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馬克·墨比爾斯

紐約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兩旁是陳舊的摩天大樓,這條街上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等金融機構和美國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華爾街是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這條街承載著太多的輝煌。而從這條街中走出了無數的金融大鱷和優秀的基金經理,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馬克·墨比爾斯。

人物簡介

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有40多年的全球新興市場投資經驗,被譽為“新興市場投資教父”。擁有波士頓大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及政治學博士學位。是全球5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名人傳記——馬克·墨比爾斯

人物經歷

1987年加入鄧普頓,出任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公司主席。

1993年榮獲美國晨星頒發年度最佳封閉型基金經理人。

1994年獲美國CNBC電視網稱為年度商業資金最佳管理者。

1997年、1998年連續獲選路透社Reuters票選為年度最佳全球基金經理人。

1998年獲美國Money選為全球十大投資大師之一。

1999年,被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委任為全球企業管治論壇投資者責任工作組的聯席主席。

名人傳記——馬克·墨比爾斯

2001年,被國際貨幣市場雜誌評為“新興市場年度最佳股票基金經理”

2006年入選亞洲貨幣雜誌評選出的“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彭博市場》雜誌評選的“2011年最具影響力的50名人物”之一,African Investor評選的“2010年度非洲投資者指數系列獎項”等。

他與旗下團隊管理大約50個投資組合,投資範圍多達70個國家,平均每年要走訪20多個國家、1200家公司。他的投資心法,來自於一步一腳印;他的投資傳奇,是用雙腳走出來的。

墨比爾斯管理的鄧普頓新興市場投資基金,1990年以來,年複利報酬率達15.6%,遠遠超過摩根士丹利國際新興市場指數7.7%的年均報酬率。

投資理念

馬克·墨比爾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他的十五條投資法則,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名人傳記——馬克·墨比爾斯

法則一:當每個人都想進場時,就是出場時點;當每個人都急著出場時,就是進場時點。

法則二:你最好的保護就是分散投資。

法則三:如果您想參與全球經濟最快速地區的獲利成長,就必須投資新興國家。

法則四:經營團隊的素質,是選股投資的最高標準。

法則五:用FELT選擇股票或股市投資。

所謂FELT就是-Fair、Efficient、Liquid、Transparent。凡投資任何股票或股市之前,都應該審視股價是否合理(Fair),股市是否是有效率交易 (Efficient),此股票是否具有流動性(Liquid),該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否透明(Transparent)。

法則六:所謂"危機(Crisis)",就是人們開始覺醒的理由。

法則七:下跌的市場終究會回升,如果你有耐心,就不需要恐慌。

法則八:有時候你必須表現比大盤差,未來才能擊敗大盤。

法則九:以資產淨值(NAV)判斷是否值得投資。

法則十:先了解一國國家的證券交易所,否則不盲目投資。

法則十一:一個國家的總體面常常與個別公司的未來成長性互相矛盾。

法則十二:選擇投資標的時,如果只靠技術分析等的投資方法往往會誤判情勢,必須輔以實際的田野調查。

法則十三:如果全世界的股市皆因為一個國家的短期因素而出現劇烈下跌,投資建議立刻從持有(hold)改為買進(buy)。

法則十四:

政治不確定性是進入一個市場的通行標誌,不確定性會壓抑股價,但如果你相信你的基本分析,不確定性反而是你買進原本可能價格過高的大型藍籌股的好機會。

法則十五:一旦當不確定成為確定,任何人皆可預測事件的後果時,先前的風險升水(risk premium)便會如輕煙一般立刻消失。

上述法則並不複雜,因此就不進行解析了,因為個人在解釋問題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帶入一些主觀的意見,所以大家就根據這些法則,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理解即可。

投資名言

如果你想參與全球經濟發展最快速地區的成長,就必須大膽地投資於新興市場國家。

巨幅震盪的波動特性是所有股票市場的特徵,即使是最成熟的市場也不例外。

如果你的投資決策能不受情緒影響,而且按長期基本面來擬定投資策略,那麼不管股票市場是漲是跌,你照樣都能獲利。

謊言跟純粹、真正的事實真相一樣,都會透露出重大信息,如果你知道從什麼線索來尋找並且用心傾聽的話。

早在許多國際性機構或政府所編制的資料可以方便取得時之前,這些數據事實上都早已反映在股價的表現中了。

在很壞的時機要買進績優的股票;在很好的時機要買進投機的股票。

讓旅客通關便利的國家,較易對外國投資採取友善的態度。

在潮溼(即具有流動性)的國家中購買潮溼的股票,別在乾燥(即缺乏流動性)的國家中購買乾燥的股票。

如果你想等到看見隧道另一端的光明時才買賣股票,那就未免太遲了。

你可以從市場的情緒指數(E.Q)所造成的折價狀態中獲取利潤。

要買進那些股價正在下跌的股票,而不是正在上漲的股票。

如果股價近期下挫了20%,或是從高點大幅重挫而投資價值浮現時,就應該趕快進場。

低稅率的經濟環境是值得你把投資資金投入其中的好處之一。

人也許無法從其衣著來區別好壞,但是衣著可以透露一個人的性格。

在決定任何投資決策之前,要經常探詢經營階層的操守與誠信。

密切注意那些過去曾經受到嚴格管制而如今正進行自由化的產業動向。

不要對公用事業感到意興闌珊或昏昏欲睡,要保持清醒,注意它們可能的發展。

如果某家公司的資產淨值除以全部股數所得出的每股數字高於每股的市價,那麼就可以認定,它是一支股價被低估的股票。

千萬不要在還沒有參觀該國證券交易所之前,就貿然投資。

要判斷一個市場透明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探詢它是否有集中股權登記作業制度?如果沒有的話,那麼這個市場就不能認定是完全透明的。

尋找那些還沒民營化或者還沒完全民營化的公司。

洞悉情緒與理性之間的落差,你就會發現可以買進的窗口。

如果你同其他人一樣買相同的股票,你將得到與其他人相同的下場。

有時候我認為新興市場就好比是數個飛靶,被自由市場政策這雙揮舞的手臂向空中投擲出去,呈拋射軌道飛向無限廣闊的天空。究竟它們會往上飛、下墜,或者來個不可思議的大回旋呢?而且就像拿著槍的射擊手一樣,你會試著儘早在它飛向雪層之前,就在軌道線準備位置之上瞄準目標。

新興國家股票市場就像是一顆炮彈,它的爆炸是由於長期被積壓的力量釋放的結果。但是凡事總有例外,因為你無法永遠總是在正確的時間命中正確的市場,這就是進出時機拿捏的問題,而且在我看來,這根本是近乎不可能的。

你必須隨時有退出市場的策略。再跟我念一遍:隨時隨地,要維持一條逃生的退路。

最讓一個初出茅廬或者甚至是經驗老到的新興市場投資人感到挫折的情況就是:他很有可能會被套牢在一缸子毫無流動性的股票上,那可不像一道羹湯的秘方,而是一個不管你怎麼賣也賣不掉的股票。手中握有一大堆缺乏流動性的股票,無論你持有的期間長短,就好像是緊握著一瓶氮氣:你很想要趕快脫手,但是沒有人真心想要從你手中把它取走。套牢在一隻已經陷於嚴重疾病的股票上,就好比戴上重達百磅的腳鐐,乘著竹筏通過急流漩渦一樣的岌岌可危。它會把你拖下深不見底的水中,只見你一邊使勁地踢腳,掙扎,同時一路尖叫,心中萬般懊悔:當初為何要聽說……

目前在許多國家裡,對於那些握有控制股權或絕大多數股權的股東來說,仍然可以輕而易舉地欺壓我們這些少數股東。你可能也會驚訝地發覺:共同基金的經理人也落入小股東之流。可是作為一個想要對抗經營階層的小股東,你會發現反對你的一方力量有多龐大,然而支持你這一方的力量卻極為渺小。在多數情況下,你根本無法用傳統的方法打贏這場仗。你必須訴諸游擊戰戰士常用的方法:掩護、偽裝、躲藏,以及趁敵人停止搜尋你的時候突襲。

你在評估是否投資一家公司時,該公司背後的大股東成員名單,其重要性跟一些財務數字的表現同等的重要。比如說你現在碰到一家帳面上表現絕佳的公司,它的資產龐大、有大量的訂單,未來前景看好。可是如果大股東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危險人物,什麼其他優勢都變得不重要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如果可以的話,你最好在購買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跟經營階層見見面,並且事先了解他們的背景"。

永遠記得要挑剔便宜股票的毛病,更何況是別人奉送的禮物,那就更該挑剔了。

是"買在基本面",還是"賣在激情時"呢?就我們而言,任何股票一旦股價漲了四倍,都是最優先實現獲利之投資標的。

正如有一句經歷了千百年時間而一再獲得證明的俗話所說:"熊會在冬天裡冬眠,而牛會在夏天時狂奔,可是豬長肥則因為被宰而呻吟。"

小馬有話說

馬克·墨比爾斯的投資哲學還是那些,綜合考慮企業成長和價值、不要盲目投資風口、保持投資耐性等。

如今國內的市場正如其法則第十三條,如果全世界的股市皆因為一個國家的短期因素而出現劇烈下跌,投資建議立刻從持有(hold)改為買進(buy)。我們現在該做的不是玩命的賣出,而是逐步的買入。

中國的股民永遠都有著從眾的情結,當股指5000多點的時候,好像錢不是自己的,拼命的買入;當股指2600多點的時候,好像錢又不是自己的,拼命的賣出,如果大家能把這種操作顛倒,可能現在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像馬克·墨比爾斯這種基金經理,永遠以群眾因素為反向指標,這才是他們富有而我們貧窮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