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吼叫以后很愧疚,究竟应该怎么破

文|驹妈

对孩子吼叫以后很愧疚,究竟应该怎么破

这是一篇清单体文章,阅读起来条理清晰,易读易懂,全文1439字,大概需要4分钟读完。

首先,这篇文章的前提是,作为父母,对“惩罚”和“吼叫”的教育方法是不认同的,力求寻找更优方案和孩子有效沟通。如果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吼他两声又能怎样,无法与孩子通感,共情,可能你并没有解决忍不住“吼叫”这个问题的需求。本文更适合忍不住吼叫,或用各种其他方式惩罚孩子之后,觉得不妥当,感到疑惑,甚至愧疚的家长阅读。

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当你的需求跟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零吼叫的作者哈尔,开篇就讲了一个自己愤怒地对两岁儿子大吼大叫的故事,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也在书中多次提到自己失去控制,对孩子们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刻。我学习零吼叫,非暴力沟通,学习父母效能,无条件养育,正面管教,正式进军心理咨询领域,学习发展与教育。边学边实践,相信我,不要做“完美父母”,对自己太苛刻会适得其反。

真的吼叫了,自己也很难过,怎么办?

就在几天前,因为上学之前的整理工作,我与孩子进行完战争后,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并列了一份清单,针对“吼叫”事件的后续处理。

1、愧疚的产生源自“吼叫的方式是错误的”的认知。那么,该怎样看待“错误”?大人和孩子都一样,把“错误”看作学习和改变的机会,在认知层面做出变化,不要想“做错了,怎么这么蠢,该怎么惩罚一下自己(或孩子)”,而是想“做错了,该怎么做会收获更好的结果?”

2、产生了“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认知后,就很容易将愧疚转为思考解决办法。首先思考,问题是什么?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以早上气愤于孩子慢吞吞为例,先给自己时间思考,问题出在哪一方?判断标准很简单,谁感觉不舒服,问题就出在哪一方。

3、所以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家长这一方,因为显然孩子并没有觉得自己慢吞吞有任何问题,甚至他没有觉得自己慢,四岁还没有形成准确的时间观念,也无从判断快慢。那么,

问题不是孩子慢吞吞,而是,家长会受到时间的压迫,感到焦虑,紧张,愤怒。

4、下一步是帮助自己走出问题区。以我自己为例,我认为快到约定时间了,还没有整理完,可能会影响最终出门的时间,可能会迟到,但孩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焦急,这让我很不平衡,很焦虑。这时有个需要思考的地方,“迟到”显然是我所担心的逻辑后果,但这个逻辑后果是谁的,应该由谁来承担呢?显然是孩子。所以我冥冥中把孩子需要承担的后果揽到了自己身上,用来威胁自己。所以我可以跟孩子解释清楚他需要承担的逻辑后果——迟到——无法上学,然后放松,我只负责提醒时间的变化,我不需要替他承担后果。

5、上面的情况是,一旦孩子迟到无法上学,对我的影响不大,那么如果对我的影响很大,比如我需要工作,如果孩子还小,不能上学家长必须负责照顾,那这个逻辑后果就不单纯是孩子的,也有家长的——迟到——影响家长工作或安排

。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沟通。比如,放学后,我跟孩子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先承认错误,为对他吼叫而真诚的道歉,接着提出自己的需求,白天需要工作,他迟到会影响我的时间安排,我需要他的帮助,我们需要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改善出门前的紧张状态。

6、孩子的建议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出乎意料的好,但如果双方在心平气和真诚地沟通,孩子提出的方法一定是正向的,积极的。家长也参与到想办法的环节中,但最终一定要双方都同意。我们的解决办法是重新规划时间,起床后先按顺序完成所有任务,换衣服、吃饭、洗漱,有时间的话再去做其他的事,在家里转悠,玩,看书等等。跟孩子沟通并达成一致后,往往很有效,只需要适当提醒,如果用游戏的方式协作他完成任务,会更顺利。

7、千万不要指望一劳永逸,没有人是不会反复的。你自己定制的减肥计划、学习计划,能坚持一个月下来的,都少之又少。定期重复沟通,一起想解决办法,不怕反复,不怕不停出错,只要认为,错误是学习和改变的好机会,我们就可以和孩子共同收获更大成长。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小小的思考和改变,认知发生了变化,会直接影响情绪的产生。愿我们共同前行,共同进步。

对孩子吼叫以后很愧疚,究竟应该怎么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