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丨为什么称女孩子“黄花闺女”,而不是“红花”呢?

为何称女孩“黄花闺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将还没有婚嫁的女孩子称为“黄花闺女”,为什么要叫她们“黄花闺女”呢?

百科丨为什么称女孩子“黄花闺女”,而不是“红花”呢?

自古女子爱美,即使身居闺阁,仍然勤于梳洗打扮,换装描眉

相传,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不仅性格开朗,美丽大方,而且精于化妆术。正月里的一天,她和宫女嬉戏于宫中,微风拂过,香气四溢。

不一会她们玩倦了,寿阳公主就躺在檐下沐浴花香假寐起来。被风吹落下来的梅花飘落在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花汁浸染,留下淡淡花痕。宫女见了,发现公主更加明艳照人。

从此以后,寿阳公主就经常摘取一些梅花贴于额前,本就美丽的女子,更显妩媚。之后,宫女也学着公主这种妆容。接下来,这种化妆术流传到民间,人们叫这种妆容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梅花虽好看,但是开放的时间有限。在没有梅花的季节里,爱美的女子便想到用其他花瓣代替。因而,贴花瓣、施花粉成了当时的时尚。

由于这种妆术最早是点缀在额际,颜色又以黄色最衬人,人们便称这种黄色的粉妆为“花黄”、“额黄”。

古人向来喜欢“贴花黄”,但是这种妆束只有女子未嫁之前可以装扮,出了阁的女子是要做妇人装扮的。

“贴花黄”所用原料是从黄菊里采集来的黄色花粉,因而,人们便以黄菊的孤冷清高来形容女子保持操守。

所以,“贴花黄”又成了区分女子是否婚嫁和恪守贞操的一个标准,“黄花”也就有了指代未婚女孩的意思。

到了金元时期,没有出阁的小女孩虽然已不再这样精心装扮,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叫未婚的女孩子为“黄花闺女”。此后,这种叫法一直保留下来。

“鼻祖”跟鼻子有关?

在中国,孔子被称为儒家鼻祖,姜子牙被称为谋略鼻祖,范蠡被奉为商人的鼻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首创了某件事,或开辟了某个领域。

那么为何把这些创始人称为“鼻祖”,这和“鼻”又有什么关系呢?

百科丨为什么称女孩子“黄花闺女”,而不是“红花”呢?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找不到“鼻”这个字。但是,通过资料文献可以看出,古人将“自”当成“鼻”用,发“鼻”的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对“自”作了注释:“自,鼻也,象鼻形。”这说明“自”字是个象形文字,本意指代鼻子。

生活中,人们在说到自己时,总喜欢指着自己的鼻子,所以“自”便有了“我”、“自己”之义,被人们拿来作代词用。

进一步引申转义,又有了“从”、“由”、“本来”、“当然”、“开始”的意思。

后来,为了表义精确,人们便在“自”下面加了一个声符,造出“鼻”字,专指鼻子。

由于“自”、“鼻”本为一个字,所以“鼻”也继承了“自”的衍生义,“鼻”也被拿来代称创始、最开始的事物。

关于鼻祖的说法,西汉的扬雄作了这样的阐释:“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

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于是后世便用鼻祖来称谓那些创始人、祖先一类的人,含有赞誉敬仰的意思。

鳄鱼猎食时为何流泪?

总能听到有人说“鳄鱼的眼泪”,看来鳄鱼“哭”的次数还真不少。

那么,鳄鱼为什么会“哭”,它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流眼泪呢?

百科丨为什么称女孩子“黄花闺女”,而不是“红花”呢?

鳄鱼在吃猎物的时候,会流出眼泪,而这个时候的眼泪并不是因为“同情”猎物而流的,也不能算是“哭”,这其实是鳄鱼排盐的一种方式。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鳄鱼在吃猎物时身体里的盐分会增加,流出的眼泪是一种含有盐分的溶液,鳄鱼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体内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鳄鱼眼睛附近有一个盐腺,能将其体内多余的盐分排出去,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海水中的盐分高,很多在海洋中生活的生物都有与鳄鱼的腺体相类似的器官,它们将海水淡化后再进行吸收。

举例来说,海龟在上岸后,也会流出泪水,因为它们的盐腺与鳄鱼一样,也位于眼睛的旁边。

花为什么有香味?

提起漂亮的花儿,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大片的花海、灿烂的阳光,以及微风拂面带来的花的香气。

大多数的花都有香气,是因为在花瓣中含有一种由油细胞组成的分泌组织,就是这个分泌组织分泌出具有香气的芳香油。

百科丨为什么称女孩子“黄花闺女”,而不是“红花”呢?

相较于花朵的颜色,花所散发出的气味对昆虫的吸引力更大。昆虫往往在很远的地方就能“慕香而来”。

香气对于一些在夜间才开的花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晚上开花不易被昆虫发现,香气因此就成为了吸引昆虫的关键。比如夜来香开花时气味格外芬芳,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花都是香的呢?

有些植物即使没有芳香油,也含有一种配糖体,配糖体本身没有香气,但被酶分解时,就散发出了香气。那有没有花既没有芳香油又无配糖体呢?的确有。

还有些花干脆有着难闻的气味,比如蛇根马兜铃、板栗等,开花时会放出难闻的臭气。

世界上最大的花——生长在苏门答腊密林中的大王花,花的直径在一米以上,花开时臭如烂鱼,但却借此吸引了蝇类为它传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