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爲什麼喜歡李白?

把手伸向天國


要說清這個問題,請先回答兩個無關問題:

第一,中國當代最偉大的通俗文學家是誰?我認為毫無疑問是金庸。金庸的武俠小說雖然只有十四部,但是每一部都成為經典,在幾十年間不斷翻拍。可以說,沒有一箇中國人不知道金庸的。

第二,中國現在最流行的通俗文學是什麼?去起點看看就知道了,是各種修真小說。不僅男生愛看,女生也愛看,什麼《花千骨》、《ssss》之類的,哪一部不是大火?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感覺奇怪,不是說李白嗎,怎麼扯到金庸和修真小說了?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武俠小說和修真小說雖然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學,但它們反映了中國人骨子裡的兩種夢想:武俠夢和遊仙夢。

試問,哪個男人沒有做過仗劍走天涯的夢?而修仙求長生,更是很多皇帝孜孜追求的夢想,如秦皇漢武這樣偉大的皇帝,都曾熱衷於尋仙問道。

李白的詩作中,時常出現這兩種夢想,因此李白可以稱為仙俠詩人。比如李白的兩首經典之作:《俠客行》與《夢遊天姥吟留別》。


先看《俠客行》。此詩以信陵君結交遊俠侯嬴、朱亥的故事為背景,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前奏。這本就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奇故事,經過李白生花妙筆的描寫,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詩篇。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一個高冷遊俠的形象躍然紙上。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寥寥數語,便把遊俠的瀟灑、豪邁勾勒出來了,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與他們共飲幾杯。

《俠客行》這首詩寫得很妙,男人讀了就想尋一把劍浪跡天涯。所以金庸以《俠客行》為線索,寫了一本同名武俠小說。


再看《夢遊天姥吟留別》。如果是俠客夢體現了一種入世的精神,而遊仙夢則體現了一種出世的精神。中國文人在現實中碰壁後,會夢想著求仙問道,超凡脫俗,《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成的。

這首詩被收入了中學語文教材,估計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噩夢,因為實在太tm難背了。但是這首詩寫得確實好,體現了李白非凡的想象力。

比如: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兩句話就寫出了山峰之高聳、視野之遼遠,極盡壯麗,勝過萬語千言。讀者在腦海中形成的景象,如同看imax 3D電影一般。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這一段折磨所有中學生的文字,寫出了仙人紛紛現身時的璀璨光輝,文筆富麗堂皇,奇異瑰麗,令讀者目不暇接。讀者彷彿跟著李白進入了一個仙人的世界。

李白的詩,我就不多做分析了,因為自認沒有那個本事。

總之,李白的詩,滿足了中國人對於遊俠和遊仙的夢想。

武俠夢和遊仙夢,背後都是中國人對於自由的追求。武俠是擺脫了世俗禮法、法律的束縛,而修仙則是擺脫有限生命的束縛。

很多人被沉重的現實束縛,但在李白的詩中,他們卻可以暫時擺脫束縛,超脫於天地間,自由往來。

如果以電影作比喻,李白的詩作就如同特效華麗的大場面動作片,酣暢淋漓,而且這不是普通的爆米花電影,而是有深刻內涵,能夠喚起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雅俗共賞。

所以李白成為了中國人最推崇的詩人。



夢露居士


李白是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樂府古題抒情如行雲流水,他的絕句表現出清新俊逸的風格,讓人讀來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很喜歡李白的詩。


為什麼會有這種風格呢。他的少年時代,受到道教的影響,青年的時候隱居大匡山讀書學習縱橫之術,20歲遊成都俠士風對李白也有很大的影響,他自己說“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開元十二年以後,他開始上書安州長史等人,希望可以得到舉薦,但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開元二十四五年前後,他入長安求仕結果看到了官場的黑暗,心中充滿了憤懣不平,官場的黑暗,讓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這個時期寫出了《蜀道難》《梁甫吟》等詩歌表現自己憤懣不平的情緒。到了天寶元年,李白的機會終於來了,他官至翰林,但是不久就被朝中的權貴所詆譭,仕途再次受挫。在這個時候他和杜甫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又遇到高適。之後進行入道儀式,開始漫遊。安史之亂李白慷慨從軍,後蒙冤入獄,被流放,上元的泡麵病逝於當塗。

他對於入仕當官有著理想化的態度,然後建立功勳之後,功成身退,相忘於江湖。神仙道教的信仰也是他詩歌風格的重要原因,他自己以“謫仙人”自居。

李白的樂府詩,繼承了漢魏樂府詩的傳統,大量用樂府古題,借古題,寫現世,表達自己對於現實生活的感受。還運用大量主觀抒情,像《蜀道難》很有氣勢如虹的個性特色。而他的《行路難》又是一番別樣的韻味,用自己獨特的特色,表達主觀感受,氣勢縱橫。而他的歌行詩則把氣勢縱橫發揮到了極致像《夢遊天姥吟留別》《玉壺吟》等,筆法多變,一瀉千里的感覺。而他的絕句又是一番風味,表達的境界清心,又瀟灑。



總之,李白的詩讓人讀來很舒服,有一種宣洩的感覺,好像又回到了孩童時代,無所顧忌的時候。


消失的月光


小孩子喜歡李白,可能只是單純的喜歡他的詩歌。

成年人喜歡李白,必定是在他身上看到了年少輕狂時的自己。

1、

我們曾幻想過自己是《古惑仔》裡的陳浩南,風流瀟灑,喋血街頭。我們曾幻想過自己是《英雄本色》裡的小馬哥,放蕩不羈,縱橫四海。——李白正是這樣的古惑仔呀!

影視劇中的黑幫老大都玩槍,大唐時期的社團扛把子沒有這樣的高科技,只能耍劍。李白對“劍”有著天然的崇拜,據統計在他詩中,“劍”字一共出現118次。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大唐第一古惑仔,就這樣誕生了。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寫到:“

自幼好任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劍術,二十而懷縱橫之策,欲遍幹諸侯。”——這就是李白的“黑道夢”呀。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李白就是一個有文化的流氓。普通小流氓打完架就溜跑了,像李白這種大才子式的流氓,打完群架就把血戰過程在寫在詩裡。在李白詩中,經常能夠看到他在街頭火拼打架的場景,“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在鬧市中拿刀砍人,這就是李白的理想。如今的影評人將吳宇森的黑幫片稱為“暴力美學”,殊不知早在一千多年前,李白就玩過了。

多年之後,我們沒能成為銅鑼灣的扛把子。但幸好,我們還能讀李白。

2、

每個屌絲都有一個成為高帥富的夢想,用王大錘的話就是:“不用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李白就是這樣的高富帥呀!

李白在詩中曾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不是他在吹牛,而是真是寫照。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有一段自我介紹: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三十萬金是什麼概念?換算成今天的物價標準,約合人民幣1個億。尼瑪,完爆王思聰有木有。他在哪來的這麼多錢呢,要知道當時李白的粉絲隊伍,從長安城可以直接排到索馬里。其中不乏達官權貴,自然少不了資金贊助。相比較之下,現在追星族簡直弱爆了。

李白的一生領過兩次結婚證,而且都是宰相的孫女。國務院總理的的孫女呀,多少人擠破頭想要!都被李白輕而易舉的搞到手了。這還不算什麼?李白還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傳過緋聞呢。太白兄曾給玉真公主寫過兩首情書,在詩中把公主誇了一個遍,還不乏調情的語言。看完之後,玉真公主就乖乖就範了。太白兄把皇親國戚的女兒泡了一個遍,這究竟是怎樣的把妹技術呀!

多年之後,我們沒能成為高富帥,但幸好,我們還能讀李白。

3、

很多學渣上學時,想把課本甩在教導處主任的臉上,然後瀟灑的說一句:“這學老子不念了。”多少員工在上班時,想把電腦鍵盤甩在行政主管臉上,然後瀟灑的說一句:“這班老子不上了。”但我們最終都沒勇氣說出這樣話,可李白就真敢這樣的任性的去做呀!

據《唐才子傳》記載:“太白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翻譯過來就是玄宗大大曾為李白擦口水,並親手給他泡咖啡。楊麻麻給太白捧硯洗筆,中央辦公廳主任高公公給他拖靴擦鞋。——這起止是“有錢任性”,簡直是“有才玩命”呀!

李白曾在《夢遊天姥吟留別》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一生也正是這樣做的。難怪杜甫回憶起李白時,會寫下這樣的詩句:“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大大喊李白去參加文藝座談會,李白都不去。坐在三路屯的酒吧裡,喝幾杯小酒,唱一段小曲,這才是自在人生——達官權貴,王侯將相。在我眼中都TM是一坨翔,來來來,高公公,給爺脫靴!

多年之後,我們已經被世俗磨平了稜角。但幸好,我們還能讀李白。

4、

每個人都有一個“俠客夢”,我們曾幻想過自己是令狐沖,嗜酒如命,劍術超群。通吃黑白兩道。我們幻想過自己是喬峰,豪情萬丈,掌法無敵,任我快意恩仇。——其實,李白就是這樣的大俠!

現在大部分人對李白的第一印象,就是“文人”。如果太白得知後世對自己是這種評價,肯定氣得火冒三丈——你才文人,你們全家都是文人!沒錯,李白壓根就沒想混文壇,他的理想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一個江湖大俠!

李白的老師是大唐第一劍客裴旻,相當於金庸小說中“風清揚”的江湖地位。老師如此牛逼,學生自然不差,再加李白酷愛喝酒,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令狐沖嘛。李白與令狐沖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朋友圈特別廣泛。上到國務院常委,下到妓女乞丐。不管正派還是邪派,只要聊得來,都能和他交朋友。

李白不單單是“俠”,而且還有“義”。趙本山的電影《落葉歸根》,講述了一個揹著朋友屍體返鄉的故事,我十分懷疑電影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李白!李白的朋友吳指南病逝旅途當中,為了不讓朋友客死他鄉,李白揹著吳指南的屍骨,以包裹囊,攜帶到湖北安葬。看完這個故事,我終於明白李白為什麼能結交到那麼多江湖朋友了。

多年之後,我們沒能成為大俠。但幸好,我們還能讀李白。

5、

小時候,李白出現在課本中,他是我們的詩人。

長大後,李白出現在流行歌曲中,他是我們的青春。

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什麼非要選李白呢?可能正是李白身上蘊含著我們天真浪漫、意氣用事、無拘無束的青春。當我們白髮蒼蒼,大腹便便,垂垂暮老的時候,再去讀李白,定會別有一番感悟。

再見,青春。

再見,李白。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在聽許巍的《曾經的你》,歌詞中唱的不正是李白嗎?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華

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

如今已四海為家 ……


小方說歷史1990


每個成年人都是墮落的兒童,除了李白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都活成了自己曾討厭的樣子,成熟而醜陋,但李白到死還是那個天真爛漫的老小孩,在他身上,我充分相信了“男人只會變老,不會成熟”這句話,連死都是撈月而死…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真正清明靈秀,與天地精神相往還的,絕不是我們這些濁而下沉,自認為通曉遊戲規則的庸俗成年人,而是那些沒有被現實征服,眼睛如星辰般明亮,胸懷如天地初開鴻蒙初闢的兒童以及老兒童們。



每個成年人都是墮落的青年,除了李白

當我們想到李白,就會想到青春、美酒、桃花與婦人,想到快意恩仇的江湖,看到那張睥睨天下漫不在乎的年輕的臉,想到那個仰天大笑出門去,詩成傲笑凌滄州的非凡青年。傳統國人講究老成持重,李白這樣鋒芒畢露,激昂青雲的年輕人,有一種異邦的銳利進取精神,如三尺寒芒,刺破了所有唯唯諾諾的心,讓我們隔代相望,膜拜不已…


說到底,我們喜歡李白,是喜歡他身上尼采所說的癲狂而戰慄的“酒神精神”,年輕而有力量!

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都令人神往……


八戒讀金庸


上圖為李白《上陽臺帖》

盛唐,是中國歷史上存在過的巔峰時期,毫無疑問地為人所熟知和嚮往。

李白,是生活在盛唐時期的詩人,因為時代的原因而更容易為人所矚目,這是先期的優勢。

這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唐盛世成為後世之人心裡最美麗、最嚮往的天下家國夢。這樣一個豪邁輝煌的時代,對於文學的影響不容置疑,深刻到難以想象。

想想先秦《詩經》裡類似於原始時期合眾號子的繼承;漢代《樂府》對戰亂中生民的哀嘆;南北朝志怪故事裡紛繁世俗的影子……大唐,能代表這個時代的文學必定是自信而胸華博大、容納而帶著孤高的。如果大唐盛世只能有一位代表性的詩人,那麼毫無疑問這個人一定就是李白。

未必不喜歡“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未必不愛聽“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未必不能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但是,這都不是最貼切的大唐。

大唐盛世,在李白的高歌之中。“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帝國之繁盛,近在眼前。“君不見朝歌屠叟棘津,八十四來釣渭濱。寧羞白髮照清水,逢時壯氣思經綸。”思報國之雄心,言猶在耳。“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這是大唐的氣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是盛世的美麗……讀之頌之,詩篇有限,激情無限。

故然有詩人之高妙技巧,讀起李白的詩朗朗上口很能感染人,更有無盡的氣度高華、氣魄無人能及。學得了賈島苦吟,學得了老杜憂國,最學不來的就是“自稱酒中仙”的李白這份自我。這種自我不一定是人人能擁有的,但難免會引人嚮往,這也是中國人喜歡李白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我自己,喜歡李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詩篇裡無窮無盡的瑰麗幻想:“鬥雞金宮裡,蹴踘瑤臺邊。”“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

創造美的能力不一定每個人都有,但欣賞美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只要你認真去看、認真去聽。


沅汰


像李白這樣又多情又浪漫的男人

十個有九個姑娘

大概是沒有抵抗力的

然而彷彿是上天開的一個玩笑,這個人

他屬於新豐美酒天山明月

他屬於朗月清風桃花流水

他屬於趙客吳鉤銀鞍白馬

他屬於大唐盛世華章的字裡行間

就是不屬於任何一個人

01

公元727年,那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已有兩年,他在金陵散盡千金,之後來到了風景優美的湖北安陸。

在這裡,李白邂逅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動人的一段愛情。


這天,李白信步來到白兆山,這裡林木繁茂、層巒疊嶂、峰迴路轉、鳥語花香。

山上的白兆寺更是在幽深的巖壑之上,周圍綠樹掩映、甘泉流長,好一個世外桃源。

正在流連忘返之際,只見寺廟前停下來一頂轎子,從轎子裡走下來一個嫋嫋婷婷的女子。

接下來的橋段不說大家也能猜出來,某個富家小姐在此燒香,被李白看上了,然後他們結婚了,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恭喜你,答對了!不過還要補充幾點:

這個富家小姐不是一般人,而是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紫煙。

27歲的李白,雖然為人俠氣,然而在追求女孩子上還是很羞澀的,畢竟這是人家的初戀嘛!

他找到他的偶像孟浩然給他做媒,還不好意思說,只是用手指著自己筆下《望廬山瀑布》中的“紫煙”二字,急得說不出話來。

孟浩然哈哈大笑,出門提親去了。很快,好消息傳來,許家同意李白的求婚,只是要做上門女婿。

相門之女許紫煙才貌出眾、性格柔順,她和李白的結合簡直是天作之合

洞房花燭夜,許紫煙羞澀地問李白:“你為什麼要娶我?”

李白用他深情地如潭水一般清澈的眼睛望著她的新娘:“因為我對你一見鍾情!”

新娘子捂著嘴羞澀地笑了:“你可真是性情中人!”

李白端起酒杯:“來,讓我們為真性情的崇高和愉悅而乾杯!”

真性情的李白,酒穩安陸、蹉跎十年。這十年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十年,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子一女,子曰伯禽,女曰平陽。

嬌妻的溫柔繾綣、兒女的承歡膝下,也許可以把一般男子留在家中,但是他畢竟不是一般的男子。

李白自由得就像是一陣清風,天馬行空。家庭的溫暖沒有留住他漂泊的腳步,他經常仗劍遊俠、尋師訪友、干謁權貴、登高飲酒,一走就是幾個月甚至幾年。

不知道他的溫柔美麗的妻子,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在家裡等候他的時候有沒有怨言,當她和丈夫十年聚聚散散的緣分走到頭的時候她是否後悔嫁給了這樣一個大唐才子。

也許,《久別離》中的這句

別來幾春未還家,玉窗五見櫻桃花

會告訴我們答案吧。

詩仙的真性情,帶給她短暫的愉悅和無盡的思念。

十年後,許氏病逝。

李白,為她留下了一首《贈內》詩來表達內心無盡的內疚和愧意: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02

接下來的兩段婚姻,不知是否關乎愛情。

也許是兩個孩子急需有人帶,也許是“真性情”的李白又一次對美麗的女子一見鍾情,他於妻子去世後的第二年離開安陸,前往江南。後來東遊剡越,在當地與一劉姓女子再度完婚,舉家遷安徽南陵定居。

這一年,他39歲。

這位美麗的女子,不像他的髮妻那樣溫柔賢惠,李白認為她是典型的“寧可坐在寶馬裡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人,不過李白給她的待遇,估計是坐著自行車也笑不出來吧!


將近不惑之年的李白,功不成名不就,讓一個妙齡女子做後媽,他仍舊日日醉如泥。

甚至在他42歲這一年奉詔入京的時候,他還寫下了很狂傲的一首詩《南陵別兒童入京》,大家很熟悉的是那一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得意的李白,為了他來到長安的夢想,忽略瞭如花嬌妻眼中的哀怨,忽略了牽衣稚子的不捨離情。

這句詩前面還有一句: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寫詩罵媳婦兒是“會稽愚婦”,你也真是太辜負你身上背的那把劍了。

結局可想而知,她毫不留戀地離開了李白。


曾經她認為她找到了她想要的愛情,當李白衣袂飄飄向她走來,用火一樣的熱情將她的少女心點燃的時候,她為他怦然心動、徹夜難眠。

然而當青春所有的荷爾蒙都已過期,她剩下來的只有後悔和埋怨。

她走的時候哭紅了眼睛說:“去你的真性情的崇高和愉悅!我只要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而已,我的要求很過分嗎?”

自古文人多風流,李白也不例外。這一年他在遊魯時與當地的一女子結婚,並生下了一個兒子頗黎,此女四年後生病去世,關於她,李白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然而李白在長安並不順利,他的個性,怎麼適合在朝中為官呢?

當他在朝中受權貴排擠,懷著抑鬱不平之氣離開長安,開始歷時十一年的漫遊時,他想到了他留在山東的孩子們,49歲那年,他寫下了感人的《寄東魯二稚子》。

其中有這樣幾句,讀起來令人忍不住潸然淚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他老了,儘管他的心一直年輕,然而他不能無視鏡中的白髮。他想到了他那從小就愛在坐在他的腿上給他撒嬌的女兒平陽,此刻應該手裡折了一枝她最愛的桃花依靠在桃樹邊吧?

可是她小的時候,桃花都是父親幫她摘的啊!那個小小的人兒,為了得到一枝桃花給了他多少親吻?而現在,她手拿桃花卻看不到那個溺愛她毫無原則的父親,眼淚一定要“嘩嘩”地流下來吧?

而那個咿呀學語的兒子伯禽,現在也該長的和姐姐一樣高了吧?他們就這樣站在桃樹下,可是誰來撫摸著他們的背疼愛他們呢?

這是李白第一次為了家庭而流淚,好像把肝腸都放在油鍋裡煎一樣。

也許,只有在骨肉親情面前,李白的“真性情”才會是崇高的吧?


李白這樣的人,不適合婚姻。他太狂傲不羈,他太放縱自己的真性情,除非有一個女人,和他有著同樣的性情,陪他瘋、陪他玩,不介意他飲酒,不介意他“攜妓東土山”,不要求他有任何回報,欣賞他一切的一切。

這樣的人,會有嗎?

03

能hold住青蓮居士的女人,終於出現了。

這是他生命裡最後一段浪漫。


這一日,李白和他的小夥伴杜甫、高適來到梁園的古吹臺遊覽,忽聽得有悠揚的琴聲傳來,激發了這三個詩人蓬勃的創作熱情,他們當時就拿來筆墨,在新刷的牆壁上塗鴉起來。

三人寫畢扔掉筆哈哈大笑而去,可把這裡的和尚氣壞了,心想這三個人真沒素質!他拿起抹布就要擦,忽然身邊傳來一聲嬌喝:“住手!這面牆不要動,一千兩銀子,我買下了!”

原來這就是那個撫琴的姑娘,她聽見這裡有人在說說笑笑,似乎是在比賽作詩,就走過來看。結果,看到了李白的《梁園吟》: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她頓生仰慕之心。

那一年李白44歲,遇到了這個奇女子。她是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知音律、善操琴,是當地有名的才女。父母允許她自己擇婿,多少英俊公子上門求親,都被婉言謝絕。

有句民謠:今人難娶宗氏女,除非神仙下凡來!

宗氏“千金買壁”

的故事不脛而走,飛快地傳遍了古城。高適和杜甫高興得手舞足蹈:“李兄是天上謫仙,這良緣應在你的身上了啊!難道你還要歸隱山林嗎?”

此時的李白,不久前喪妻,本無意再娶,然而高適已經興沖沖地到宗家提親去了。宗小姐當即應允。

李白問:“我比你大二十多歲,無權無名,你怎麼肯下嫁給我?”

她調皮地笑著說道:“為了真性情的崇高和愉悅,不可以嗎?”

李白怔住了,為了他的真性情,他傷了多少女人的心,為了他的真性情,他到現在還一事無成。可是,真的有人,如此欣賞他的真性情嗎?

眾人笑我太瘋癲,我笑眾人看不穿。


沒有人能體會到他醉眼朦朧中那種徹骨入髓、亙古無雙的淒冷和孤獨,而眼前的這個姑娘,她懂。她陪他寫詩、遊覽、飲酒,而且她居然也信道教!

對於這個外表灑脫不羈、飛揚跋扈的男人,她瞭解他內心深處的脆弱和無助。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這個永遠長不大的男人一定要應邀去永王李璘的幕府,宗氏雖然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在政治上根本就不靠譜,但是也沒有過多的規勸。

之後永王被已經稱帝的唐肅宗所殺,李白被定罪為“從逆”,關進潯陽監獄中。

宗氏萬分焦急,四處奔走,為夫君喊冤。後來雖然救出,但是卻被長期流放到夜郎。

不過當李白走到白帝城的時候,朝廷頒發了特赦令,他終於重獲自由。悲喜交加的謫仙人,坐著小舟從長江上游漂流而下,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劫後重逢,夫妻二人抱頭痛哭。


如果是一般人,像這樣歷經磨難、九死一生,此時應該偃旗息鼓、痛定思痛,在接下來的後半生,悠閒地過安寧的生活了吧?然而李白不是普通人,他註定是一隻停不下腳步的大鵬,註定要一輩子天涯孤旅,四處飛翔。

宗氏沒有反對,她表示理解,決定去廬山修道。就這樣,李白結束了他十年梁園的生活,再一次拿起他的劍,走上戰場,他要揮劍殺敵,實現他一生報效國家的夢想。

然而六十一歲的李白,在路上一病不起,他掙扎著來到族叔李陽冰家,把平生所做詩文交給他,以便他編輯成冊。然後他提筆寫下了《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

世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04

李白去了,他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天上的大鵬鳥,他少年時便仗劍遊天下,一去不回頭,然而他永遠沒有到達他想要去的地方,終成一生遺憾。

不知他在去世前,有沒有想起過他生命中出現過的那些女子?也許不會吧,因為他原本不屬於這塵世間的任何一個人。

他從不會秒回任何一個女子對他的思念,他也不會和任何一個人去經營他們的柴米油鹽,他是天上貶在人間的仙人,曠世才華為誰留戀?

李白就如同一匹野馬,在大唐的遼闊疆域上獨來獨往。紅塵滾滾,汗流浹背,始終沒遇到一條柔軟的鞭子收服他,馴化他。直到他一腳踏空,還是回到天上繼續做他的的文曲星,愛情也落入水裡,濺起輕輕的一個水花,入水無聲。

那些和李白有著情感糾葛的如花女子,哪一個才是他心中的最愛?

也許在李白的心裡,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最愛的是誰。他只知道,他的夢在大唐,他只知道,他的心,在長安。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帙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綠水之波瀾。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只可惜,這個遠在雲端的“美人”不是任何一個人,而是他心中永遠沒有實現的,那個夢。當過往如雲煙香夢未斷,當心似春水波瀾,漣漪點點,那些獨杯空照月無影、留得殘燭待天明的女子,只求能化做無盡相思畔。


娛樂壹世界


中國老百姓,喜歡崇拜英雄,崇拜“半神”式的人物,並且不惜一切代價地加以渲染與美化。李白的形象最能迎合這種大眾心理。可以說他是中國人精心臆造的一尊血肉豐滿的詩神。 李白“中國的自由神”,李白幾乎稱得上是我們民族的一個神話。歷史上確有其人(有流傳下來的諸多詩篇作證),但是他的形象,在街談巷議中分明被神化了。說他是酒仙:“斗酒詩百篇”,說他一身傲骨:“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些溢美之辭甚至出自唐朝詩壇另一位重量級人物杜甫之口,似乎不可不信。還有件使其大出風頭的軼事:當時的“第一夫人”楊貴妃笑臉相迎,請李白題詩,李白提出的條件是讓寵宦高力士脫靴子……此事如果屬實,淡泊名利、傲視權貴的李白真是太瀟灑了。當時,唐玄宗還親手為李白遞上醒酒湯。古今中外又有幾個文人能獲得這樣的待遇?即使歌德,路遇魏馬大公國的君主,也會下意識地側身脫帽致敬。

  李白的人生哲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難怪他有個外號叫謫仙呢。這個稱謂本身,就帶有神話色彩。他在天堂裡肯定因為獨立特行,不屑於溜鬚拍馬,加上沒有組織性紀律性,才被髮配到人間的。在人間他依然故我,恃才傲物,卻奇蹟般成為自由的化身。

  李白最大的魅力不是他的酒量,不是他的文采,而是他典型的性格:充滿了對自由的熱愛。在他之後,循規蹈矩的宮廷詩人越來越多了。這愈發襯托出李白的不可一世,不可多得。比人身自由更難得的,是心靈的自由,李白擁有一顆博大的心靈。這是成為大詩人的首要條件,同時也是大詩人與小詩人最明顯的區別。古往今來,讀者是有眼光的,有良知的,或者說,潛意識裡也有對自由的渴望與羨慕,所以選擇了李白。李白不僅成為詩歌的偶像,而且成為人格的偶像。一般人很難達到李白的境界,正因為如此,才會對這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頂禮膜拜。但實際上,這種境界早已存在於他們的理想中,李白不過是恰巧吻合的一個符號,一個替身罷了。

  唐詩之所以構成中國文學史的一座巔峰,恐怕也源自於它倡揚的這種自由的精神。唐朝的詩歌皆是有靈魂的,而不是徒具肉體的豐腴與語言的華麗。再往後,靈魂逐漸昏迷,詩歌也人老珠黃……說到底,李白已是一位很難超越的詩神,一位出神入化的領袖。《全唐詩》洋洋灑灑,浩如煙海,若從中抽去李白的那一部分,肯定會因群龍無首而稍顯黯淡。他的名字已構成唐詩的一枚標籤。

  中國老百姓,喜歡崇拜英雄,崇拜“半神”式的人物,並且不惜一切代價地加以渲染與美化。李白的形象,最能迎合這種大眾心理。可以說,他是中國人精心臆造的一尊血肉豐滿的詩神。而他的詩篇,確實可以充當供各階層人民反覆吟誦的浪漫主義的“聖經”,並且起了類似的效果。譬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譬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幾乎婦孺皆知。更難得的是,他的一些個人化的感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抑或“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之類,還可體現為對眾多失意者的安慰,在更廣闊的時空範圍裡獲得呼應。他的詩歌,不僅僅是抒情詠物,其實還潛移默化地傳輸著他的自由精神,,他的人生哲學。

  也只有李白,才配稱做謫仙。此曲只應天上有。這就是酒仙與酒鬼的區別、詩仙與平庸的詩人的區別。誰能模仿到李白身上的那縷仙氣呢?而他本身並非靠模仿獲得的。

  李白的一舉成名,除了人好、詩好外,也沾了點酒的光。酒是他詩的催化劑。而他一生,也似乎都在為酒寫廣告詞。最有代表性的是《將進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他是徹底把酒視為終生的朋友,甚至花間獨酌,也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幸好酒也不曾辜負他的一腔厚愛,豐富了他人生的傳奇性。從古到今,讀詩的人多還是喝酒的人多?自然有答案。李白不僅是我們的民族的一個詩神,同時也是我們民族的一個酒神。一個會寫詩的灑神,或者說,是詩神與酒神的結合體。他創造了自己的神話。


彩虹極限


李白:謫仙一去幾時還

如果此生只讀一個人的詩,我會選李白。

他的詩,是童蒙時的讀物,到如今,依舊愛不釋手。我閉上眼睛想他,縱隔著千載光陰,那把酒邀月的身影,依然鮮明如生。他這一生,從生到死,跌宕起伏,都有月如影隨形。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如大觀園即景聯句,眾人取王熙鳳一句:“一夜北風緊“起興,我讀唐詩,解李白,亦由無人不知的《靜夜思》而起,徐徐展開他一生的長卷。

這首詩應該不難理解,只要設想一下,在如霜似雪的月光下,心中可能泛起的情緒,就會對詩中的情境有大致的瞭解。我小時侯只覺得這詩好讀好記,卻不知這首詩的妙處。

它就像一顆種子,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心境的變化,對它的體悟會逐年增長。

李白自幼文武兼修,一方面博聞善思,揣摩前人佳作勤加練習,一方面喜好劍術,以俠自任。如神仙童子,思慕凡塵。他在山中隱居讀書,看似閒雲野鶴,心卻躍躍欲試,要在更廣闊天地縱情遨遊。

他的很多詩,讀起來讓人暫忘塵俗,忘記自己可憐可悲的處境,是高段位的心靈雞湯。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一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複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月下獨酌》其二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月下獨酌》其三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月下獨酌》其四

《月下獨酌》是組詩,有四首,拜語文課本所賜,最眾所周知的的是第一首。

我一直覺得這首詩是李白的自畫像。他用詩句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千古不移的鮮明形象:那持酒對花,舞步凌亂的姿態。明明是那樣落寞,卻有著君臨天下的瀟灑。明明是那樣清醒,卻要長醉不醒佯狂。

我愛他格調高絕,永遠有清貴之氣,即便是愁緒萬端,亦寫得俊逸豪邁,繁花似錦,絕不枯澀清寒,不愧是傳說中的太白星君臨凡。

這四首詩當真是寫盡了詩者的驕傲和孤獨。他以天地為友,花月為伴,酒和先賢為知己。天若無月,地若無酒、世若無詩,他又該是怎樣的寂寞?

與杜甫不一樣,與許多日後成為傳奇當時卻不自知的人不一樣,李白是從一開始明確知道自己要成為傳奇的人,並一直為此而努力。他這一生所作所為,從詩文到行事,無一不是在像世人昭示,他就是傳奇。他是偶臨凡塵的謫仙,所以他有著笑傲王侯,睥睨世俗的資本。

也虧得是生在大唐盛世,獨一無二的大唐盛世,才託得住他這飛揚跋扈的性子,由得他時醉時醒,來去自如,換作其他任何一個時代,李白根本沒有機會成為李白。


安意如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藉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近於散文,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異國的風采


中國人喜歡李白,是因為他是平民的而不是貴族的,是因為他是俠義的而非暴力的。李白出生於商人世家,但他身上卻沒有商人的庸俗與輕佻,反而是擁有一顆讓中國人向之往之的俠客之心。在李白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因為路見不平,任俠手刃數人。後來杖劍去國,攜帶三十多萬錢,離開蜀地,猶如川中俠客散錢遊走,好不快活。僅僅一年多,他游到揚州的時候,就已經將手裡的三十多萬錢給花完了。可以發現,李白身上不僅有俠客的浪漫,還有為人的豪爽。

儘管千金散盡,但是李白似乎從來不為錢的事而發愁。因為千金散盡的李白憑著天生的才華,仍然可以讓千金還復來,然後誠請朋友海喝一頓。喝酒的時候,不要擔心沒錢買美酒,即使身上沒錢了,也可以將他的五花馬千金裘去換酒,再與爾同銷萬古愁。

在李白眼裡,金錢如糞土,唯有情義真,即使是汪倫這樣的一般平民朋友,他一樣視若珍寶,所以他離別之際,才會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美句。

俠義,浪漫、不羈,豪放還不是全部的李白。在平民老百姓的心中,李白不是喝酒行樂的沉淪的李白,恰恰相反,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困境,李白都是積極奮進的李白。當他不如意的時候,他可以吟詩表達他的懷才不意,但他堅信他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而等他人生得意之時,當然也像一個天真的凡夫俗子一樣,“昂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種接地氣的草根式的豪情,又有幾人不喜歡呢?

李白更讓人迷戀的地方,應該就是他蔑視權貴的那種傲氣。他憑才華直闖長安被皇帝待見,但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上,卻將皇帝的寵臣高力士及楊國忠戲耍一番,這樣的豪情滿足了多少百姓獵奇和豔羨之情?更離奇的還有,李白連皇帝也不放眼裡,喝多的李白是這樣一個“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詡臣是酒中仙”的高於皇帝身份的天上神仙,這樣的李白,讓人看來是多麼的可愛與解氣啊。

後來,李白儘管被逐出長安,儘管有牢騷,但他也不悲觀,仍然悠遊天下,以山水為樂,並且在神遊之際發出天下人都無不佩服的激情詩句:“安得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樣的李白,請問還有不喜歡的理由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