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親人,不是敵人

最近很熱點的話題,少年說裡,關於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在這裡蹭一下熱點,說說自己的想法。

就以我為例,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乖孩子,少年說裡所經歷的那些,對我來說都無足輕重。因為我的記憶裡,我的童年是在打罵裡度過的。甚至於如果有不被打罵的那一天,我都會覺得是奇蹟。那時候的我覺得,在父母的眼裡,我沒有一個地方能讓他們滿意。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該去死。當然我也一直經歷著別人家的孩子的困擾,各種花式比較讓我瀕臨崩潰。是的,在父母的眼裡,永遠都存在不足,你永遠也做不到讓他們滿意。因為他們理所當然的為你畫著理想的藍圖,也理所當然的認為你就應該達到想要的效果,但現實往往不盡人意。於是他們覺得應該要刺激你,激起你的鬥志,勝負欲,這樣你才會奮發向前。但是爸爸媽媽們,你們在盡情指責的時候,忘記了孩子的感受。這世界上很可怕的就是理所當然的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被刺激而進取的。我那漫無天日被打罵的悠長童年裡,記憶最深刻的不是被打得多疼罵得多慘,而是某一天父母對我輕描淡寫的一句表揚。就像是一道光,照亮的是無盡的黑暗。我們從來都不缺打壓,何來膨脹?很多時候,鼓勵遠比指責有效得多。

我們是親人,不是敵人

別人家的孩子

回到少年說,時代在進步,孩子們有了一個平臺,可以大聲的說出心裡的話。這積壓已久的情緒爆發,應該會很舒暢吧。把那些積攢已久的話說給父母聽,就如同他們曾經的指責一樣,孩子們盡情的宣洩著對他們教育方式的不滿。你不該總是打壓我,我已經做得很好了為什麼你們永遠覺得不夠,我想要表揚和鼓勵而不是責罵。我沒有飄。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為什麼不看一下?等等的話,大概很多人聽了都會覺得大快人心,這就是我們多年的心聲啊。是的,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想要表達的,作為孩子的憤怒和抵抗。可是孩子在盡情指責的時候,也同樣忘記了父母的感受。於父母來說,這些,是他們對孩子的每一份的感情和愛,但現在,被全盤推翻,所以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做錯了,就好像承認的話,就意味著,對孩子的愛,錯了。父母的辯解,又何嘗不像一個孩子,固執己見。無人理解。

我們是親人,不是敵人

所以這世界上,可怕的,是那理所當然的認為。父母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為孩子就應該如何如何,孩子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為父母不應該如何如何。所以最終都鑄成大錯不知悔改。看過因為不堪父母指責的重壓而輕生的報道,覺得很惋惜,也覺得不應該。很多時候,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輕生,不過是最失敗的逃避。曾幾何時,在那黑暗的時光裡,我也有想過放棄生命,但堅持就會有希望,人活一生,不能鬱鬱而終,父母對我們的指責,終其根本,只是表達愛的方式出現了偏差,在感情裡,本就沒有明白的對錯,只有表達方式的合適與否,如果要因此輕易放棄自己,於我看來,愚蠢之極。父母對孩子的瞭解,很多時候是超出了想象的,那個最能看清你的人,最瞭解你的人,往往不是你自己,是你的父母。時代在進步沒錯,但孩子也應該想一想,時代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妄圖父母突然的改變,那早早形成根深蒂固的教育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抹掉的。對他們來說,也許那就是他們能夠表達對你的愛的唯一方式了,但你可以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循序漸進的改善。而不是大聲的吶喊。

同樣的,父母也是。沒有天生忤逆的孩子,所有的結果都是在過程中互相影響形成的。在父母自以為的打壓裡,孩子會漸漸失去動力,因為看不到希望,甚至於放棄所有。適當這個詞非常困難,你不知道到底什麼程度才是適當,過度的責罵,只會適得其反。不是打壓了就一定會謙遜,也不是表揚了就一定會自滿。如果對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自信,連父母都不給孩子充足的愛,那又如何渴求他成為優秀的人。因為從一開始,父母就給孩子的定位是,你不優秀,而我希望通過我的方式,你就會變優秀。所以,出發的時候,就錯了。但這樣的錯誤,本就可以避免,和孩子的溝通和互相的改變並不羞恥。親子本就不是高高在上的不可撼動和唯唯諾諾的俯首稱臣,我們是親人,不是敵人。

我們是親人,不是敵人

所以,希望他們有天變老時,孩子,父母都還是互相掛著笑,依舊陪伴彼此,幸福快樂。

以上均為個人想法,不代表任何組織團體,不喜勿噴,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