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文字/杨民超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临窗而视,楼下的树枝正被夏天的狂风暴雨吹的摇曳着,打开窗户的瞬间,一缕清凉的风突然飘散过来,感觉已有好些日子没有这般惬意了。

前一段时间,七月流火,天气炎热,长时间的高温炙烤,把人烧的每天都昏昏沉沉的,最近两天温度终于降了下来,天也阴沉沉的,虽然没有下雨,但风吹的很耐人寻味,颇有秋高气爽,天气宜人,也一扫前一段时间的酷热,气温虽降下了,但内心的烦躁并没有一下子消除。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虽然每天除了上班处理各种乱七八糟的业务和开会之外,内心总会有意或无意地关心中美贸易战正如火如荼开展和国际风云变幻,作为一个曾经退役军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我们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可能置身事外。

如今中美俄一直在演绎着新三国演义,明里暗里在争斗着,关系时好时坏,各种幕后推手若隐若现,政治思想意识上的偏见,和而不同,也在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瓜葛相互交织着,而日、英、澳等国也在美国屁股后面随声附和着,韩国和朝鲜也一直斗而不破,中东地区也是争争吵吵,打打杀杀,整个世界,除了这些国家之外,仿佛都平安无事、悄无声息……

有时我常想: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纠纷和争斗,为利益,为颜面,国与国之间如此,家与家之间也是如此,每个人谁都无法置之度外。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清凉之余,内心恬淡,近日无意之中读到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小窗幽记》的一句话: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颇有感触。试想:人生纷繁,如果我们每个人、读书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反而忧愁不安,杞人忧天,那么我们读那么多书籍又有何意义?连古人都懂得:一个人如果将门关上,没有任何人来干扰,那种感觉就像住在深山一样。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虽然这深山并不是远离闹市的深山野岭,而在于一个人思想上的淡泊名利,心里澄静隔离世俗的尘嚣,掌握好自己的时空,即使不关闭有形之门,也能感受如处深山的意趣,这真是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始终认为:心灵最好的修炼就是读书,读有字之书,从中找到生活中困顿的解决办法;读无字之书,让一个人灵动自然,避免陷于条条框框,变成书呆子,能读书则处处净土,只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并不能成为生命中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所谓净土,系佛教语,佛教认为,佛、菩萨居住的清净世界,没有尘世的污染,所以叫净土。南朝·宋谢灵运《净土咏》:“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片净土。这就是用一种心澄意静的心境去面对事物,无论在何种喧嚣的环境,都保持心中一片最明澈的净土,不受外物所奴役,这才是真正的深山。读书需要这种心境,修身养性更需要这种心境和这样一方净土。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白居易诗云:“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其实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不一样,无论多么好的见解和理论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每个人每天接触的人和事都不少,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应该说,每个人所作的一切,在你认为可能是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浪费,但在别人看来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生活过程和生命磨练,一个人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历过一些事情,又何来深邃的人生感悟?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是读书让我们有深邃的思想和灵魂,可以让一个人摒除一些思想杂念,做到六根清净;闭门即使深山,是一个人修炼达到一定程度的,远离喧嚣的心灵通透的感悟方式!

作者简介杨民超,曾在四川武警服役。安徽省临泉县人。曾用阡陌红尘、等不同名字在《中国邮政报》、《安徽邮政报》《阜阳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喜欢文学,潜修文心,心田澄澈。以随笔、散文、诗歌见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