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循環農業、生態宜居、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武 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自我市吹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菏澤打造成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號角後,振興鄉村的春風就迅速拂向曹州大地,在廣大“三農”工作者和百萬農民群眾的心田中激起陣陣波瀾。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創業,盤活鄉村資源,壯大集體經濟,農業生態示範園,生態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我市準確把握農村實際,為實現農民錢包鼓起來的樸實願望,緊扣產業興旺做文章,曹州大地上湧現出一批批新農業項目、示範園區,一幅美麗鄉村的現代畫卷正徐徐展開。

菏澤:循環農業、生態宜居、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循環農業”結出“金蛋蛋”,農民掙錢顧家兩不誤

炎熱夏季烈日當空,定陶區金碩生態園內卻是綠蔭蔥蔥。園區的觀光道上,嫩綠的葉子爬滿了葡萄藤,在盛夏的陽光裡枝繁葉茂,隔著枝葉的縫隙,向兩岸瞧去,數百畝果樹生機盎然。

“這數百畝生態園原本立足於種豬育種場,通過畜牧養殖延伸到種植業。”曾經是養殖戶的郝有彪,藉助現代農業的春風,華麗轉身為新型農業的老闆,“如今,金碩生態園被評為山東省十佳觀光果園、山東省旅遊示範點、山東省循環農業示範基地,這些金字招牌可以看出生態園的定位:再生、循環、高效、觀光、旅遊。”

據郝有彪介紹,如今的金碩生態農業高新產業園是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以菏澤宏興原種豬繁育有限公司為依託組建的,存欄繁殖母豬3000頭,年出欄生豬8萬餘頭,其中種豬達26000餘頭。

為延長產業鏈條,郝有彪通過組建有機肥生產部門,藉助大型固液分離機,把豬場全部糞汙採用固液分離,可年產固體無害化肥料5000餘立方米,液體肥料3萬餘立方米,然後打造出循環農業特有的“豬-沼-果,雞、鵝、羊-果立體種養,玉米秸稈-青貯-豬-沼-糧”等多種循環模式,不僅實現了糞汙零排放,還實現了農牧結合、種養平衡、資源再利用。

菏澤:循環農業、生態宜居、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對農業有很深的感情。如今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養殖,以後勢必影響農業發展,鑑於此,我開始琢磨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如今,農民也必須學會包裝、學習新技術,於是,便有了現在的循環農業。”跟著郝有彪走進一個苗木大棚,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被棚內百花齊放的場景吸引,各類苗木、盆景百花爭豔,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與大棚外葡萄的綠意盎然不同,別有一番風味。

“這苗木大棚也是循環農業的一個環節,多達四五十個品種,單單這一個盆景市場價就在400元以上,相比傳統的種植業,含金量提高了不少。”金碩農業產業園工作人員張國棟說,“園區平時需要僱工一百多人,忙時需要三四百人,男勞力每天能掙一百多元錢,女勞力每天掙七八十元,掙錢顧家兩不誤。”

“產業興旺”帶動“生態宜居”,“田園綜合體”呼之欲出

生態園的循環農業讓老百姓掙了錢,但僅僅把“掙錢”作為目標,還不能滿足郝有彪的計劃。

據介紹,目前,金碩園區已初步完成總體規劃佈局設計,投資1.2億元購置了各種農業機械120臺(套),總面積90000平方米的日光智能冬暖蔬菜大棚28座,已栽植現代矮砧密植集約化蘋果示範基地420畝、避雨起壟栽培葡萄160畝、桃樹示範基地320畝、梨樹示範基地420畝、牡丹花海150畝……還有總長度5.1公里的葡萄長廊、美國豆梨、俄羅斯裂葉榆、珊瑚絲綿木、月季等高檔苗木2200畝,小麥玉米4500餘畝。

“農業生產機械化、生態農業宜居化、產品出口高端化、旅遊觀光產業化,這才是生態園的定位。”郝有彪說。

有了循環農業,種植有機蔬菜,搞無土化栽培,培育生態種養基地,引進“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鄉村產業的發展興旺,讓人們看到了鄉村的陽光朝氣和勃勃生機。

“現在,我們按照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計劃把金碩打造成國內平原地區‘田園綜合體’的典範和樣板,已經聘請浙江大學規劃設計院對園區進行整體設計金碩田園綜合體。”定陶區區委副書記王鐵軍介紹道,“根據規劃,金碩田園綜合體總體佈局為‘一帶四片,兩村十園’。”

根據規劃,“一帶四片,兩村十園”分別為,一帶:十里果廊帶;依託現有葡萄廊架,打造園區十里果廊帶,作為串聯園區的慢行帶,增加科普教育等功能;四片:綜合服務片、農業示範片、文化體驗片、康養休閒片;兩村:智慧村、文創村;十園:入口演藝園、加工物流園,生態循環園、農業休閒園、七彩苗木園、養老養生園、康體休閒園、田園公社,智慧村,文創村。

農畜產業招商,也能“繡”出魅力農村新畫卷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為先,農村裡“業”是關鍵,“業”是核心,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歸根結底,還必須緊扣“產業興旺”做文章。為此,我市不少縣區在鄉村振興中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特別是在招商方面,尤為凸顯。

菏澤:循環農業、生態宜居、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在鄄城縣大埝鎮,一個嶄新的廠房拔地而起,車間裡的工人們正在做最後的生產調試,很快,這裡將會有千萬只口味鮮美的鴨肉和亮滑柔順的羽絨被批量生產。據瞭解,這個項目是鄄城縣重點招商的農畜產業項目,由世界第二大鴨製品供應企業江蘇益客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11億元,規劃佔地100畝,是集肉鴨繁育、飼養、分割食品和羽絨加工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一二三產業鏈完整。

“一期項目在去年3月份就已經開工建設,現已完成投資3.5億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其中羽絨及分割車間已經具備生產條件。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30億元,解決2000餘人的就業問題。”大埝鎮人大主席董雪峰說,“廠房建起來後,不斷有附近村民前來詢問,希望能入廠就業,或者直接參與養殖。”

據瞭解,這個農業產業化項目旨在為鄉村振興助力,按照規劃,將在大埝鎮建設益客農業生態示範園,重點建設生態養殖區,年可出欄高品質肉鴨3000萬隻,直接供分割車間;同時,延伸產業鏈,建設觀光果蔬區、休閒垂釣區、生態研發區、親自觀光區、消費餐飲區、民宿生活區和農耕文化體驗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