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之射頻技術淺談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隨著隨著射頻技術的廣泛運用與佈局,物聯網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那麼什麼是射頻技術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何為射頻技術。

物聯網之射頻技術淺談

專業上,射頻技術(RF: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是指微波,即波長為0.1—100釐米或頻率在1—100GHZ的電磁波。20世紀中期,無線電技術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直接的催生了射頻技術的萌芽與興起。

1948年,便奠定了無線射頻技術(RFID)的理論基礎;

50年代,早期射頻技術開始應用於實驗室實驗研究;

60年代,開始嘗試用於實際運用的研究;

70年代,出現早期的無線射頻技術應用產品;

80年代,進入商業應用階段,各種規模應用開始形成;

90年代,技術標準化開始形成,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短短50年左右,無線射頻技術便完成了從研發到廣泛應用的發展。而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理論得到豐富和完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間電磁感應或者電磁傳播來進行通信,以達到自動識別被標識物體的目的。單芯片電子標籤、多電子標籤識讀、無線可讀可寫、無源電子標籤的遠距離識別、適應高速移動物體的RFID正在成為現實,未來,可期。

最基本的無線射頻系統有標籤、閱讀器以及天線三部分組成。標籤主要標識目標對象,每個標籤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比如: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的提到的身份證,就是由內置的標籤芯片承載的。閱讀器主要是讀取和寫入標籤信息。天線負責在標籤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號。

物聯網之射頻技術淺談

無線射頻系統示意圖

應用時,閱讀器會通過發射天線發送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標籤進入信號範圍時,標籤連接的天線會產生感應電流,這是電磁感應原理的簡單應用。電流會給標籤提供能量並激活,然後讀取標籤中承載的信息,再次通過天線發射信號返回給閱讀器,閱讀器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後送到後臺主系統進行相關處理;主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進而識別標籤信息,最後標籤信息就投送到顯示屏中。

目前,射頻技術在物流、零售、製造業、服務業、醫療、身份識別、防偽、資產管理、交通、食品管理、動物識別、圖書館、汽車、航空、軍事、電力等行業廣泛運用,未來,還將會應用的更加廣泛。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更智能。

在接下來幾篇文章中,我們會簡單的列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用到射頻技術的案例,讓我們在學習中感受世界的奇妙。

物聯網之射頻技術淺談

靈光壹點——讓家再溫暖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