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

文字/楊民超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臨窗而視,樓下的樹枝正被夏天的狂風暴雨吹的搖曳著,打開窗戶的瞬間,一縷清涼的風突然飄散過來,感覺已有好些日子沒有這般愜意了。

前一段時間,七月流火,天氣炎熱,長時間的高溫炙烤,把人燒的每天都昏昏沉沉的,最近兩天溫度終於降了下來,天也陰沉沉的,雖然沒有下雨,但風吹的很耐人尋味,頗有秋高氣爽,天氣宜人,也一掃前一段時間的酷熱,氣溫雖降下了,但內心的煩躁並沒有一下子消除。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雖然每天除了上班處理各種亂七八糟的業務和開會之外,內心總會有意或無意地關心中美貿易戰正如火如荼開展和國際風雲變幻,作為一個曾經退役軍人,在現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我們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不可能置身事外。

如今中美俄一直在演繹著新三國演義,明裡暗裡在爭鬥著,關係時好時壞,各種幕後推手若隱若現,政治思想意識上的偏見,和而不同,也在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各種利益瓜葛相互交織著,而日、英、澳等國也在美國屁股後面隨聲附和著,韓國和朝鮮也一直鬥而不破,中東地區也是爭爭吵吵,打打殺殺,整個世界,除了這些國家之外,彷彿都平安無事、悄無聲息……

有時我常想: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存在著糾紛和爭鬥,為利益,為顏面,國與國之間如此,家與家之間也是如此,每個人誰都無法置之度外。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清涼之餘,內心恬淡,近日無意之中讀到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小窗幽記》的一句話: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頗有感觸。試想:人生紛繁,如果我們每個人、讀書不僅沒有得到解脫,反而憂愁不安,杞人憂天,那麼我們讀那麼多書籍又有何意義?連古人都懂得:一個人如果將門關上,沒有任何人來干擾,那種感覺就像住在深山一樣。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雖然這深山並不是遠離鬧市的深山野嶺,而在於一個人思想上的淡泊名利,心裡澄靜隔離世俗的塵囂,掌握好自己的時空,即使不關閉有形之門,也能感受如處深山的意趣,這真是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始終認為:心靈最好的修煉就是讀書,讀有字之書,從中找到生活中困頓的解決辦法;讀無字之書,讓一個人靈動自然,避免陷於條條框框,變成書呆子,能讀書則處處淨土,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東西,並不能成為生命中點石成金的金手指!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所謂淨土,系佛教語,佛教認為,佛、菩薩居住的清淨世界,沒有塵世的汙染,所以叫淨土。南朝·宋謝靈運《淨土詠》:“淨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片淨土。這就是用一種心澄意靜的心境去面對事物,無論在何種喧囂的環境,都保持心中一片最明澈的淨土,不受外物所奴役,這才是真正的深山。讀書需要這種心境,修身養性更需要這種心境和這樣一方淨土。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白居易詩云:“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其實每個人的修身養性都不一樣,無論多麼好的見解和理論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們每個人每天接觸的人和事都不少,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一道風景,應該說,每個人所作的一切,在你認為可能是一種時間的流逝和浪費,但在別人看來是一種理所當然的生活過程和生命磨練,一個人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和經歷過一些事情,又何來深邃的人生感悟?


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是讀書讓我們有深邃的思想和靈魂,可以讓一個人摒除一些思想雜念,做到六根清淨;閉門即使深山,是一個人修煉達到一定程度的,遠離喧囂的心靈通透的感悟方式!

作者簡介楊民超,曾在四川武警服役。安徽省臨泉縣人。曾用阡陌紅塵、等不同名字在《中國郵政報》、《安徽郵政報》《阜陽日報》等報刊發表各類作品,喜歡文學,潛修文心,心田澄澈。以隨筆、散文、詩歌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