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水滸細節解密》系列正在繼續,感謝各位讀者老爺的支持!本期第五十九回!

上一期的水滸細節解密,大錘跟列位讀者聽友,聊了聊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不受待見的團練使,以及真實歷史中更不受待見的北宋團練使。咱們也說到了,這個團練使之所以不受待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職務和權力,距離節度使太遠太遠。本期水滸細節解密,咱們就來八卦一番,《水滸傳》裡的節度使又是怎樣的待遇。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在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涉及水泊梁山的節度使一共出現過11位,其中最主要是朝廷方面的十大節度使,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穎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琅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這十個。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他們跟著高俅高太尉去圍剿梁山泊,並與水泊梁山好漢激烈交戰。應該說,從戰績上來說,比起之前大錘提到的嚴重注水的北宋武官諸如什麼兵馬都監、團練使之類,這十位節度使的戰鬥力還比較強,大致平均算起來,他們個人武功介於五虎八彪之間的水準,比如王煥、王文德、張開可以跟豹子頭林沖、金槍手徐寧和雙槍將董平單挑殺的不分勝負,當然也有個別比較水貨的,比如被霹靂火秦明速殺的荊忠、被急先鋒索超30回合劈死的梅展等等。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水泊梁山方面也有一個人跟節度使有關係,這就是美髯公朱仝,小說最後交代結局時說他跟隨南宋中興水貨名將劉光世抵抗金軍南下,立下了戰功,並當上了太平軍節度使。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節度使這個職務可謂是唐朝特產,從唐朝延續到五代十國時期,控制當地的財權軍權,位高權重稱雄一時,並且成為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的奠基類職務。

這個職務第一次出現是在唐睿宗(武則天的兒子,唐玄宗的爹)時期,公元710年,歷史上的第一位節度使出現了,他叫做薛訥[nè],光說這個名字,列位讀者聽友可能不大熟悉,大錘往下說,您就知道他是誰了。這個薛訥,就是評書話本小說中的著名武將薛丁山的原型,薛訥/薛丁山的爹就是歷史和評書中都很著名的武將薛仁貴,薛丁山的兒子就是小說評書“薛剛反唐”的主角剛哥。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由於節度使控制地方几個州府的財權軍權,到了唐朝中期以後,節度使的權力擴張過快,唐王朝無法制約,於是釀成了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這兩位名聲最壞的,率先往節度使這個職務上面大肆抹黑,從此以後,擁兵地方的節度使藩鎮,就成了唐王朝揮之不去的附骨之疽[jū],唐朝滅亡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節度使就更亂了,五代王朝中的五位和十國中的九個,他們稱王稱霸之前全是節度使出身。可謂武夫當國的禍根之一。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所以到了北宋年間,消滅了大部分割據勢力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和後繼的宋太宗趙光義,前赴後繼的削弱和撤銷節度使的各項權力,具體的招數有三個。

第一個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杯酒釋兵權”,也就是給那些有實權的節度使們提供高官厚祿美女金錢,就是把兵權財權人事權重新收繳回來;第二個辦法就是派遣州官到州府直接控制收繳上來的這些權力;第三個辦法就是大大縮減節度使的管轄範圍,從以前鼎盛時代管控幾州甚至十幾州,直接砍成只管一州,也就是即便你是一個沒有兵權財權的節度使,也不讓你名義上領導幾個州。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經過北宋王朝這麼一番堅定不移的大削特削之後,節度使成功成為了北宋時期的榮譽稱號,不再是單獨的軍政大員任命,聽起來位高爵尊榮耀無比,實際如果只當這一個節度使,那可真是誰都指揮不動。

也正是節度使徹底退化成為一個榮譽性的職銜,因此在北宋年間什麼人都能混個節度使玩玩,反正也沒啥用嘛,比如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在宮裡比較紅的時候,她爹張堯佐憑著裙帶關係就當上了節度使,雖然節度使沒啥用,但是榮譽高啊,因此引起朝臣的不滿,於是圍繞這個事,包拯包青天等人表示“我反對”並跟皇帝較了一回勁。北宋的名臣文彥博在退休時也被授予了一個節度使,文彥博名氣大,所以就沒遇到張堯佐那麼大的反對聲浪。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文彥博畫像

因此,從歷史角度考察,《水滸傳》關於北宋末年高俅高太尉率領十位節度使、並且這十位節度使還每人帶領自己的精銳部隊一萬人參加梁山泊圍剿戰這一段情節,並不符合歷史實際

雖然說《水滸傳》關於十節度討伐梁山泊這一段,嚴重背離歷史真實,但是從歷史角度來說,真實歷史上的梁山好漢們,確實跟節度使有過那麼一點關係。這就是歷史上鎮壓過宋江起義的兩個主人公之一的府州名將折[shé]可存。

根據20世紀出土的折可存墓誌銘,我們得以瞭解,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的參與者們,被折可存帶兵不足一個月就抓到了。而折可存的哥哥折可求,就是北宋末代的節度使之一。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而且折可求這個節度使,跟絕大多數的北宋節度使是不一樣的,他是世襲的永興軍節度使,並且還是有軍權的,世稱折家軍。

折家軍據說起源於党項一族,從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折家軍子弟憑藉其驍勇善戰的傳統,一直控制西北地區的軍事重鎮府州(大致位置在今天的陝西榆林一帶),成為西北地區的重要勢力之一,在北宋成立後,折家主動投誠北宋王朝,並得到了優厚待遇,並且由於折家軍所控制的府州位於北宋、遼、党項等勢力犬牙交錯地區,因此一直沒有被削減兵權,並因為地處邊境前線,作為北宋的一份子與其他勢力反覆交戰,出過不少北宋名將。

《水滸細節解密》之 節度使與水泊梁山的恩怨情仇

其末代將領折可存能夠被抽調到中原進攻縱橫江海的宋江起義軍併成功鎮壓,也確實可見其戰鬥力比較強。折家軍作為北宋的實權節度使,直到最後一任節度使折可求投降女真,前後長達200年之久,比北宋王朝的壽命還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