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家蕩產也要造出國產碳纖維

眾所周知,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纖維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強度、耐高溫、高化學穩定性、抗疲勞、耐磨擦,並有高振動衰減性,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電磁屏蔽性能以及較低的熱膨脹係數等優良特性。碳纖維的應用能上天下海滿地跑,甚至滲入到各行各業領域。

碳纖維擁有”黑黃金”、”新材料之王”的美稱,但碳纖維材料非常貴,一直被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所壟斷,作為中國人的他,曾發誓,“傾家蕩產也要造出中國自己的碳纖維”。

傾家蕩產也要造出國產碳纖維

他是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是兩屆全國人大的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又是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名氣高,大家公認的成功人士,年過半百的他,卻為了造出中國碳纖維的夢想,獨自踏上了一條佈滿荊棘的創業之路--闖入從未涉足的碳纖領域,立志做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他就是偉大人物張國良。

傾家蕩產也要造出國產碳纖維

10年前,由於發達國家長期實行貿易禁運和技術封鎖,導致中國碳纖維一直處於實驗探索中,一直沒能實現產業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張國良準備試水碳纖維領域,走南闖北,到處拜訪全國各地專家,途中聽到的全是反對聲,“不要做了,太燒錢,太難了”、“那麼多年研究都沒做出來,憑什麼你就能做出來”“我們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都沒看到半點希望,你還是放棄吧”……張國良面對這些反對聲,絲毫沒有放棄的想法,反而更加堅定意志,他當時說了一句話:“我心裡有一團火,我要做中國自己的碳纖維”,一個企業要有敢於冒險,敢於嘗試的精神,為了獲取國家資金的支持,他向國家寫了一個申請報告:“我在實現一個夢想,我被夢中的激情所燃燒,做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

傾家蕩產也要造出國產碳纖維

為了製造碳纖維,他在工廠裡直接用千噸級別的大系統上做大規模的生產實驗,生產線600多米長,3000多的工藝點,原材料要經過五次物質的變化,有些變化看不見摸不著,甚至也檢測不到,需要技術人員根據現象去推測,這些原材料還會易燃易爆,剛開始都是他親自出馬操作,技術難題就像一座座大山橫跨在面前,令人手足無措,非常不容易,單純一個小實驗,也要耗上一星期,成本需要上百萬,一般人都承受不了鉅額的費用,但他卻堅定地說,“哪怕傾家蕩產,我們也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勝利的果實。

傾家蕩產也要造出國產碳纖維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1月8日,張國良憑藉“幹噴溼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最高領獎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說,“很多科學家為了碳纖維的事業奮鬥了幾十年,我把碳纖維大規模產業化,都是站在這些科學家的肩膀上,他們都是我的老師。”

來源:UB碳纖維體驗館 http://www.txwtyg.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