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今天帶大家聊一聊春秋時期國際局勢。

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1

從晉文公到秦穆公,國際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齊、晉、秦、楚獨大,已經完全壓制了其他諸侯國家,宋國這個所謂的公爵再也威武不起來了。其實在一百多年前,這些強國已經顯現出超出普通諸侯國的實力,但是他們戰爭攻伐較少,這些強國的國君還沒有得瑟的意思,到了秦穆公時候,這幾個國家通過戰爭,已經完全可以把陳、蔡、衛、宋等許多平級甚至大一級的國家踩在腳底了。於是這些國家的國君就不可能甘心和其他人平起平坐了。

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2

就拿秦國來說吧,秦國從秦襄公到秦穆公,發展之快就像坐火箭一樣。秦國曾經就是周國的附庸小國,還是個邊疆的蠻夷,任誰都可以欺負一把的。但是到了秦穆公的時候,他們就想欺負其他國家,弄個老大的名頭玩玩了,可是很不巧的是,他們跟晉國這個更有實力的傢伙撞車了。

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3

晉國和北燕國都是地處邊疆的姬姓國家。對於同姓國家,周天子也是很扶持的。加上晉國地處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到了晉獻公晉襄公晉文公父子兩代的時候,其軍事實力已經無人能跟他相匹敵。其實,從曲沃桓叔開始,曲沃政權就特別注重軍隊的管理。晉國打了六十多年的內戰,又打了六十多年的對外戰爭,他的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非常給力的。當時無論是楚國還是秦國,都無法和晉國的軍隊相比。晉襄公死後,秦康公和秦桓公屢敗於晉,楚莊王打晉國一度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後來因為六卿不齊心才僥倖戰勝了晉國,最終稱霸。

然後是楚國,楚國想當老大,不是一天兩天了。

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4

楚國的國君可能從小就受過這樣的教育:失敗就是恥辱,要知恥而後勇,不能輕言放棄!比如楚文王伐巴,不幸失敗,回國的時候被大臣鬻拳擋在門外,還把文王羞辱了一頓,楚文王非常難堪,便率軍伐黃,勝利之後才有臉回來。由此觀之,楚國君主有著非常強大的自尊,這種自尊是建立在國家強大、無比自信的基礎上的。他們對周圍小國家的侵略就是這種自尊的爆發:我楚國打架必須贏,反正就是不能輸。輸了我就拼命報仇。比如城濮之戰輸了之後,楚國就一直在醞釀報仇,幾十年間一直和晉國為敵。楚國和秦國一樣,都屬於滾刀肉型的選手,而且特別擅長“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趁火打劫的手段。

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5

再說說魯國吧。公元前627年,一代國際食屍獸魯僖公死了之後,魯國可以說失去了最後的翻身機會。他的兒子魯文公即位之後,國政漸漸落到三桓的手裡,魯國國君再無出頭之日了。以至於後來孔子相魯,也成了一幕悲劇。孔子沒有能力嗎?不是的。可是以三桓之強,是不可能讓孔子大展拳腳的,孔子處處受困,又怎麼能像管仲一樣治理國家呢?

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6

宋國當時已經淪落成為小國了。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是一直支持晉國霸業的,所以一直受到晉國的扶持。後來宋成公死,成公弟弟公子御殺成公子自立,國人很快又推翻了公子御政權,立成公的另一個兒子杵臼,就是宋昭公。九年後,昭公的弟弟公子鮑又趁機作亂,殺昭公,滅公室的武、戴、莊、桓一族,鞏固了統治。不過,宋國至此更加衰弱。

春秋時期國際局勢:齊、晉、秦、楚四家獨大,韓國吞掉鄭國!

7

衛成公一直到公元前600年才死。後來便很少有為之君,即使有,在各大國的包圍圈下也無力迴天了。

鄭國自從鄭穆公之後,朝晉暮楚,搖擺不定。哎!這個國家地理位置太差勁,光晉文公時候,差點兩度亡國。到了鄭簡公時,子產為相,中興了一段時間。但是我說過了,小國鋒芒畢露並不是好事,只會加速他的滅亡,其最終難免被韓國吞掉的命運。

小編的分享到此結束,如果對此話題感興趣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