減少產卵量,因秋王不願在新脾上產卵。再將王囚人王籠或上節制套。囚王時間不宜過長,快速喂足越冬飼料蜂群開始結團時,白天最高氣溫在5℃時要及時放王,上節制套的則不用去除。這樣可以保證越冬王的成活率。

蜜蜂養殖技術|老劉的秋王培養與管理經驗

我地區有些蜂友在9月中旬關王斷子後放人王臺,新王出來後交尾。筆者認為,新王交尾時間放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此時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低,蜜粉源已近枯竭,雄蜂已過青春期,如箱內存蜜不足雄蜂就會被逐出蜂群。這時養王不僅成功機率低,而且不能保證質量,最好不在這一時期養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