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從哪裡來?7個讓寫作更具創意的小經驗

我的職業是一名廣告創意文案和活動策劃,大概從08年開始就進入廣告行業了。在我的廣告生涯中,服務過的客戶類別很多,基本上可以說也實現了從奢侈品到IT、體育戶外三大領域的跨越。

在這三種截然不同的領域中,自己還算是做出些小小的成績。比如,自己寫的奢侈品廣告當年經常出現在北京王府井的商業街上;曾經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就為IT客戶寫出了新技術全球發佈會的主題Slogan,完成了4A公司一兩個月都沒有完成的任務。而在體育戶外領域,也曾經為加拿大某頂級戶外品牌寫過好幾年品牌文案。

做了這麼多年創意的我,最近終於“良心發現”開始投入自媒體的創作了!寫了幾篇文章後,得到最多的評論就是“腦洞比較大”!我將這樣的反饋視為一種肯定,簡直像提交的廣告文案一次過稿般開心極了!

“腦洞”從哪裡來?7個讓寫作更具創意的小經驗

那麼,“腦洞”從哪裡來?

對於創意這件事,很多人認為創意=靈感,必須是一群要麼很有天賦、要麼“腦洞”比較大的人才具有的才能。甚至認為創意人=怪咖=外星人,總之都有點不正常呢!這種觀點呢其實也對也不對。創意人的確需要“腦洞”,但大家也都是普通人。

根據神經學理論,大腦的思維、記憶和創造能力是可以鍛鍊的,就和健身擼鐵鍛鍊肌肉一樣。比較有創意的人,應該是經常開發和鍛鍊大腦中與創造性有關的部分吧,因此那部分的“大腦肌肉”也變得更發達一點。

由此推斷,創意能力也是可以通過鍛鍊來提升的,是人人都可以擁有的能力。

如何鍛鍊大腦的創意能力呢?

我們要在意識中允許自己做一個“怪人”。

“腦洞”從哪裡來?7個讓寫作更具創意的小經驗

不要害怕與眾不同。每個人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從眾心理讓我們有時候更願意隨大流,這樣會感覺比較安全。但這樣的“安全”的人生會不會也很無聊呢?畢竟別人已經有別人做了啊!

以前我媽總說我“你怎麼和人兩樣?”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在心裡說“你怎麼能罵人呢?”不過現在我不會了,甚至因自己的與眾不同被別人看見而頗感欣慰。

蔣勳老師在《孤獨六講》裡面曾提到,傳統的儒家文化為社會定下了這樣的規矩:“特立獨行等於大逆不道”,在群體規則的社會里,沒有人敢特立獨行,大家都遵守“中庸之道”,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一名。因此個體的存在感會被壓抑。

然而,幸好我們還有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一個人活著,可以獨自與天地對話,就是這麼灑脫!

對於創意這件事,我願意站在莊子這一邊,不怕在人群中孤獨。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間的使命就是去成為自己。“去成為自己”是我的廣告導師勞博送給我的話,已被我當成座右銘,我也想與大家共勉。

創意從哪裡來?接下來主要分享一下提升寫作創意的7個小經驗。

Tip1.首先,要養成隨時隨地記錄的習慣

我自己在當年做廣告的時候,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本本,只要是看到好的句子,有靈感的話,就隨時記錄下來。不僅記錄別人的金句,也隨時隨地記錄自己腦中一閃而過的靈感。

這個隨時隨地,真的是無論吃飯、坐車、走路,甚至是睡覺做的夢都要抓緊記錄。我的床邊都會放一個本子,有時候半夜爬起來記下夢中出現的句子或者是創意,因為不馬上記錄,就真的容易忘記。

這個“睡覺夢到好文案”的經驗不只是我有,很多廣告同行也分享過類似的案例。或許是因為一直在不斷的思考成為了潛意識吧!

Tip2.要善於觀察生活,尤其是從特別細緻的地方去觀察

如果你想要比較有創意,那麼你要特別注意訓練自己的觀察能力。

比如同樣看到一碗米飯、一朵花,不要只覺得它們都是在普通不過的人間日常。一朵喇叭花,為什麼早上張開晚上就又閉合?為什麼中文中叫“牽牛花”而日語中叫“晝顏”?它周圍的生長環境怎樣?生長週期多長?是不是可以自生自滅?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問問題,你會發現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其實可以和生活中很多事情建立起“創意鏈接”。

曾經有一部很火的日劇就叫做《晝顏》,是講日本家庭主婦婚外戀的故事,而這個名字,就是在觀察了牽牛花的生長習性後,發現與工作日午後3點的主婦戀人們有著相似的表現。

偉大的作家都是善於觀察生活的人。聖埃克蘇佩裡觀察玫瑰,寫出了小王子與玫瑰的故事,“愛是因為我在你身上花了時間”,因此你才變得是獨一無二的。嬌嫩的花瓣與鋒利的刺,成了美麗卻又有點小傲嬌的愛人,而這些感悟都是通過觀察得來的體驗。

“腦洞”從哪裡來?7個讓寫作更具創意的小經驗

Tip3.要有親身體驗。如果沒有,就想辦法去實踐

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說過,“凡我不能創造的,我就無法理解。”放在創意上來理解,就是“凡我不能體驗的,我就無法創意。”

在我看來,能寫出好的馬拉松廣告的人,一定自己就是一名跑者。比如村上春樹為札幌啤酒寫的系列廣告,真的就是跑者內心最真實的體驗。“疼痛無法避免,磨難卻可以選擇。”的確如此,自己報的馬拉松,哭著也要跑完。而寫出KEEP那句經典Slogan“自律給我自由”的無譜寺掌門Marcus,本身也是一名超級自律的跑者。

“腦洞”從哪裡來?7個讓寫作更具創意的小經驗

我就是你們的村上春樹。

廣告公司很流行的經驗就是產品體驗,比如做方便麵廣告,就真的會把市面上各種口味的泡麵買回來試吃。我當年做奢侈品廣告時,公司竟然真的會拿著幾克拉的大鑽戒真品讓我試戴,感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又大又閃耀”以及戴上時的那種心情。

“沒有辦法實踐”只是藉口,廣告圈就曾有過讓一個男生來寫衛生巾文案的段子,而他真的有去體驗。真的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就看你是否想做而已。

所有的創意人,都是有著豐富人生體驗的人,而且不會給這種體驗太多設限。

Tip4.嫁接是一種很好用的“創意速成思維”

“腦洞”從哪裡來?7個讓寫作更具創意的小經驗

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所有的創意都不過是舊元素的新組合。而如果你想快速體驗到創意的成果,“嫁接”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

比如有部動畫片叫《馬男波傑克》,最顯著的創意就是將馬頭“嫁接”到了人的身體上,讓主人公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個性上都有了令人過目不忘的特徵。而反過來,讓人的上半身與馬的下半身“嫁接”,就成了射手座,多麼的天馬行空。

寫作上也可以使用這種“嫁接”,讓你的立意、觀點或者切入角度變得新穎獨特。我自己曾將《自控力》這本心理學書籍和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嫁接,寫了一篇《擁有自控力的人生有多厲害,看看蘇東坡就知道了!》的文章,大家也反饋說竟然全無違和感!

將讀過的書和看過的電影嫁接起來寫影評,也是一種很有創意的寫作思路,往往能夠讓你的觀點和立意更加新穎,也更有深度。

Tip5.心態上不要急於求成,不要迷戀“套路”

雖然剛剛講了“嫁接

”這個速成方法,但我覺得這更像一種思考方式在創意上千萬不要迷戀所謂的“套路”,試圖走捷徑,也不要因為一時間寫不出來就變得急躁。

網上有很多教人寫營銷文案的課程,比如“用XX句式,提升XX倍銷售力,從此年入百萬”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在我看來這些基本上都是一些技巧和套路,屬於技術層面,不應被過度誇大效果。套路一次兩次或許有用,但用的多了,會讓人覺得很不真誠,失去了信任感。

好的文章是需要千錘百煉的。自己做文案時寫標題,寫十個、百個最後才勉強選出一個是經常有的事情,其他更厲害的文案也是,甚至寫的更多。

“吃點好的,很有必要”是李誕當年在奧美時所寫的文案。這句話看起來太簡單了好像是普通人隨口說的一句話,讓人產生原來創意不過如此簡單的錯覺。而實際上,他和文案女王林桂枝的團隊,卻是經過了好幾個月的推敲,推翻無數個創意之後才最終想出這句廣告語。這句話背後包含了大量的思考和精準的洞察。做創意的痛苦和快樂也都源於此。

“腦洞”從哪裡來?7個讓寫作更具創意的小經驗

我就是你們的李誕。

Tip6.大量輸入,“什麼都懂一點。”

人的本質是信息+模式,要想有輸出,就必須有大量的輸入。要想有創意的輸出,更要方方面面的大量輸入。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興趣愛好廣泛的人,永遠對生活充滿好奇,各個領域都積極去嘗試,不必在乎“好讀書不求甚解”,先把這個廣度打開,遇到具體問題時再進行深入挖掘。

因為我姓董,所以我的同事經常叫我“董一點”,好像什麼都懂一點,這個在創意領域我認為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因為我什麼都懂一點,所以可以在消費品、IT、體育戶外這三個看上去毫不相干的領域實現跨界。其實這也不難,因為人人都是消費者,每天也都會使用IT產品,也要經常鍛鍊才能保持身體健康。

Tip7.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對於創意來說也同樣不是貶義詞,尤其是對創意新手來說。創意不是自嗨,自己覺得“好有創意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好的標準是什麼。

所以在剛起步時,不妨讓自己做個“眼高手低”的人,就是說要有判斷和鑑別什麼是好創意的眼光。

這就又用到了“對標思維”。想寫出有創意的廣告,就要多去看有創意的作品,比如戛納廣告節、超級碗、泰國的廣告,多去關注頂尖文案、廣告門、數英網的案例。如果想在寫作上有創意,妙筆生花,想想自己擅長或者喜歡什麼風格的文字?去找相關風格的大師作品閱讀和模仿。

最後的一點感悟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個思維固化、古板守舊的人,是永遠無法寫出有趣的文字的,這就是所謂的“文如其人”。從根本上來說,我們的目標其實不是如何寫出有創意的文字,而是要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永遠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和好奇。也要不斷的學習,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習,也從任何人中學習,無論是兩三歲的孩童,還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KISS,就是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無論是寫作還是人生,在我看來這都是創意的終極原則。

<code>PS:文中所用配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code>

【作者】我是Wendy董小姐,資深中年少女,10年廣告創意人,“一週後消失的書店”項目發起人,馬拉松跑者,目前正在職業讀書人的道路全力奔跑中。歡迎關注@董小姐送你一顆糖

,無論誰是你的菜,我都是你的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