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還是不說?一人讓一步

最近收到不少網友、朋友投訴男友、老公,不管談什麼事,要麼不說話,當沒聽見,要麼聽完轉移話題。有位女性朋友說:心情很差的時候,哪怕你不做什麼,和我說句話也好。話都不肯說一句!寒心。

男的不說,女的老說,這事兒可以從老祖宗的分工說起。遠古時代,女性負責摘蔬果,呆在洞穴裡管理家務,照顧孩子,需要緊密合作、交流,會更多地使用語言。男性狩獵,嗯,那能老說話嗎?得悄悄跟蹤獵物。現代研究就發現,早在幼兒園,女孩就比男孩多說三倍的話,成年女性打電話時長是男性的三倍多。所以,從普遍性來講,女性比男性更愛說話,也更擅長用語言表達。

中國社會還有自身的特點。很多年來大家的觀念是“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至少在我們的上一輩,婚姻不幸福時,街坊鄰居、親朋好友都愛用孩子來勸合:“看在孩子的份上。”家庭以孩子為重心,而不是常態的以夫妻為重心,家庭不幸時,母親往往把孩子視為寄託。家中的女兒容易向母親認同,形成病態共生,兒子為了保護自我邊界不被入侵,有可能向父親的沉默認同,寡言成了自我保護、反抗的武器。

現在很多女性朋友面對的伴侶可能就是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大家對於不說話和迴避問題都很上火,俗語說“三棒子打不出個悶屁”來,不少女性朋友緊逼式談話跟打棒子差不多。好嘛,這下伴侶彷彿又回到了原生家庭中,母親步步緊逼,試圖突破兒子的自我邊界。越逼越不說,越是要逃避。

男性朋友要明白,幼年時用沉默來抵抗母親侵入邊界有其合理性,它起到了保護自我的完整的作用。成年後步入平等的親密關係,意味著要對維持關係負責,出了問題不再由母親一個人去承擔,要兩個人一起面對。舊的模式在此時會傷害兩性關係,失去了合理性,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女性朋友該怎麼辦呢?大家見過有殼的動物吧?蝸牛、烏龜以及蚌、螺等,當它們縮在殼裡的時候,想讓它們探出頭來,你是不斷拿樹枝去敲打它們,讓它們感覺更加危險呢,還是任由它們靜靜地待著,呆到感覺足夠安全時自己出來?更聰明的做法,既給它們足夠的安全感,又把它們喜歡的食物放在面前。所以,女性朋友要說話可以說,溫柔而堅定地說,告訴伴侶,你需要他和你一起面對、解決問題,沒有他,你一個人做不好。同時你要愛他,耐心等待他從殼裡出來。他不出來,繼續愛他,他不說話,你仍然愛他。用他能感受到的方式去愛,用他喜歡的方式去愛。指責和抱怨只會讓他藏在殼裡,不願意出來。維持良好的親密關係,雙方要朝同一個方向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