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导读:如果你认为今天的网大还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那就大错特错了。

文 | 圈叔

暑期档的战火硝烟进入尾声,院线电影市场的热浪仍旧延承今年国产电影的大好之姿,高潮一波又一波。与此同时,“电影”在大众心目中的概念也早已跳出了“院线”的单一渠道,线上线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近两年一度声量颇高的网络大电影市场,同样人声鼎沸。但有所不同的是,过去的网大常因作品之外的话题而火热,而今年的网大已然可以靠作品自身站在行业中间接受检阅。

年初盛极一时的网大《灵魂摆渡·黄泉》(下简称《黄泉》)在七夕节当日以票房破4548万的成绩收官转免,大众目光再次聚焦到这片曾经野蛮生长、如今韬光养晦的产业沃土之上。《黄泉》无疑是节点性的成果:上线56小时获得千万票房分账、一再刷新行业票房分账的最高纪录,以800万的投资成本创造了400%的投资回报率。除了《黄泉》,另一部春节档上线的网大《镇魂法师》也早早突破3000万大关。“3000万封顶”的网大分账天花板,早已在上半年土崩瓦解。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相比之下,过去几年的网大“分账冠军”就显得逊色不少。2014年的《成人学院2》(63.4万)、2015年的《山炮进城》(987.55万)、2016年的《山炮进城2》(1829.40万)、2017年的《斗战胜佛》(2655.43万),逐年走高之姿显著,但很显然,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破壁迎来的又是网大市场的一个全新阶段。

在《黄泉》之后,网大市场也在践行着由此勾勒出的“高级方法论”,先沉下去打造内容,再在市场的良性推动下极速“出圈”。

“消失”的网大?

2014年,爱奇艺率先提出了“网络大电影”的概念。彼时全年网大的产量已经超过400部,票房超过5000万,25%的网大作品通过网络发行分账收回成本。此后的2015年和2016年,网大以全年出品600多部、2400多部的几何速度疯长。直至2017年,全行业去冗产的风潮涌起,精耕细作成为了主流姿势,网大的数量则出现明显下滑。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今年,网大市场则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审查体系和市场考验——3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指出,“未来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审查标准将统一”;6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发文要求网络视频在节目创作和生产上要弘扬正气,紧紧围绕价值观、绝不能制造低俗噱头,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摒弃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和无节操的垃圾。监管重磅之下,一个声音悄然发出:传统意义上的“网大”正在“消失”。

从数量上看,“消失”是网络大电影发展的一条清晰脉络;但从整体的品质上看,网大正在进入下一个质量转换的风口。转型之中,落败的只是争夺市场红利的陪跑品,去冗产、去泡沫之后,网络大电影行业正在重回初心,呼唤自我意识的觉醒,并迎来更为理性的产业成长。爱奇艺日前发布的《2017年网络大电影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共有6部网络大电影票房过千万元,这个数字在2017年增长到了10部。2018年上半年网大市场较之过去两年已形成显著变化,内容品质、分账收益以及观众口碑均有显著上扬。爱奇艺不久前公布的上半年网大票房分账TOP20名单中,有14部网大破千万票房分账收益,半年时间已超2017年全年。其中,《黄泉》以4436万的票房收益登顶。

网大市场看似沉寂,但精品却总能以跃然之姿态成为爆款,甚至与部分院线电影比肩乃至超越。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可以看到,网剧的内容规范化、分账规模化、行业规则化也就近一年的酝酿中变成现实。不仅是行业监管者在政策层面扣下了“标准”,网大的制作方、播出方也都纷纷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自审和自查。在告别低成本、小作坊、投机式创作的“跑马圈地”之后,行外资本更趋规范的涌入、专业力量更趋体系化的构建、上线传播更趋审慎的审核机制等,使得一批精品网大渐次涌现,并在今年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影响力增量。

网大的新时代,到了!

实际上,要理解网大今天的进阶轨迹,从网剧的“历史”中就能找到答案。在网生内容迅速发展的十余年间,网剧已作为“先驱者”创造了市场空间和发展可能性。2012年起步,网剧还只是包括段子剧在内的UGC式内容,一如网大刚刚勃兴时的野蛮生长态势。三年培育期后,一部《盗墓笔记》在爱奇艺上线,“超级网剧”呼之欲出,并且开启了视频网站会员拉新的新时代。在这部剧之后,网剧市场步入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剧集”时代,内容精品化和用户付费化相辅相成,成功让网剧市场成为最为炙手可热的产业力量。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网剧用了7年时间在数量和规模上“追平”了电视剧,网大却仅仅用了1年,产能便能比肩院线电影,2016年触顶式的2400部网大是同时期院线电影的4倍。相较于网剧,网大似乎有更强劲的生长力,潜藏网大市场背后的能量,也似乎更为巨大。

“未来,中国将成为国际上网络大电影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更有可能为全球构建一套独特的生产标准和管理体系。”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曾对于网大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这样一番前瞻。更有专家预测,2018年网络大电影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左右,而中国网络大电影产业已经来到了新的行业拐点。在数量消失背后,网络迎来的是品质化的黄金时代,随着制作费用的增长,头部网大的成本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

目前,部分头部网大的投资成本已经达到了院线电影的中小级别,并且在投资力度大幅抬升的同时,网大的商业投资回报率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在网大数量急速下滑的2017年,全行业的投资规模上涨了74.2%,而爱奇艺的总分账规模增加了54%。此外,截止6月30日,爱奇艺网大电影票房排行前10的网大分账额度已经超过1.8亿,半年打破了2017年全年的分账成绩。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如今《黄泉》的出现,与网剧的“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整个网生内容市场精品内容迭出、付费习惯养成的大背景下,网大的新时代其实已经在眼前。

距离真正的“高级”,还差一个“生态”

相较于网大初期的出“奇”制胜,当下网大已经愈发精品化,部分非网大的品质已经达到了“准院线级”。此外,大量一线影视公司、专业团队以及知名电影人入局,也为这片领域带来了新鲜的气象。爱奇艺作为网大领域的先行者和引领者,除了在爆款网大打造方面形成更为成熟的方法论体系,也在助推网大驱动产业化发展方面有持续性的发力——构建“生态”是网大步入“超级”和“高级”阶段的根本落脚点。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一方面,在业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导演纷纷进入网大,将刺激更多的知名演员、制片、编剧等影视行业的多股力量从院线电影转移到网大之上,为这一原本缺乏底层建构的行业重夯基石。当然,知名度也意味着流量,在以流量为角力重点的互联网环境下,已经具有IP开发意义的著名电影人们带给网大的,还有可观的观众基础。

另一方面,爱奇艺在吸引传统电影人入局的同时,也正在下重力打造一批由新青年组成的网大新势力。去年,爱奇艺启动了“大爱青年电影计划”,聚合业内在院线、网络、电视、内容制作等多元领域有着广泛用户群体和影响力的公司、机构,面向全社会征集青年导演电影项目,为优秀的年轻电影人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此外,爱奇艺的“大师监制计划”和“比翼新电影计划”,同样关注于网大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库搭建,为这一新兴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

而在平台方面,爱奇艺也以高度的自觉对网大全面搭建起了备案“双审”的审核机制——网络大电影如果不通过规划备案和上线备案,将无法在视频网站上线。而对于优质的内容,爱奇艺也设置了奖励专区,以及“网络电影票房宝”金融服务产品,在鼓励“青春、阳光、正能量”作品创作的同时,帮助缩短网大合作方资金周转周期,推动资金的有效循环……“行外”动作不断,“行内”闷声酝酿大招。

网大进阶方法论:《黄泉》之后,将迎来怎样的新生态?

网络大电影正在迈向“高级”的路上一骑绝尘,而在网大之上,爱奇艺更以系统而全面的方式,勾勒出整个纯网内容生态。随着以爱奇艺为代表的视频平台不断挖掘用户潜力、养成内容市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网综、网剧、网大,就会构成“三驾马车”,为整个网生内容市场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