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師生鄉村振興系列調研|深入農家,理解家計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調研中,人發學院139名師生組成的37個小組到達湖北、江西和雲南等20多個省市的鄉村後,常常顧不上休息調整,便走進農民家中,他們有的吃住在農家,深入訪談,理解農戶家計。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4組走訪雲南屏邊7個村寨

4組在雲南屏邊深入調研了生態護林員機制的減貧效果,考察了當地新一輪退耕還林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的實施現狀。通過走訪7個村寨,對參與政策的農戶進行訪談,調研成員瞭解了農戶生產生活情況和他們對政策的看法。調研發現,生態護林員制度減貧效果顯著,但是需要加強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5組對河北省館陶縣翟莊村蔬菜銷售中“小農戶”與

“大市場”對接進行了深入調研

5組瞭解到村裡主要存在三種對接方式:傳統的產地批發市場方式;“農戶+村委+超市”方式和“農戶+互聯網”電子商務方式。在三種方式中,村委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調研成員發現,交易環節過多,增加了蔬菜交易成本;農戶在價格談判中議價能力低,導致農戶在整個利益鏈條中處於末端地位,農戶合理利益沒有得到保障。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12組見到了課本里提到的“挑山工”

12組在江西萬載調研期間,訪談了以前僅在課文中見過的“挑山工”。挑山工的存在並不是因為這裡技術落後,而是該地山林的開發建設不能由大型機器設備解決。是挑山工們讓更多的人踏足山林,享受這裡潺潺的山泉和優美的環境。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34組在四川青神考察

34組黃桷村小分隊在四川青神考察了當地小農戶的家計狀況,訪談了葡萄種植、茶葉種植、生態莊園等多位從事產業發展的小農戶。小隊發現,農村青年主要依靠外出務工獲取經濟收入,40-50歲的返鄉農民則成為了從事農業商品化生產的主力軍。農村老人依然在進行小規模的農業生產,主要目的是滿足家庭口糧的基本需求。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36組在河南靈寶深入農民生產生活

36組在河南靈寶調研期間深入到農民生產生活中,試圖較全面地還原他們的現實狀態。調研發現,一些小農戶的生存狀況依然嚴峻:只有幾畝田地,平時需做一些農活散工幫補家計;大中型農戶或種植果蔬、或從事雞兔等養殖業,在市場中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如何將這兩種農村經營群體聯合起來,共謀發展,是需要深入探討的議題。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趕集是農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買賣商品,還可以交流信息,獲得娛樂和精神慰藉。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割豬草是小農戶生豬養殖的重要活動之一。農戶養殖投入中的很大部分並非來自市場,而是就地取材。生豬不僅滿足家庭食物消費,也可出售為農戶創造收入。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雙搶"時節的夕陽餘暉下,農婦從剛搶收完早稻的水田裡搬出稻杆,為搶種晚稻做準備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村民小組組長要負責村民小組中大大小小的各種事情,摩托車是其在丘陵地區入戶佈置工作的交通工具。

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深入农家,理解家计

農閒時期,伐木成為當地農戶的副業。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