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不下厨的孩子,成绩再好我也不要!”

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朱棣文,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对烹饪情有独钟的人。他在选拔学生时,一些特别优秀的孩子因为不会做饭,便惨遭淘汰。

问及缘由,他说“这些只会念书的孩子,连煎蛋、煮蛋都不会,怎么可能懂实验?”

朱棣文为此提出“孩子要从小学会下厨”的观点。

朱棣文认为:动手很重要。美国教育非常强调做实验,许多美国学生在实验室里,似乎轻松自如就知道各种器材的操作方式与应有的安全观念。而中国学生尽管把实验的目的、步骤背得滚瓜烂熟,但走入实验室后,常常不知所措。”

这让我想起一个特别优秀的女孩:乐乐。我第一次认识小女孩乐乐,是在乐乐妈的朋友圈里。一个小小的个头,踩在一个小板凳上,还需要微微垫着脚尖,手里的锅铲才可以够到炒锅里。小小的乐乐,正在厨房里忙活着,为大家炒饭。

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不下厨的孩子,成绩再好我也不要!”

我当时很惊讶,因为乐乐只有四五岁。“这么小,你就让女儿学做饭吗?”我问乐乐妈妈。“对呀,因为我在美国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国外的父母都让孩子尽早独立。我认为,让孩子学会做饭以后,她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

只有照顾好自己,长大后才不会天天和外卖打交道。乐乐妈诚恳地说:“你难道没有看最近的一个新闻吗?有一个职场的小伙子经常吃外卖导致健康受损,连生命都快没了!”乐乐妈的做法让人沉思。

接触时间越多,我发现乐乐真的很出色。到她上小学后,乐乐的优秀更显露无疑。她不仅是学校的播音主持,还有一副好嗓子,打羽毛球也打得很好,体育全能,更别提学习成绩了。

乐乐妈说:“我从不认为做家务是成年人的事。我们老祖宗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厨房都不进的人,怎样做大事?尤其是女孩子!”我想,乐乐进厨房,也许是和自理能力强大有关系。

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不下厨的孩子,成绩再好我也不要!”

哈佛大学有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这项研究是关于孩子做不做家务,对未来有何影响?

会做家务与不会做家务的孩子比,就业率比例是?(单选) (单选)
0
0%
A.3:1
0
0%
B.4:1
0
0%
C.5:1

答案为:c

同时,前者比后者收入高达20%,而且婚姻很幸福。

如何保障孩子安全?

让孩子下厨房,对很多父母来说,要克服的恐怕是家长自己的心理障碍。他们怕溅起来的油点灼烫了孩子娇嫩的皮肤,或者厨房的火、小刀等等,犹如暗器防不胜防,冷不丁会伤到到孩子。

在国外,厨房教育中的安全问题,也是众多妈妈关注的话题。一位日本妈妈认为,最初也担心孩子受伤,但我给孩子专门购置了一套儿童厨房用品。孩子很开心,我也放心多了。

为了避免明火等危险,我在美国发现,一些家庭会带着孩子做西点,比如烤饼干、果汁、沙拉等,简单的餐食。国外也有许多烹饪课,父母会把孩子送进cooking课堂,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其实,只要在孩子身边仔细地陪伴,叮嘱他们有哪些注意事项,学习下厨房的一些规则。孩子会保护好自己。一开始不要接触炒菜,只是帮助父母洗菜、淘米等基础的“小工”工作,也能有许多锻炼。

让孩子下厨,可以让他们更加自立,懂得珍惜食物、懂得心怀感恩。毕竟,辛辛苦苦才能为一家人做好一顿美食,是多么不容易呀!

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不下厨的孩子,成绩再好我也不要!”

带小小费的一次下厨经历

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我带着小小费参与过一些cooking烹饪课。我发现,孩子对下厨这件事真是超级喜欢。为了更好地调动他的兴趣点,每次我都先出示精美的菜谱成品,告诉他“今天我们要做这个,好吗啊?”他的兴趣马达一下子就点火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不让他们在厨房里捣乱,加强他们做菜的专注度。另外,在真正实践环节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①一定要挑选他们爱吃的菜,以便加强他们的参与度。

② 动手前进行讲解,今天会有哪些步骤,每一步骤的要点是什么。

③ 如果他们对做的菜品不感冒,可以换一种。让他们充分体会自己做主的成就感。

有人说,人生的“新”起跑线不在学堂,而在厨房。也许,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