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後來變得怎樣,你想不到

在中國小孩的啟蒙教育中,都知道這首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詩作者常被誤認李白,其實是另一個李姓詩人,李紳。其人在歷史上,卻不及其詩有名。為什麼會這樣呢?木旦鳩茲認為,可能跟李紳後來的經歷有關。

這個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後來變得怎樣,你想不到

李紳祖籍安徽的亳州,是著名的中草藥集散地。有“短李”之稱,因為其不僅個矮,同時也很有文采,在當時,與李德裕、元稹合稱“三俊”。

曾祖李敬玄,也擔任過朝廷的中書令,可惜到了李紳這代,唐王朝衰落,其舉家遷居浙江湖州。在其六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盧氏不得已親自教授其文字,對其要求極為嚴格,後李紳不負母親重望,27歲中進士,金榜題名後,其特意回祖籍亳州走親訪友。

在亳州,其看到了在夏日烈火下,農民在田裡揮汗如雨地勞作著,於是詠出《憫農二首》,這其中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最為有名。

這個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後來變得怎樣,你想不到

可惜的是這位早年節儉的詩人,卻在真正走上經濟仕途後,反而變得奢侈起來,尤其在位列司空(掌管水利)後,宴席上的豪奢作風曾令另一位名詩人劉禹錫歎羨不已。

不僅有各種美味佳餚,還有歌妓。劉禹錫當場寫下《贈李司空妓》:“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沒想到李紳看到這首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當場將這名歌妓贈送給這位以“陋室銘”聞名的詩人。此外野史還留有這樣的傳說,其曾向白居易索要過歌女樊素,沒有成功,其也寫詩,結果白居易竟也慷慨相贈。

這個寫出“粒粒皆辛苦”的詩人,後來變得怎樣,你想不到

古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可這位富起來的詩人,卻因“時位移人”,變得如此奢侈,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可能也正因此,其人在史書上很快就被淡忘,只留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