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總有一些人認爲復興漢服沒有必要?

小喵音雪兒~吶
















看明白這些照片嗎?反對漢服的人們,請問現在世界上除了我們漢族,還有什麼國家的民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又請問除了漢族,中國又有哪個民族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生存發展了幾千年的漢民族,現在卻沒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服裝,很光榮?很自豪?很時尚?估計懂點中文的全世界外國人看見中國漢族人天天討論關於漢服的問題一定會驚異,這還需要討論嗎?有些中國人講漢服不方便,那麼為什麼不可以改良些?有些人講時代變了,那麼外國人為何能保留自己民族服裝至今?有些人講工作和生活不方便,那麼有誰強迫你天天穿著漢服,為何你不能在重要時間穿著?其實,許多漢族人反對和嘲諷漢服的真正原因是他們不完全知曉什麼是漢族的真正含義,不懂這個偉大民族一路走過來的艱辛道路!不知道一個民族失去自己文化傳統的悲哀!

如果你不欣賞漢服,請問不要謾罵和嘲諷!因為漢服是我們中國人祖先流傳下來的民族服裝!而西服只是西方人的民族改良服裝,因為十九世紀以後西方人的強大和話語權,才逐漸成為流行正裝。但是現在中國人正在復興和強盛的道路上快行,民族精神在迅速回歸!沒有必要什麼都跟著西方人的節拍走路!


雲靈問道


應該恢復保持漢服,也不是要求大家都必須穿,作為一種民族文化,也是一種文明文化傳承,在特定的時間和場合穿漢服,也能展示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提升民族的自豪感,應該很好的保護傳承起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漢族也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


賀蘭松翠


中國人最缺乏的就是自尊與傳承,在利益與信仰面前大都選者後者,當然這和當前貧富分差太大有直接的關係,社會不平等的分配讓人們覺的漢服只有在電影上才有的,也只配高收入的戲子才適合穿,工人農民穿上打工種地不方便的原因吧。


正直智遠


漢族,書上說五千年文明,肇始炎黃,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固於唐宋明。期間,漢人服飾幾經改變,自峨冠博帶到簡冠窄袖,這些總是為了方便而改良,如成功的胡服騎射,甚至可以說是改變了民族的命運。三代不相襲,服飾也不相同。今天如恢復漢服,己無可能,也無必要,況且文化是一個沉澱,不是靠政策來強制,否則與剃髮令有何區別?我祖先並不拘泥於形式,而是重視民族的存在與發展,這才是我大漢民族不亡的原因。孔子尊重管仲,也是因為他存亡續絕。總之,任何改革,只有開民智,強國富民,實施民主,踐行法治,才能在歷史上留下良評,否則都會遺笑千古。


塔影橫江


走回頭路,你自己可以,沒有必要綁架所有人,個人愛好罷了,說破大天,衣服一身,得體就好,吃飯一頓,溫馨就好,人活一世,看開就好,錢多錢少,夠花就好,記住有命活著才是真的好

心有善心,菩薩也真

看看像觀世音嗎


伯樂與奇石


漢服是自由,如果覺得傳統漢服麻煩完全可以穿改良版的,那些個非得完全復古的腦子有問題,不用管,也並不是漢服就是有錢人穿的,有些漢服和改良版的也就現代服裝的價格,也沒有要求所有人每一天都要穿漢服


數學放過我


可以這樣說:凡是絕對地反對一樣事情,而且這件事如果肯定不是反面的,那絕對有問題!現在有這麼一小撮人口氣篤定地反對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服裝,中國的醫學,中國的制度!這些人口氣非常絕對,不說他們是什麼心態有何居心,即使從理論上來講,也是站不住腳的。那他們為什麼還是違背事物發展規律,還是要歇斯底里地反對呢?這些人是想幹啥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吹盡黃沙71954085


所謂漢服,即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於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漢服”一詞最早見於《漢書》:“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 ,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根據裾的長短,又分為襦、裋、深衣三類。

順治二年七月初九,滿清政權頒佈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由此,傳承了四千多年的漢服因剃髮易服而消亡。

“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這首《重回漢唐》是由漢服復興者孫異作詞作曲的漢服運動主題歌。所謂漢服運動,是本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上升,以知識分子、青少年族群為主體,以漢服迴歸為出發點,掀起的一場以復興華夏文化為目標的文化復興運動。漢服復興者互稱“同袍”,他們主張重回漢唐,不是回到那個時代,而是以漢服為載體,弘揚中華文明,繼承華夏文明的血脈,繼承祖先留給我們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寶貴的文化遺產。

當今,很多人在宣傳漢服,從影樓漢服藝術照的流行,日常生活中著漢服的增加,可見一斑。這些人不一定都是在彰顯自己的境界有多高,只是單純的喜歡漢服,喜歡漢服帶給的古典美感。在漢服復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引起了社會上一部分人反對復興漢服。有些人認為漢服雖然美觀華麗,但在日常生活中穿著不太方便。另一部分人認為,少數人經常身著奇裝異服,將照片公佈於社交媒體,有譁眾取寵嫌疑。

總之,我認為,我們既不能像漢服支持者那樣保守殘缺一味追隨古代的漢服,也不能像漢服反對者那樣一概排斥漢服,面對古人留下的東西,都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一分為二的看待。應該撕下“漢服”的標籤,讓他迴歸服裝本身,讓它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自由生長,自然發展。


歷史有妖氣


為什麼最近有這麼多的精神上的日本人?為什麼別人的文化產業這麼好?有的蠢豬看一下咱們國內的崇洋媚外文化已經深入到骨髓還不知道切膚之痛,我要罵死你。個蠢貨。咱們國內對於國外的太好了,對咱們是什麼態度看不起不敢做欺負你。並且從文化上就是個小短腿。狗蘆柴。


我愛我3775






我覺得服裝是每一個人的自由,你有權利提倡恢復漢服,別人也有權利反對。

在我看來,所謂強調恢復漢服,而不強調恢復漢文化,漢精神,漢禮儀,這根本就是捨本逐末。你說要恢復的是一種文化自信,還是在外美觀。

今時之文化,無論承不承認,都是西方文化在做主導,從藝術,到生活,都是西方主導,加入我們東方的一些風格習俗,這才是可怕的。曾經我們負責的是向世界輸出文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拾人牙慧,別人流行什麼,我們才去做什麼。別人用英語,我們就去學,別人用日語,我們也去學,曾經是別人都要學漢唐文化語言,來中國取經。

如何恢復先祖盛世,才是我輩該做的,而不是誇誇其談,宣傳一個服飾。

說到服飾,我們華夏子孫自古就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民族。

《呂氏春秋》,《淮南子》等作品說,黃帝、胡曹發明了衣服,從此我們告別了獸皮為裳的時代。

先秦衣裳流行上衣下裳,也就是穿的是裙子。

周朝時喜歡把上下衣分開裁剪,再在腰部縫合成長袍,這叫深衣制,根據衣襟的直曲,有曲袍直袍之分。

春秋增加了很多印花裝飾工藝,讓服飾優美高逼格起來。最厲害的是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估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最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漢人學會了少數民族的精髓,會穿褲子了。。。。。

我們漢人的源頭漢朝,穿的是漢衣冠,什麼意思,流行了冠服制,喜歡帶精美華輝的帽子。以彰顯身份。

魏晉之風,追求袖袍寬大,上身對襟,束腰,衣襟下襬很多小裝飾。

至於隋唐,因為都是有胡人血脈的人掌權,所以更是繼承了北方胡人的風格,就行長袍上身小圓領,,帶著兩個軟角的帽子,發展出獨特的唐裝。

宋人性格保守。尊崇朱程理學,衣裳簡單保守,形式單一素質,一改盛唐之華貴。

明朝服飾,上承周漢。下繼唐宋,頭戴四平方巾,代表國家太平,也流行瓜皮帽,學名六合一統帽,明朝衣服最突出特點是出現以前襟紐扣為繫結的方式。

另外我沒有說元與清,是我覺得他們的服飾代表不了漢服,旗袍也沒有這個資格。

我們老祖宗都在不停的求變,將服飾變得越來越實用,我們子孫卻在今天不想著重振祖宗榮耀,而只是想著重穿祖先的衣裳,有什麼意義?

文化不振,何以言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