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的悖論,貧窮不是貧窮者的座右銘

1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相傳有一位貴族遠行歸家,想了解僕人們使用賞銀情況。第一個僕人賺了五千兩。第二個僕人賺了二千兩。第三個僕人把賞銀埋在地下,絲毫未動。貴族於是將第三個僕人的賞銀全部賞於第一人,說:“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你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在經濟學上常用來形容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現象。

馬太效應的悖論,貧窮不是貧窮者的座右銘

在互聯網時代馬太效應出現了明顯的悖論。

從源起上看,馬太效應似乎一開始就為不同類型的人暗示了“貧”、“富”、“強”、“弱”標籤,然而隨著社會的變革和工業化進程,歷史更是證明了“富不過三代”的經驗,財富的積累幾乎成了無法延續的命題,更不用說發酵。

從發展上看,富強者轟然倒塌之例比比皆是,貧弱者異軍突起之態勢如破竹。

2

1982年,諾基亞生產了第一臺北歐移動電話Senator;

1991年,諾基亞撥通了人類史上第一個全球通對話;

1994年,諾基亞接通中國第一個無線數據電話;

1996年,諾基亞成為全球市場份額最高的手機廠商,並在此後的14年中始終佔據著第一的位置;

2003—2006年,諾基亞全球手機市場佔有率高達72.8%,達到巔峰。

全盛時期,全芬蘭1%的人口在諾基亞上班,每年貢獻國家GDP1.5%。

但在2007年蘋果和谷歌推出iPhone和Android之後,諾基亞就走上了衰退的道路,步入虧損的泥潭,連續14年的霸主地位也在2011年被蘋果和三星終結,最終只能灰暗收場,被微軟收購。

2014年在港上市的房地產開放商恆隆地產董事長Ronnie Chan曾驚訝道:“中國近年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大型企業破產事件,這太不可思議了。”於是,2017年奇蹟開始接二連三地發生。2017年7月作為揚州市第二家邁入“百億”的企業,揚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宣佈破產清算;2017年11月曾經家喻戶曉的新飛冰箱即將退出歷史,河南新飛製冷器具有限公司、新飛電器以及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共同發佈了一份停止生產活動的重整說明,離破產僅剩一步之遙。

馬太效應的悖論,貧窮不是貧窮者的座右銘

3

巨人們倒下了,就會有無數的人踩著巨人的肩膀站起來。我們熟知的滴滴打車、香飄飄奶茶、科大訊飛…這些幾年前還是默默無聞甚至還未誕生的企業,縱身一躍卻都雄霸一方。這個時代再沒有“三代積富、富不過三”的說法,貧窮再不是貧窮者的藉口。而貧窮者之所以貧窮,其所之於“思想”,而非“歷史”。

馬太效應的悖論,貧窮不是貧窮者的座右銘

一忌“貪”。

貪是貪慾,對於貧窮者所有不合實際的想象都是貪慾。貪字上為“今”下為“貝”,意為“想在今日得錢”,重點在數量和速度,釋義為“誘惑和衝動”,貪慾最可怕之處也在於此,誘惑和衝動下的決定十之九點九錯誤的、非理性的、盲目的。曾在公交車站看到一位進城務工人員,非常得意教誨旁邊同是務工的年輕人:我一個月能掙5000多,這幾個月我還在理財,5萬的本金每個月有2000多收益,算是混得很不錯了。年輕人一臉崇拜羨慕地看著中年人,苦求致富心得。中年人拿出手機說了一個APP的名字,並打開操作系統簡單演示了一下。

出於專業本能,我即刻上網搜了一下這個所謂理財軟件,鋪天蓋地的軟文,讓我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隨即下了APP打開後發現,這與我們上課給學生用的模擬軟件極為相似。加上48%的年化利率,我不太樂觀地推測這款軟件通過模擬,是產生虛擬數據讓投資者產生幻覺,而真實的資金流向卻不得而知了。對於不懂投資的投資者,賭博是謂貪,連炒股、理財、投資都可謂貪,很容易被非法集資、非法傳銷等犯罪分子利用。對於貧窮者來說如果有這一天,必將是血本無歸、傾家蕩產的浩劫。

二忌“惰”。

我不用“懶”字,懶是指行動上,事實上很多貧窮者並不懶,他們比中產階級更吃得了苦,吃著大鍋飯、住在地下室,冒著被驅趕、被火燒的危險,所具有的某種品格著實讓人驚歎。但在思想上,卻很難接受改變,路徑依賴非常嚴重。“惰”為心+左+肉,釋義為內心不想手持工具加工肉(打獵)。改變、創新對於貧窮者而言,是極度殘忍、難以接受的,而加重原有勞動,增加勞動時長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在老家遇到過一位買桃的老人,他種的桃子非常好吃,於是留了他的手機號。回京後,想買一些送給朋友,於是撥通了手機號,我告訴他產品很好,一定要去推廣,我也願意幫助他。老人卻說他的桃子最遠只從鄉里拉到市裡,他的手機也只能接打電話,沒有微信。總之他說了很多困難,拒絕了幫助他改變的人。他的口氣裡充滿了知命、認命的宿命論,不想理會這個世界的改變,不想接受自己被改變。

如果非要說馬太效應存在,那隻能說思想上的強者會越強,思想上的弱者會越弱,也許這才是真正的馬太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