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贪污犯本来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谋反,吓得康熙马上放人

清朝康熙时期,朝中大臣结党营私现象严重。其中最大的两个朋党,是以索额图为首的索党和以纳兰明珠为首的明党。

康熙也曾为朋党之争头疼,但后来他转变思维,玩起了“平衡术”。既然不能消灭朋党,那就让他们保持相当的实力永无止境地斗下去。

这种“平衡术”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它对于皇权的稳固是好处的。

这个贪污犯本来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谋反,吓得康熙马上放人

但是明党和索党之间的平衡差点被康熙打破。纳兰明珠在立太子一事上,因为“发表了太多意见”,康熙对他忍无可忍,认为他在动摇一个皇朝的根本。

一怒之下,康熙给明珠罗织了一个莫须有的贪污罪,把他关进死牢,择日问斩。

老谋深算的纳兰明珠又岂会乖乖就范,康熙的那点小心思,他早就了如指掌。为此,他孤注一掷,使出了兵行险着的一招。

明珠买通狱卒,让他去请自己在朝中的死党配合演一计。

这个贪污犯本来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谋反,吓得康熙马上放人

第二天,明珠的死党居然在朝堂上揭发明珠谋反。堂上一片哗然,索党们暗暗自喜,明珠的贪污罪升级为谋反罪,这次总该死透了吧。

谁知此时,明党全体跪下为纳兰明珠求情。他们声泪俱下,言辞激动。

康熙这时看傻了眼,一般而言,大臣不敢为有谋反嫌疑的人求情,而且谋反罪肯定会有同党,明党这样做,等于告诉康熙,他们都有谋反嫌疑。

如此一来,以谋反罪处死明珠,就会牵连整个明党。即使只以贪污罪处死他,明党少了他这样一条主心骨,明党恐怕会就此一蹶不振,那以后索党就会一家独大。很显然,这不是康熙想看到的。因此,明珠不能杀。

这个贪污犯本来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谋反,吓得康熙马上放人

数日后,康熙以“证据不足”为由,撤销了纳兰明珠的所有罪名。这下索党们也傻了眼,眼看就要少一个眼中钉,还是被他逃过一劫。明珠此招玩得实在巧妙。

但是这也得看人,要是明珠碰到的不是康熙,而是朱元璋,那么他非但难逃一死,而且只会死得更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