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媽媽圖鑑: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你愛你的孩子麼?

你思考過孩子的未來麼?

我考慮過,

於是我決心拼了命也要買學區房!

紐約媽媽圖鑑: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價的,然而學區房的價格卻為這份愛打上了標籤!

今天要講述的是紐約上東區精英媽媽的生活,源自於一本暢銷書《派克大街上的靈長類》。

派克大街是紐約上東區的一條街道,常被當作是美國上流階層的代名詞。作者Wednesday Martin畢業於耶魯大學,她從人類學觀察和親身體驗的角度,揭開了美國上層精英媽媽們最隱秘的生活。

買學區房、搶入學名額……從紐約到上海等其它城市,原來全世界的媽媽都在焦慮同樣的事情。只不過,當追求教育不再是為了社會的福祉,當教育已經淪為某種私人消費品,當教育成為某些圈層用來定義自我身份的工具,焦慮往往來得更猛烈一些。

Wednesday Martin是一個從耶魯大學畢業的人類學博士,很多年前搬到了紐約,從長島市到西村,紐約的每個區她都住過,但她從沒見過上東區這樣一個奇葩的“生態環境”。她的書《居住在派克大道的靈長類生物》,描述了她在上東區面對的“文化衝擊”。

1.首先是找到心儀的居所

2004年,Wednesday為了孩子,從紐約下城搬到了上東區,住在公園大道(Park Avenue)的一間公寓中。 彼時她的孩子剛剛2歲多,但她已經感受到給孩子找幼兒園的壓力。上東區的媽媽們認為,一所好的幼兒園是敲開常春藤大學大門的捷徑。“如果進不了最好的幼兒園,那孩子就上不了哈佛”。

2004年,幼兒園的年收費在25,000至35,000美金之間,而現在,有些私立的幼兒園已經漲到了四萬美金一年。儘管學費昂貴,但很多家長仍然想盡辦法地將孩子塞進去。為此,孩子們會上“幼兒園預備班”,三個月大的孩子就被送到Diller-Quaile音樂學院培養節奏感,一個學期的收費為995美金。

當Wednesday後悔自己沒有在孩子三個月是開始對他培訓幼兒園入園考試時,她發現她晚得不止一點半點。很多上東區的女人會根據學校的入學日期來計劃懷孕。上東區很多孩子都出生在10月或者11月,這樣可以保證孩子在入學時年齡稍微大一點,學東西快。

紐約媽媽圖鑑: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作者也歷經了讀公立還是私立,要不要買學區房的掙扎。為了得到心儀的居所,先要託各種關係才能找到賞你三分薄面的上等中介,房產中介在紐約也分三六九等。等有了全身穿戴香奈兒的中介,才可能排上看房的資格。

2.接著是漫長等待後的入學

作者雖然成功買到了學區房,但差一點老大上不了幼兒園。和上海不太一樣,上東區的幼兒園供遠小於求,且每年亦無新增,是一個存量市場。基本上每家需要提前一年排隊加面試。

作者的老大是一個出生在七月的男孩。她住進上東區後,打了一圈學校電話才發現對性別和出生月份也有著赤祼祼的歧視。在同樣情況下,幼兒園青睞大月份的孩子,而男孩本來發育就晚於女孩。所以作者驚歎地發現在上東區,有著wrong birthday一說。按照上東區的備孕標準,她應該跳過這個週期,以免生出一個wrong kid!

紐約媽媽圖鑑: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經歷漫長的等待和一次次失敗的面試後,作者再也不忍心讓孩子去下一場面試。最後她和我們中國人一樣,託了條子。利用她先生姐姐的關係,她終於認識了她先生姐姐孩子學校的招生主任,上東區手握大權的女士。然後就不用說了,外國人和我們是一樣的。她的孩子成功進入了這所著名的私校。

作者很坦誠地交代,面試那一天她和她先生都準備從高樓跳下去了,因為她的兒子居然咬了招生主任的手臂。

3.Playdate也是天大的事

很多幼兒園錄取孩子時,會讓孩子們一起玩耍,以此來觀察小孩的性格。作為幼兒園預備班的一部分,家長會請家教陪孩子們玩耍。好多孩子因為課外班太多,沒時間和別的孩子一起玩兒。而家教的作用就是培養孩子和別人玩的能力。家教收費一小時400美金,告訴家長他們孩子的“社交缺陷”,這樣家長在幼兒園面試之前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孩子補補。除了陪玩家教,上東區的媽媽們給孩子找了各種老師,有的教孩子騎自行車,有的負責讓孩子不挑食。

常春藤名校的錄取率為6%-10%,但紐約有些私立幼兒園連4%的錄取率還不到,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家長們無所不用其極地去為孩子爭取,有些家長甚至想從克林頓或者教皇那裡拿到一封推薦信,或者稱他們的孩子有三十六分之一的印第安人血統。

進入了理想的幼兒園,家長們的砸錢教育之路才剛剛開始,上東區聚集了很多好的私立學校,但價格也是不菲。以The Spence School 為例,這所位於上東區的女子學校招收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女生,一年學費49,800美元,要是家裡有2、3個孩子,每年的學雜費、家教費、夏令營費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是一筆鉅款。

很多幼兒園錄取孩子時,會讓孩子們一起玩耍,以此來觀察小孩的性格。作為幼兒園預備班的一部分,家長會請家教陪孩子們玩耍。好多孩子因為課外班太多,沒時間和別的孩子一起玩兒。而家教的作用就是培養孩子和別人玩的能力。

然後是Playdate,就是週末找人玩。這在上東區也是天大的事。

上東區的媽媽們經常讓孩子們一起玩耍(arrange playdates),然而作為一個“外來者”,Wednesday給孩子找玩伴的過程並不順利。她曾無數次地給別的媽媽發短信或者郵件,邀請對方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玩,可都被別的媽媽忽略。

為了孩子,Wednesday 在上東區鎖定了一個媽媽,這個媽媽是上東區的社交女王,想要被別的媽媽接受,她就要跟這個“蜂后”搞好關係。

4.終於買了一隻柏金包

之後,作者就漸漸融入真正的上東媽媽群了。她自嘲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她終於買了一隻柏金包。

紐約媽媽圖鑑: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如何在媽媽群裡快速建立起身份認同?這些媽媽為了經營好自己的皮囊,每三個月打一次肉毒桿菌,勤上健身房,平均每年的置裝費就高達8萬5千美金 。一個鉑金包更是她們的“保護傘”,畢竟柏金包代表了財富,權勢,人脈......彷彿有了這個包,才能在“亦敵亦友”的媽媽群裡,不再是個隱身人。

直到有一天,她健身完,在咖啡館裡和一個閨蜜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一個上東區女人到底要在經濟上付出多少才能在當媽後繼續維持體面的美麗?

然後她們擬出了一張年度清單:

◆ 頭髮(洗剪吹、染頭皮、護理):$ 12K

◆ 臉部 (做臉、化妝品、護膚品): $16K

◆ 身體(排毒、作指甲、 按摩):$30K

◆ 衣櫃(常規衣服、鞋、包、配飾):$33K

總計:9.5w美金

她們驚呆了,我也驚呆了。作一個上東區媽媽可真是太艱難了!作者雖然喜歡買買買,但到底也算是個有內涵的人。於是她開始反思特屬於上東區媽媽的優勢:

◆ 一定要住在精英社區

◆ 要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

◆ 騁用口碑最好的奶媽幫手

◆ 積極管理自己顏值

然而這些理應給你帶來自信和冷靜的事反而使你更焦慮。階層越高的人也許擁有了更多選擇,與同此時,更多選擇往往是焦慮的源泉,因為作為母親的你要為孩子作出這種種選擇。

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5.上東區彷彿代表了一種最高標準

做母親這件事的堅強與脆弱,也許在上東區的完美主義氛圍中得到了無限放大。高度競爭的環境讓每位媽媽都神經緊繃,頻頻反思著自己做的夠不夠。

紐約媽媽圖鑑: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隨著Wednesday越來越融入上東區的媽媽圈,很多媽媽對她敞開心扉,訴說煩惱。上東區媽媽們大多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她們放棄了自己的事業獻身於家庭,而他們的丈夫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在她們身邊。

為了緩急自己的焦慮,很多媽媽深陷酒精的泥潭,不少媽媽吃抗焦慮藥,有些從上午就開始喝酒。她們居住在全美聞名的富人區,但諷刺的是,她們焦慮的來源也是上東區。“因為在上東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丟面子”。

不管前一天晚上多麼的輾轉反側,第二天一早,上東區的媽媽一定又會光鮮亮麗地出現在學校門口, 完成自己的紅毯秀。這簡直是一出紐約媽媽圖鑑。

6.任何事物都有代價

像做母親這件事的代價往往是事後才能感同身受的。真的是為母則強嗎?我覺得當媽確實給了我一種嶄新的強度體驗。

一來你會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為小孩爭取最好的資源,當然至於什麼是“好”是見仁見智的。但這種盡力的爭取絕對勝過你對自己的要求。這是母性的本能,母愛裡面天然帶著犧牲和成全。在自私的基因裡發展這種不計回報,無條件的愛也算是保留了部分人類永恆的光輝吧。

二來是那種可能現代女性才有的愧疚感會如影隨形地長期存在。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女性,我們也愛自己,我們也想工作,我們也想看世界啊,所以總有時刻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個稱職的媽?很遺憾,世上很少有事真的可以兩全。

紐約媽媽圖鑑:你看,全世界也真的沒什麼兩樣

身處的小環境如此,面對的優質資源稀缺,身為一介平民,又怎麼可能不焦慮呢?最好的佛系說法肯定是請對過程努力,對結果認命。但是對中國人,包括我在內,最難的就是認命吧?古人云,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But when enough is enough? 做母親和做自己一樣,最難的便是如何定奪終須有和莫強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