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每每差旅或自由行,你是否發現夏天非常熱鬧的景區到了冬天就像變了模樣:冷清的街道和寥寥無幾的住客,許多要排長隊的網紅餐廳館子也只有在用餐時間能看到幾個本地食客……還有那些半價的景區、三折的豪華酒店,也沒幾個人去了!?

這正是這篇幅要講述的旅遊淡旺季。

自2007年,國家旅遊局《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意見》使我國旅遊業風起雲湧、旅遊服務業發展步伐如箭;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呼籲“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鄉村旅遊應勢而起;2018年春,國務院《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域旅遊“走馬上任”,全國各地旅遊交通、旅遊公共服務、智慧旅遊三大旅遊服務網絡悄然形成。如雲南的智慧旅遊、江蘇的文化“苦”旅(文旅產業)等等。

然,我們不得不面對前文所說的淡旺季差異,面對夏冬兩季旅遊冷熱不均現象。如雲南迪慶、青海、新藏等西部、西南地區,因海拔地勢差異,旅遊淡旺季隨“夏冬”冷熱而變得冷熱不均。如何克服旅遊因季節氣候變換帶來的“冷熱”難題顯然也成了各地旅遊服務業及相關部門的頭疼之事。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不過,在思考如何解決“冷熱”問題之前,我們不妨看看這些令人驚喜的案例——

每年夏天,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小孩遠赴香格里拉、維西、德欽等地,夜裡住在少數民族的民宿酒店裡,白天採摘珍稀特產松茸,還可以與滇金絲猴逗樂,或親眼看看課本里介紹的三江並流奇觀等等;冬天了,各地寒假入冬之後,家長帶著孩子玩藏族黑陶手藝、親身體驗那些盛裝出行的藏族婚禮和高原臘味,觀賞草原雪地裡翩翩起舞的黑頸鶴……

其實,在雲南迪慶這片雲貴大地上,常年居住著藏族、彝族、納西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自古亦是唐蕃、麗江木府、大理南詔反覆爭奪之地,由此形成的多元文化符號和民族部落異常耀眼。除了美麗的草原、雄偉的廟宇宮殿、原始浩大的國家森林公園、皚皚雪山冰川(均為夏季熱門旅遊項目),迪慶還有很多優秀的民族文化元素正在積極挖掘。其中,世人皆知浙江莫干山民宿,殊不知迪慶的少數民族民宿也已悄然崛起,在香格里拉、維西等地已有部分夏令營、冬令營等沉浸式自然體驗。夏季採摘松茸(香格里拉特產)、冬季近距離觀賞黑頸鶴(唯一能在高原生存的鶴種,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上最美雪山的梅里雪山在冬季也迎來最佳觀賞期(時常可以看見梅里十三峰),還有哈巴雪山攀登以及各民族手工藝品體驗,如藏族黑陶。此外,迪慶的秋冬季也進入少數民族婚嫁頻繁期,遊人正好可以把少數民族的婚嫁習俗體驗個遍……這些正是迪慶在做的。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無獨有偶,冬天的西藏從來都給人“高冷”的印象——不僅海拔高、空氣稀薄;而且正是天寒地凍時節。

其實,印象不全然正確,不少冬天抵達拉薩的遊人驚呼:冬天的拉薩比國內大多數地方都溫暖,強烈的日光在冬季變得暖和而迷人;完成秋收之後的各地朝聖者也陸續進藏朝拜佛法聖城拉薩,人潮人湧不亞於旺季遊人次數,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是在大昭寺八廓街(又稱朝聖內廓路線)和布達拉宮轉經環線,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是人人人……遊客自然容易看到最純粹最原始的拉薩,柔和日光、瓊瓊梵音、晨鐘暮鼓、誦經真言,還有無數個朝聖身影。

當然,這只是拉薩的人文;就在距拉薩30公里開外的林周縣,擁有西藏最大的國家一級野生動物黑頸鶴(也是愛情忠貞、專一的象徵)遷徙地,每年冬天(12月至來年3月)都可以看見曼妙的鶴舞、各類候鳥與半牧半農的村落,若是正逢一場大雪,無不欣喜若狂。如果你還有吃苦的興致,到怒江源頭看一次藏北枯黃的草原與大雪紛飛、藏南的蕭瑟“江南”以及蒼茫天地阿里,還可以體驗藏族的藏曆新年……自然景觀與民族文化符號正悄然結合、恰到好處呈現,西藏正在變成一個四季皆遊的勝境。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以上景緻,也是筆者近年來的親身體驗、親眼所見。在全域旅遊大浪潮中,不少旅遊區域有效挖掘本土優勢資源,甚至動員各行各業參與到旅遊服務產業鏈中(資源);通過創造性的方式提供各種貼近人與自然的旅遊服務(產品);吸引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喜好群體的遊客前來(需求),初步達到理想的旅遊效果。

當然,有人會問:我們有優越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歷史人文,但就是缺少遊客,怎麼解?

其實,這個是偽命題。我國正大步行走在全面小康路上,日漸滿足的物質需求正悄然加速轉換成精神休閒需求。據世界旅遊組織公佈最新數據,2017年中國出境遊消費居世界之首,花銷2580億美元;而我國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8.2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4%;出入境旅遊總人數1.41億人次,同比增長6.9%。其中,國內旅遊收入竟達2.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文旅部數據)。由此可見,國內旅遊服務業不缺“客人”,缺的是招待客人的“菜飯”。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如何利用本地“食材”做出一桌好“飯菜”,解決夏天熱鬧、冬天蕭條的“會客”困境呢?

這不僅是學研結合的問題,更是因各地基礎條件不一樣而導致不同難度、不同層面的實際焦慮。​不過,在所有不一樣的焦慮困境面前,無不面臨一個同樣且非常重要的問題——旅遊公共交通。如香格里拉做好了四季旅遊的準備,卻也存在旅遊公共交通難題。你是否也體驗過這樣一番焦慮:如果是外省進入香格里拉旅遊,要麼從昆明麗江轉機、轉車,麗江過後還沒有火車;或從成都、重慶轉機至迪慶機場……但無論從哪兒進入香格里拉,都需耗時耗錢,遊客從出發地到香格里拉,花費在交通上的金錢和時間使行程變得猶豫不決。所以,近年來迪慶大力發展基礎交通設施,高速和鐵路都已進入規劃或施工階段;在航班方面也與重慶、成都漸漸形成了高效的旅航圈。而在全域發達的長三角經濟圈,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使遊客隨時隨地去任何地方。如江蘇近年全力打造南京牛首山、無錫靈山、常州東方鹽湖城以及鹽城花海等,在旅遊交通基礎上營造了全新的即時旅遊體驗;全省僅在上半年就完成了6328.57億元的旅遊業總收入,增長達13.5%(數據源自《中國旅遊報》)。

解決了旅遊公共交通,就相當於迎客的大門已經敞開,客人(遊客)隨時都有可能進來。但是,遊客是路過你家的大門口呢,還是聞著“菜飯”的香味進來呢?問題至此,我們又回到前文所說的鄉村旅遊和全域旅遊:在全域旅遊大浪潮中,全民各行業參與到旅遊服務產業鏈中,挑選出上好的本地食材(優勢旅遊資源),形成全民皆旅遊服務的局面;通過創造性的思路和法子烹煮成各種美味(提供能滿足不同旅遊群體需求的旅遊服務產品),自然而然就會有大批的客人(遊客)欣然而至、歡喜用“餐”。

此外,各區域近年紛紛評出歷史文化村落,打造鄉村旅遊,也是一道引領周邊遊的“硬菜”,可有效縮小淡旺季的冷熱問題。

如何巧妙縮小旅遊淡旺兩季帶來的冷熱問題,不妨看看他們正在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