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兩千多年前的招聘廣告是啥樣:《高帝求賢詔》

劉邦,一介布衣,不僅可以一統天下,奉孔敬儒,孝治華夏,更有一曲《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寥寥三句,便足以榮膺“千古人主第一詞”。

看看兩千多年前的招聘廣告是啥樣:《高帝求賢詔》

現在的招聘廣告大街上、各種媒體上處處皆是,今日讀古文,看著漢高帝這則求賢詔委實不錯: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伯者莫高於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我共安利之,可乎?賢人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酇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看看兩千多年前的招聘廣告是啥樣:《高帝求賢詔》

“得益於”秦朝的焚書坑儒,年輕時的劉邦不學無術,放浪不羈,心裡是看不上儒生的,要得天下,就要東征西伐的,特別是要面對強大的霸王,但是打仗這種事,一要熟悉社會,而要了解人,勝敗之中人的因素又是最重要的。劉邦計有張良,武有韓信,謀有蕭何,最終“漢太祖挾其在己之智術,固無足以定天下而王之。然天下卒歸之者,蓋能收人之智而任之不疑也。”

能夠稱帝中國,建立漢朝,讓劉邦嚐到了甜頭,因此借鑑秦失天下的原因,劉邦在《重祠詔》雲:“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並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把儒學捧上神壇,文治天下,凝聚民心,漢民族、漢文化由此而生。

看看兩千多年前的招聘廣告是啥樣:《高帝求賢詔》

《高帝求賢詔》發佈於公元前196年,文中自比滅暴紂的周文王、春秋的霸主齊桓公(古文中“伯”通“霸”字),任用賢人以得天下,並與他們共享富貴天下,名揚四海;如今國家百業待興,長治久安更需賢士輔佐治理,以其才而度其用。上下都要知才必薦,薦才必用。不過,劉邦到底還是脫不了少時的痞性,“賢人大夫,有肯從我遊者,吾能尊顯之。”肯順從我、和我一起治理天下的,我可以讓他富貴尊享,那麼反之呢?你懂的!頗有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只是沒明說,真可謂恩威並濟的求賢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