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導讀:如果你認為今天的網大還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那就大錯特錯了。

文 | 圈叔

暑期檔的戰火硝煙進入尾聲,院線電影市場的熱浪仍舊延承今年國產電影的大好之姿,高潮一波又一波。與此同時,“電影”在大眾心目中的概念也早已跳出了“院線”的單一渠道,線上線下“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近兩年一度聲量頗高的網絡大電影市場,同樣人聲鼎沸。但有所不同的是,過去的網大常因作品之外的話題而火熱,而今年的網大已然可以靠作品自身站在行業中間接受檢閱。

年初盛極一時的網大《靈魂擺渡·黃泉》(下簡稱《黃泉》)在七夕節當日以票房破4548萬的成績收官轉免,大眾目光再次聚焦到這片曾經野蠻生長、如今韜光養晦的產業沃土之上。《黃泉》無疑是節點性的成果:上線56小時獲得千萬票房分賬、一再刷新行業票房分賬的最高紀錄,以800萬的投資成本創造了400%的投資回報率。除了《黃泉》,另一部春節檔上線的網大《鎮魂法師》也早早突破3000萬大關。“3000萬封頂”的網大分賬天花板,早已在上半年土崩瓦解。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相比之下,過去幾年的網大“分賬冠軍”就顯得遜色不少。2014年的《成人學院2》(63.4萬)、2015年的《山炮進城》(987.55萬)、2016年的《山炮進城2》(1829.40萬)、2017年的《鬥戰勝佛》(2655.43萬),逐年走高之姿顯著,但很顯然,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破壁迎來的又是網大市場的一個全新階段。

在《黃泉》之後,網大市場也在踐行著由此勾勒出的“高級方法論”,先沉下去打造內容,再在市場的良性推動下極速“出圈”。

“消失”的網大?

2014年,愛奇藝率先提出了“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彼時全年網大的產量已經超過400部,票房超過5000萬,25%的網大作品通過網絡發行分賬收回成本。此後的2015年和2016年,網大以全年出品600多部、2400多部的幾何速度瘋長。直至2017年,全行業去冗產的風潮湧起,精耕細作成為了主流姿勢,網大的數量則出現明顯下滑。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今年,網大市場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審查體系和市場考驗——3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指出,“未來網絡大電影與院線電影審查標準將統一”;6月1日,國家廣電總局發文要求網絡視頻在節目創作和生產上要弘揚正氣,緊緊圍繞價值觀、絕不能製造低俗噱頭,自覺遠離低級趣味,堅決摒棄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和無節操的垃圾。監管重磅之下,一個聲音悄然發出:傳統意義上的“網大”正在“消失”。

從數量上看,“消失”是網絡大電影發展的一條清晰脈絡;但從整體的品質上看,網大正在進入下一個質量轉換的風口。轉型之中,落敗的只是爭奪市場紅利的陪跑品,去冗產、去泡沫之後,網絡大電影行業正在重回初心,呼喚自我意識的覺醒,並迎來更為理性的產業成長。愛奇藝日前發佈的《2017年網絡大電影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全年共有6部網絡大電影票房過千萬元,這個數字在2017年增長到了10部。2018年上半年網大市場較之過去兩年已形成顯著變化,內容品質、分賬收益以及觀眾口碑均有顯著上揚。愛奇藝不久前公佈的上半年網大票房分賬TOP20名單中,有14部網大破千萬票房分賬收益,半年時間已超2017年全年。其中,《黃泉》以4436萬的票房收益登頂。

網大市場看似沉寂,但精品卻總能以躍然之姿態成為爆款,甚至與部分院線電影比肩乃至超越。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可以看到,網劇的內容規範化、分賬規模化、行業規則化也就近一年的醞釀中變成現實。不僅是行業監管者在政策層面扣下了“標準”,網大的製作方、播出方也都紛紛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自審和自查。在告別低成本、小作坊、投機式創作的“跑馬圈地”之後,行外資本更趨規範的湧入、專業力量更趨體系化的構建、上線傳播更趨審慎的審核機制等,使得一批精品網大漸次湧現,並在今年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影響力增量。

網大的新時代,到了!

實際上,要理解網大今天的進階軌跡,從網劇的“歷史”中就能找到答案。在網生內容迅速發展的十餘年間,網劇已作為“先驅者”創造了市場空間和發展可能性。2012年起步,網劇還只是包括段子劇在內的UGC式內容,一如網大剛剛勃興時的野蠻生長態勢。三年培育期後,一部《盜墓筆記》在愛奇藝上線,“超級網劇”呼之欲出,並且開啟了視頻網站會員拉新的新時代。在這部劇之後,網劇市場步入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劇集”時代,內容精品化和用戶付費化相輔相成,成功讓網劇市場成為最為炙手可熱的產業力量。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網劇用了7年時間在數量和規模上“追平”了電視劇,網大卻僅僅用了1年,產能便能比肩院線電影,2016年觸頂式的2400部網大是同時期院線電影的4倍。相較於網劇,網大似乎有更強勁的生長力,潛藏網大市場背後的能量,也似乎更為巨大。

“未來,中國將成為國際上網絡大電影的倡導者和先行者,更有可能為全球構建一套獨特的生產標準和管理體系。”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曾對於網大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這樣一番前瞻。更有專家預測,2018年網絡大電影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億左右,而中國網絡大電影產業已經來到了新的行業拐點。在數量消失背後,網絡迎來的是品質化的黃金時代,隨著製作費用的增長,頭部網大的成本已經達到了千萬級別。

目前,部分頭部網大的投資成本已經達到了院線電影的中小級別,並且在投資力度大幅抬升的同時,網大的商業投資回報率也邁上了新的臺階。在網大數量急速下滑的2017年,全行業的投資規模上漲了74.2%,而愛奇藝的總分賬規模增加了54%。此外,截止6月30日,愛奇藝網大電影票房排行前10的網大分賬額度已經超過1.8億,半年打破了2017年全年的分賬成績。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如今《黃泉》的出現,與網劇的“歷史”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整個網生內容市場精品內容迭出、付費習慣養成的大背景下,網大的新時代其實已經在眼前。

距離真正的“高級”,還差一個“生態”

相較於網大初期的出“奇”制勝,當下網大已經愈發精品化,部分非網大的品質已經達到了“準院線級”。此外,大量一線影視公司、專業團隊以及知名電影人入局,也為這片領域帶來了新鮮的氣象。愛奇藝作為網大領域的先行者和引領者,除了在爆款網大打造方面形成更為成熟的方法論體系,也在助推網大驅動產業化發展方面有持續性的發力——構建“生態”是網大步入“超級”和“高級”階段的根本落腳點。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一方面,在業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電影導演紛紛進入網大,將刺激更多的知名演員、製片、編劇等影視行業的多股力量從院線電影轉移到網大之上,為這一原本缺乏底層建構的行業重夯基石。當然,知名度也意味著流量,在以流量為角力重點的互聯網環境下,已經具有IP開發意義的著名電影人們帶給網大的,還有可觀的觀眾基礎。

另一方面,愛奇藝在吸引傳統電影人入局的同時,也正在下重力打造一批由新青年組成的網大新勢力。去年,愛奇藝啟動了“大愛青年電影計劃”,聚合業內在院線、網絡、電視、內容製作等多元領域有著廣泛用戶群體和影響力的公司、機構,面向全社會徵集青年導演電影項目,為優秀的年輕電影人提供實現夢想的舞臺。此外,愛奇藝的“大師監製計劃”和“比翼新電影計劃”,同樣關注於網大的人才培養和人才庫搭建,為這一新興行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力量。

而在平臺方面,愛奇藝也以高度的自覺對網大全面搭建起了備案“雙審”的審核機制——網絡大電影如果不通過規劃備案和上線備案,將無法在視頻網站上線。而對於優質的內容,愛奇藝也設置了獎勵專區,以及“網絡電影票房寶”金融服務產品,在鼓勵“青春、陽光、正能量”作品創作的同時,幫助縮短網大合作方資金週轉週期,推動資金的有效循環……“行外”動作不斷,“行內”悶聲醞釀大招。

網大進階方法論:《黃泉》之後,將迎來怎樣的新生態?

網絡大電影正在邁向“高級”的路上一騎絕塵,而在網大之上,愛奇藝更以系統而全面的方式,勾勒出整個純網內容生態。隨著以愛奇藝為代表的視頻平臺不斷挖掘用戶潛力、養成內容市場,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網綜、網劇、網大,就會構成“三駕馬車”,為整個網生內容市場創造更大的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