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飯局是中國人交流情感最完美的時刻。

蠅頭小館裡吃著串兒的哥們,張口就是上百萬的生意;熱鬧的婚宴上,再會躲酒的男人今天都得一醉方休;母親端出熬透了的老雞湯,歸家的遊子只有狼吞虎嚥以表思念……

推杯換盞間,承載著中國人最真摯的情感,這些情感如同有魔力的調料,讓平凡的飯局醞釀出別樣的味道。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如果要給飯局定一個最高標準,你心裡「最美的一餐」是什麼模樣?

對「朱建」來說,最美的一餐是這樣的:「父親挑選出個兒很大的河鰻,燒出來的河鰻味道鮮而美,螃蟹肥美的季節,父親將蟹肉一點一點剔出來,煎成藕餅」……

他說,生活中所有經歷過的東西都會沉入記憶裡,像燈塔一樣散發著光芒。如果要喚醒這些記憶,美食是最好的載體。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秉持著這樣的想法,朱建本可以安然退場,卻在年近50的時候毅然辭職,去迴歸生活、尋找人生新的可能性。

辭職後,朱建創辦了24季私享家,推出了觸動無數人內心的最美一餐。

從靜謐的山林,到喧囂的市井;從平凡人家的愛情,到跨越半個世紀的鄉愁…朱建做東的最美一餐,從不侷限飯局的想象力,每次都讓人眼前一亮。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飯局,不僅僅是食物和人的簡單相遇。朱建想讓人們知道:它可以是一件藝術作品,一場關於生活美學的實驗。

/ 世俗和佛門僅一牆之隔 /

/ 在古寺中奉上法式素宴 /

杭州·香積寺丨2017.9.24

香積寺,杭州唯一一個處於市井之中的寺院,國內唯一一個供奉監齋菩薩(民間的灶神)的寺廟。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在朱建看來,素淨是一個動詞。

當它與佛教中的淨食結合後,便有了藝術化的可能,可以使之呈現出一種潔淨的極致,與追求美感的法餐不謀而合。

番茄水牛芝士配黑醋、白松露南瓜湯……由他擔任主廚,應時應季用番茄、南瓜、芒果、桂花等蔬果、可食用花卉做出宛如藝術品般的佳餚。

法餐界有一句老話:「次等食材做不出好菜,遵循時令是法門」。看來,在食材的理解上,中外都能達成一致。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正如衍空法師所說:「素宴也好,秋雨也罷,都是因緣的集合。每一次信心清淨的相聚,都是柳暗花明的伏筆」。

在世俗和佛門僅一牆之隔的香積寺裡,旅美畫家眉毛、作家王五四老師、「見山茶事」的老闆何肥……所有人都沉醉在飯局裡,絲毫不在意外頭車聲喧囂。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寺鐘聲響起,飯局是一場潔淨身心的儀式,哪裡聽得見雜音呢?

/ 蔣家第四代重回寧波故里 /

/ 一場家宴尋回民國風骨 /

寧波·奉化·溪口丨2017.11.14

時隔半個世紀,生性低調的蔣家第四代蔣友柏受朱建之邀,以「家宴」的方式和祖輩們在奉化溪口武嶺中學大禮堂相遇。

這一餐,聚合了奉化的歷史與人文、風物與特產、舊跡與新貌、變遷與發展。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浦睿文化創始人」陳墾、「藝術家」汪文偉、「攝影家」曾翰這些已然不惑的人出席晚宴,由蔣友柏親自負責整個晚餐的的呈現與內容設計。

餐桌上最顯眼的,是一條蜿蜒流淌的「河流」,像奉化溪口那條從民國流動到現在的剡溪。當客人們坐在餐桌兩側時,就像在粼粼波光的溪邊用餐。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劉漢林作為主廚,提前幾天到溪口,逛了城區、進了菜場,和當地名廚一起準備食材。

土豬肉、新鮮的冬筍、本地的芋頭……用在地食材做出地道奉化風味,就是這次最美一餐的主基調。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溪口辦豆、黃魚戲雲、綠藻珠母、金魷伴蔥、奉蜆早筍、桂人圓滿」,聽菜名就讓人的思緒回到從前。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奉化的美景、美食、人文、自然和情感,全都聚合在「最美的一餐」這個特殊的場景裡。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當人們身處於此,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歷史的敬意便油然而生了。

/ 在600年曆史的村落裡 /

/ 奉上最具山林氣質的一餐 /

浦江·野馬嶺丨2018.6.10

這座有600年曆史的古村落,早已無人居住。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4年前,餐飲界傳奇人物「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偶然來到這裡,對其淳樸風光一見傾心。遂斥6000萬租下破敗古村,想把這裡打造成超過莫干山的最美民宿。

4年後,第一期作品交付:一座兼具傳統與現代之美的酒店出現在群山之間。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這個作品的開幕式,正是「最美的一餐」。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朱建邀請劉漢林老師做主廚,遍尋當季的山野食材,山區的野筍、農村露天種植的茄子、金華的香腸、桐廬的豆腐,都被他收入菜中。

過水的秋葵配上頂好的醬油,臘月裡的肉配最嫩的筍,老母雞的湯配小公雞的肉……

每一道菜應時應季,是劉漢林為了最美的一餐所做獨一無二的創造。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在最美的一餐,盛菜的器皿也敢和大廚的手藝一較高下。

後山砍的竹子剖成兩半,配以清晨採摘的荷花,成了放涼菜的器皿;墊上帶著雨露的野生芭蕉葉,這是放白切雞的竹盤。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入夜,雨後。山風清澈,四野茫茫。天地下,觥籌交錯的聲音在山野間消散,只有昏黃的燈籠伴著人影憧憧。

/ 最美的一餐緣何而起 /

/ 朱建獨家Q&A /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Q1:朱老師的項目有著蓬勃的生活氣息,想知道朱老師對生活有著怎樣的看法?

朱建: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問題,問題即道路。

比如:1、生命中什麼最重要?

這個問題是開放式的,我的答案是時間。時間是不可逆的。這個特性決定了依附其上的事物的特性。

2、時間是由什麼構成的?

時間是由一念加一念構成的。我們的意識就是念。川流不息的念想就是時間的線性。無形的念想塑成了有形的事物。

3、念是什麼?

念是落在內心的種子。每一個閃過的念想都會落在心中。只是它以秘而不宣的方式,隱秘的生長著。某一天,當你突然做出一個決斷時,你會發現,它的緣起竟然是在很久以前。念想的力量是驚人的。

這差不多就是我的生活態度。或者說,這些答案影響著我生活的基本面。

Q2:從傳統媒體人轉身創業,這幾年,朱老師對創業的看法有沒有發生什麼改變,為什麼選擇做這個事,轉身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機緣巧合的故事?

朱建:創業是一個被誤讀的詞語。

大部分人終身只是在尋求一份職業,並通過它期望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它本身並不具有太多的風險。

創造力是極度稀缺的。而這一點,被很多人誤解了。

真實的講,我從體制裡出來,首先是想做真實的事,或者說是讓自己相信的事。其次,是想做有點創造性的事。

它算不算創業,我不去定義。我只能說,它有意義。

Q3:最美一餐這個事怎麼誕生的,怎麼做起來的,產生了什麼影響,追求的是什麼?

朱建:「最美的一餐」最初只是一個動機,試圖把各種美好的事物通過一種形式連接起來。我喜歡美食。有一天,我意外吃到一道小時候我父親做過的菜。就在一瞬間,我與父親小時候共同生活的情景,全部跑出來了。而之前,我差不多已經忘記了。後來,我試著從記憶最深的一餐飯的角度去回望過往,發現人生所有的美好時光都集合在那裡。所以,我們就想,可不可以去做能夠被記憶一餐飯。這就是最美的一餐的由來。

想想容易,但真正實施起來還是難。創意、籌備、實施,一圈下來,耗時費力,而且燒錢,並不亞於一場大活動。但幾場操作下來,反響不錯,尤其是體驗過的嘉賓,完全被打開了有關美食的想象。

他們的表達就是一聲「哇」。這一聲「哇」太珍貴了。

反過來說,如何始終能製造出這一聲發自內心的「哇」,才是我們真正的挑戰。

朱健,他做東的每場飯局都是用盡心力的「最美的一餐」

朱建通過最美一餐把美好的事物連接起來,而北汽則是通過汽車,殊途同歸。美好的事物和人終將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