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之射频技术浅谈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随着随着射频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布局,物联网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射频技术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何为射频技术。

物联网之射频技术浅谈

专业上,射频技术(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是指微波,即波长为0.1—100厘米或频率在1—100GHZ的电磁波。20世纪中期,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直接的催生了射频技术的萌芽与兴起。

1948年,便奠定了无线射频技术(RFID)的理论基础;

50年代,早期射频技术开始应用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60年代,开始尝试用于实际运用的研究;

70年代,出现早期的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产品;

80年代,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形成;

90年代,技术标准化开始形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短短50年左右,无线射频技术便完成了从研发到广泛应用的发展。而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来进行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被标识物体的目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未来,可期。

最基本的无线射频系统有标签、阅读器以及天线三部分组成。标签主要标识目标对象,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比如: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的提到的身份证,就是由内置的标签芯片承载的。阅读器主要是读取和写入标签信息。天线负责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物联网之射频技术浅谈

无线射频系统示意图

应用时,阅读器会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信号范围时,标签连接的天线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原理的简单应用。电流会给标签提供能量并激活,然后读取标签中承载的信息,再次通过天线发射信号返回给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进而识别标签信息,最后标签信息就投送到显示屏中。

目前,射频技术在物流、零售、制造业、服务业、医疗、身份识别、防伪、资产管理、交通、食品管理、动物识别、图书馆、汽车、航空、军事、电力等行业广泛运用,未来,还将会应用的更加广泛。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智能。

在接下来几篇文章中,我们会简单的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用到射频技术的案例,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世界的奇妙。

物联网之射频技术浅谈

灵光壹点——让家再温暖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