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市場監管,實際上是在解決「占有欲」的問題!

有人說市場是萬能的,它像一雙“看不見的手”,可以自發調節和支配整個社會經濟生活,實現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事實果真如此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市場經濟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但是,種種問題也在不斷考驗著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市場該發揮自身活力,還是要嚴加監管?“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該如何破解?

重量級嘉賓姚洋走進中國經濟大講堂,為您深度解析。

嘉賓簡介

姚洋:市場監管,實際上是在解決“佔有慾”的問題!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他長期致力於中國經濟發展、新政治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曾經兩度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姚洋:市場監管,實際上是在解決“佔有慾”的問題!

姚洋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提到,亞當·斯密在寫《國富論》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試圖來解決“佔有慾”的問題,市場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每個人出於自己的私利做的事情,到最後彙總起來可以將社會的福利最大化。姚洋在演講時引用了亞當·斯密最著名的那句話,任何一個想與別人做買賣的人都可以先這樣提議:請把我所要的東西給我吧,這樣你就可以從我這裡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這就是交易的通義。我們按照這個辦法,可以取得所需要的大部分幫助,屠夫、釀酒師或麵包師供給我們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恩惠而是因為他們自利的打算。

姚洋:市場監管,實際上是在解決“佔有慾”的問題!

姚洋認為,如果“看不見的手”能起到作用的話,當然不需要對市場進行任何的監管,但是十九世紀英國的工業化,還有資本主義的發展告訴我們,英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實際上是非常殘酷的。資本主義當年的發展是以犧牲農村,把農民變成城市的赤貧的無產階級為代價,才會有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長達一個世紀來回的拉鋸戰。

姚洋:市場監管,實際上是在解決“佔有慾”的問題!

姚洋表示,1942年著名歷史經濟學家卡爾·波蘭尼在《偉大的轉型》一書中解釋了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是如何成功的。“我們通常說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是因為它效率非常高,他(卡爾·波蘭尼)的解釋剛好是相反的,英國資本主義之所以能存在到今天,是因為社會起了一個反動,因為你把社會的纖維都打破了,社會就會有個自發的反動,這個反動會提供很多的保護。

資本主義社會會建立起來一套自保護機制,這種自保護機制好像對資本主義發展是不利的,因為你對市場進行了一些限制,但是卡爾·波蘭尼告訴我們正因為這樣的限制,市場才得以延續下去。

姚洋:市場監管,實際上是在解決“佔有慾”的問題!

姚洋指出,整個十九世紀的歷史基本上還是無產階級和有產階級之間來回拉鋸戰,整個歐洲所謂的階級大緩和是在一戰之後。“一次大戰是1914年爆發的,在此之前,歐洲經歷了100年的和平,以前是說我們無產者要聯合起來,可以跨國界聯合起來,今天突然發現我們要在不同的戰壕裡頭互相作為敵對的勢力來打。這個最關鍵的是在每一個國家裡頭,不管是英國、德國還是法國貴族和這個無產者要在一個同一個戰壕裡頭來打仗。一戰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炮與火的戰爭,是非常殘酷的、最慘的一次戰役,大概在五六分鐘裡頭死去了五六千人。一戰結束之後大家回到了國內,以前是敵對的那些貴族和無產者,他們突然發現變成了戰友。這時候大家會想,我們還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我們不僅僅是有產者、無產者,所以這時候才有了所謂的階級的大緩和。那我們的社會保護呢?才剛剛開始,我們今天談歐洲的福利社會,其實它的起點就是一戰之後。”

姚洋:市場監管,實際上是在解決“佔有慾”的問題!

姚洋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舉例:“上世紀初的時候,美國華盛頓廣場上的三角紡織廠發生大火,廠主為了維持秩序,把女工都鎖在樓裡,結果148個女工就被活活地燒死。因為那件事,美國才開始了工廠安全的立法。羅斯福總統有一天早晨邊吃香腸邊看報紙,結果這一天報紙上登的消息說,有一個香腸加工廠的一位工人的手指頭被機器給切掉了,結果這截手指頭就攪拌到肉裡頭去了。他當場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就把香腸給扔了 ,從此以後美國才開始了食品安全的監管。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發達國家監管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步一步來的。

更多精彩,邀請您8月16日,21:48準時收看CCTV-2 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姚洋為您精彩解讀《市場究竟該如何監管?》,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