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小时候,妈妈是全世界,

大大温暖的手,轻声细语的睡前故事,

会做一桌可口的饭,身上有好闻的肥皂味。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妈妈是个奢侈的词,

温暖的手给了别人,

睡前故事换了别人的健康,

身上总有股消毒水的味道!

别人是患者,

妈妈是医生!

但是,长大后!

Ta们却为长期缺席的妈妈骄傲!


我的母亲是医生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我写下这个标题,心中不禁五味杂陈。我的母亲是医生,她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是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周建英教授。我写下这些文字,心中浮现的没有母亲给我辅导作业的影子,也没有母亲带我到游乐场的情景。我脑海中萦绕不去的,是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去病房查房的情景,是母亲在半夜接到电话去医院抢救病人的身影,是每天早上起来母亲留着的一张张便条,是母亲手机里那一张张病人的CT资料,是母亲那总是匆匆忙忙的步伐……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写着写着,思绪飘得越来越远,年华不仅让母亲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迈入白发苍苍的老年,也让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三口之家的家长,而中间唯一不变的,是母亲对医学事业的执着探索;是母亲教会我的对事业和人生的担当;是母亲对父亲,对家的深沉的爱。生活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磨砺着每个人的思想和灵魂,在岁月的沙滩上,是那些我们无法忘却和割舍的点点滴滴,那些时刻,看似远去,但是他们永远不会真的离去,正是那些时刻,改变着那天的我们,影响着之后每一天的我们,塑造了今天的我们。

2003年4月24日,对于别人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是这辈子永远不能忘记的。那年我上高三,繁重的学习中,有时难免迷茫。那一年,“非典”一夜之间肆虐中华大地,全国各地传来非典病人和治疗非典的医生死亡的噩耗,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恐怖的气氛,一声不经意的咳嗽都能让别人躲得远远地。母亲作为呼吸科主任,每天都可能接触这样的病人。说实话,我和父亲都非常担心,但母亲告诉我,绝大部分呼吸道病人都不是传染病患者,让我们尽管放心。可是就在4月24日那天,我放学回家,始终没有等到母亲出现在家里,而且父亲也不在家里。我平常对于她的晚归,已经习以为常,但那天,却有些心神不定。终于等到父亲疲惫的身影出现在家里,我才知道,

母亲作为浙江省非典防治的专家去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会诊,却接到了立即进驻非典隔离病房的命令。母亲没有犹豫就答应了,甚至都没有回家收拾行李。父亲接到电话赶回家,含着泪替母亲收拾好行装转送到隔离病房。我“哇”的一声哭了,里面有高三学习压力带来的委屈,对她果断进入隔离病房的不理解,更多的是对她生命安全的担心。两天后,母亲的信从隔离病房传到了我的手中——“儿子,我知道妈妈这么做最对不起的是你和爸爸。但是,妈妈作为医生,尤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面对疾病就像战士面对战争,绝对没有任何退却的理由。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有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现在,妈妈最重要的责任是和病魔作斗争,你的责任是刻苦学习……妈妈在病房里会小心照顾自己,有些道理,你长大后会慢慢懂得…….”是的,作为母亲唯一的儿子,我本能地站在她这一边,我关心着报纸上关于非典隔离病房的一点点消息,我加倍努力地学习,我不再跟父亲闹脾气,我的母亲在隔离病房随时冒着生命危险,我怎能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所幸,四十几天之后,母亲带领的感染病专家团队,终于战胜了非典,当母亲最终走出隔离病房,我感觉自己重新获得了一个妈妈。母亲之后因为抗击非典,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
,但我并不在乎,我只在乎母亲平平安安的到了家。那一年,高考破天荒地改到了6月,在母亲走出非典隔离病房不久,在母亲行动和精神的鼓舞下,我的高考顺顺利利地走过。曾经的万顷波涛在我们走过之后却仿佛波澜不惊,只是报纸上的旧闻和口口相传的故事,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2003抗击非典)

我现在回首十五年前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而这十五年间,我曾经在悉尼大学求学,期间努力勤工俭学,虽然父母亲让我不要太辛苦。但我理解父亲母亲的不易,想到母亲每天在病房里辛苦地工作,几乎是天黑着就出门了,几乎没有一天在天亮时回到家里,我也希望证明自己是有担当的男子汉,我想这也是母亲期待的。我在海外研究生毕业后,有很多海外工作的机会,但母亲鼓励我回国工作,我一点也没有犹豫,我想这就是言传身教的结果。回国参加工作之后,和母亲的见面机会依然和小时候一样少,周末母亲总是在参加学术会议,有时候我和母亲开玩笑:“妈,你这么有经验了,还要学习吗?”母亲总是严肃地说,医学进展日新月异,一个团队的进步,需要每一个人去付出,这样团队才能走得更远。我还是从很多方面了解到,母亲带领的浙大一院呼吸内科是全国重点专科,团队力量在浙江省内首屈一指,在国内名列前茅。对于这些,我有点不以为意,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只在乎她是不是健康,快乐;但我是无比的骄傲,因为这是我的母亲,这是她努力的方向。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母亲确实很忙,忙得照顾不了家里的细枝末节,但我能感到母亲对家无比的热爱。母亲和父亲结婚三十多年了,我从来没有见他们红过脸,难得有时间,她总是会多做一点家务。父亲总是说和母亲结婚的时候条件非常差,母亲在生活条件上毫不苛求。她心里时常记挂着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有时间就去看望他们,帮他们做做家务,陪他们聊聊天。他们身体上有任何病痛,她都亲自抽时间去陪护,哪怕是远道出差回来,也要第一时间去看望长辈。父亲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但是母亲和姑姑婶婶的关系就是像姐妹一样和睦。她从不计较在大家庭中的付出。她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家和万事兴”,我也在融洽的大家庭中快乐地成长。现在,母亲已经成了婆婆,做了奶奶。她对于我们的小家庭更是爱护有加,对我妻子就像女儿一般爱护。但是她放不开的是热爱的工作,

有时候,我看着她抱着我不到一岁的女儿,电话里和别人交流着病人的信息和医学的资料,我就想我女儿会不会一开口讲的是医学的词语呢!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我的母亲是医生!正是这样的母亲,向我诠释了什么是真诚的爱;什么是数十年柔韧的坚持,什么是勇挑责任的脊梁,什么是对事业执着的追求……我更懂得,我的母亲只是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的卫生事业中,有无数像母亲一样的人,在我们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地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为了人民的健康无私奉献。

别人都觉得我有个“假妈妈”,

我也觉得我的妈妈可能是假的,

但对患者来说,

我的妈妈是真实存在的,

那就好!


我的妈妈是医生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在家中,常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便是老妈何时回家。自打记事起,妈妈的准时下班总是能够引起我和老爸的惊奇。不仅仅是由于妈妈总是在医院中忙到深夜,也是因为即便是在节假日,能够见到妈妈的身影也是一件难得事情。有次,朋友见到我与爸爸一起庆生,惊讶地问道:“你妈妈真的存在么?我甚至怀疑会不会是你在骗我们。”妈妈在记忆中便是这样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

自然,老妈的神隐也时常引起我和爸爸的不满。即使是在家,妈妈也放心不下病人的病情。家庭餐桌上的话题,也多是被妈妈接连不断的电话铃声打断。我也多次问妈妈,为啥你有这么多的事情,为啥你总是不能早点回家,而妈妈则是总以患者的病情很严重作为回应。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作为外行的我,当然不能理解患者的病情究竟严重到何种地步,但是也经常看到妈妈在晚饭后前往医院会诊,以至于凌晨才返回家中,而翌日的早晨八点,又准时出现在病房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如此努力和用心,当然会有所收获。每当危重病人在妈妈的治疗之下逐渐好转,也能听到妈妈在饭桌上略带骄傲地谈起在她的判断有多么地精确,治疗方案多么地有效。这时作为外行的我,才能理解妈妈对患者病情的翻云覆雨、力挽狂澜的能力是多么重要!才能体会妈妈舍小家帮大家的意义。也因而分外珍惜每次和妈妈相聚的时间,帮妈妈盛一碗饭,替妈妈倒一杯水!

然而,血液病的凶险,个体的差异,送诊的时间,等等因素结合,便是华佗在世,也总有不幸发生。虽然很少谈起那些逝去的生命,但是我仍然能从妈妈的叹息中感受到妈妈对那些病人的惋惜与遗憾。可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近年来逐渐紧张的医患关系而产生的对妈妈的担心。而妈妈总是自信地笑着说:“你放心好了,我能够妥善处理的。”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学生们给金洁教授准备生日惊喜)

而作为好奇宝宝的我也会问问妈妈,医患关系是否真的如新闻报道般势如水火。“只要我们尽量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和思考,多多倾听患者的声音,给予患者鼓励和关心,细心为患者讲解医学原理,践行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大部分的病人都是能够理解和宽容我们的。我想古人说的医者父母心便是如此了吧。”

妈妈注视着我,认真地说道。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是啊,医者父母心不仅是说对待患者要像对待儿女一般平等相待,帮助他们早日康复,更应该是在他们痛苦时给予安慰鼓励。即便是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也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好,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名言一般,医生能做到的不过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若是医生能多倾听患者的声音,而病人则能对医生多一份信任,那么在可期的将来,医患矛盾也将被送入故纸堆中吧。

小时候找不到您在哪儿,长大了为您的职业骄傲!我的妈妈是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