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割上億韭菜的人還回得來嗎?被封的媒體公號還值得驕傲嗎?

那些割上億韭菜的人還回得來嗎?被封的媒體公號還值得驕傲嗎?

區塊鏈項目發幣,對人性的考驗實在太大了。這次金色財經、深鏈財經多家知名區塊鏈微信公眾號被封,我不由得想到了這一話題。有了這個設想:如果早半年入場,我或許也能賺幾百萬元,那麼我會不會賺?是愉快地賺,還是膽戰心驚地賺?

這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作為傳統的老媒體人,靠幫寫文章賺錢的碼農,寫一篇軟文也就幾千塊,寫區塊鏈將要發幣的軟文,報價則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我能經受這樣的誘惑嗎?

幾天前碰到一位舊同事,我們都在所謂的創投圈,有幾個算認得名字的人在新機會面前賺大錢了,迅速成為千萬富翁。

"二哥,你怎麼沒做區塊鏈媒體呢?"

"沒呢",我心想:我都不知道怎麼入場,錢都被90後的新媒體人賺走了,我只有嫉妒他們的份,也沒人帶我玩。

她繼續說:"寫一篇文章至少1萬,還不包括公眾號發文的渠道費。那個錢,實在太好賺了,半年至少也賺個百萬吧。"

我掐指一數,一篇1萬,賺100萬也要寫100篇文章,連忙搖頭:

"我還是賺不到這麼多呀,半年寫100篇文章,我做不到呀"。

一聽我這麼說,就知道我是死腦筋、木頭疙瘩。如果靠寫一篇篇文章當然賺不到。寫黑稿,價錢就上去了,就能到幾十萬元了呀。

我想,如果我真有渠道進入這個領域,寫文章的報酬從5000元到50000元,我會不會寫?

我對自己沒把握。

區塊鏈媒體的盈利模式真的好直接呀。你可以要人民幣,你也可以要虛擬貨幣,1萬元等值的虛擬貨幣,一上交易所就能翻幾十倍,一篇文章就值幾十萬了呢。

也就是說,寫一篇文章可能賺到十幾萬!!身邊或許還真有這樣的人。

區塊鏈項目不僅對我們這些媒體人是巨大的考驗,對有"天使"之稱的投資人也是巨大的考驗。是實實在在發生的考驗。

媒體人,所謂的代表公眾的良知,所謂的第三方監督的力量,在鉅額財富面前,到底是低頭呢,還是低頭呢?

我只能說,我非常幸運沒有面臨這樣的抉擇。

那些割上億韭菜的人還回得來嗎?被封的媒體公號還值得驕傲嗎?

經歷數字貨幣上百倍上漲,然後直線下跌直至破發,然後真的幾乎清零,這類掠奪搶奪式的割韭菜過程,事後看是極其血腥的。

如果我提前知道會演變成這樣的情景,知道會讓一批小散們傾家蕩產,再讓我選擇,我還是不會這麼做吧。

這對投資人是更大的考驗。

一些投資人看到了前方,看到了未來,他們講述著區塊鏈將改變世界的故事,這是正常的樂觀和對未來的憧憬。

各種將改變世界的項目出爐了,有高調站臺的,有投錢支持的。沒有預料的是,虛擬貨幣迅猛上漲百倍千倍,數字貨幣上交易所,沒有漲跌停限制,沒有第三方監管,沒有交易時間限制,一天24小時。太瘋狂,太刺激了。

如果說,媒體人計算的是百萬級別的錢,這些投資人是上千萬上億的回報呀。

然後的然後,我不知道這些投資人都套現了嗎。如果套現了,短短几個月就能有從幾萬到幾千萬上億的回報。而這些只是財富滕挪殘酷的現實在於:一堆小韭菜供養一兩個大戶。

如果你是投資人,會經得住這類考驗嗎?如果你提前預知這樣的結局,你還會參與到區塊鏈項目名義的財產所有權轉移運動嗎?

我頓時有了這個感慨:那些割上億韭菜的人還回得來嗎?三五年後,我們真的迎來了更加健康的區塊鏈世界,這些賺了好多錢的嗅覺靈敏的人,市場還會接納他們嗎?或者說它本身猶如二級市場的炒股,贏家輸家都接受現實,不會有道德包袱,更不可能有"負罪"包袱。但,它真與資本市場的炒股行為相差巨大呢。

那些割上億韭菜的人還回得來嗎?被封的媒體公號還值得驕傲嗎?

那些割上億韭菜的人還回得來嗎?被封的媒體公號還值得驕傲嗎?

最後來說說發幣項目的主要創始人,這些人賺的錢可比媒體人多更多了。

有關區塊鏈項目發幣,我可以講一個長長的類比故事,就拿我自己做比喻吧。

相當於我發起了一個項目,我要挑戰珠穆朗瑪峰,如果我能成功登頂了,把贊助方的旗幟插上頂峰,我能得到獎勵1個億。

我開始寫計劃書,我開始募資,我要找人贊助買裝備,贊助各種培訓及訓練。計劃書是這樣的:什麼時候訓練,怎樣控制飲食,採購什麼裝備,預計3年後登頂。

最後我說:贊助我的人可以和我一起分掉登頂的1個億元。

這是傳統的創業模式,走一步融資一筆錢,錢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足夠不斷激勵我朝著目標前進。投資方也大體能預測到回報和風險。

突然,我們進入了區塊鏈世界,有發數字貨幣這套遊戲規則了。

我的媽!我寫好計劃書的第二天就融進1000萬,要三次融到的錢一次就融到了,第三天,我就到交易所發了"明氏登山幣",第四天,1000萬的盤子漲到了10億。

你說,我還要繼續登珠穆朗瑪峰?

我傻呀,登到山頂我和大家一起分1個億,我現在走,套現走人就能得到好幾個億。

跑吧,趕緊跑吧。

曾經登珠峰是我的夢想,我夢想著為之付出的汗水、淚水,那是多麼壯美的過程,最後我還能擁有財富。

一夜之間,鉅額的財富砸上了我,我還要去經歷那些汗水和淚水嗎,我還會期待期間歷經艱難的過程嗎?

我還有動力做項目嗎?我還有動力強身健體、並遵照什麼減肥計劃嗎?

我先是閃到一邊,慢慢地挪動腳步,繼而,我飛快地逃離,我跑呀跑,我已是億萬富翁啦!

這是人之本性的問題,還是發幣制度的問題?

那些割上億韭菜的人還回得來嗎?被封的媒體公號還值得驕傲嗎?

如果那些項目方、投資人、媒體人都知道區塊鏈項目能迅速融到錢,且都知道有了這麼多錢之後不太可能有動力發展項目,他們還會那麼有情懷有情操地發起這些事嗎?

再深入思考,發幣之後如果你不拋售,別人就會拋售,虧錢的人就是創業者,就是投資人,就是媒體人了。所謂巨量韭菜們的入場,把區塊鏈項目瞬間變成了金融項目,變成了金錢遊戲。這就是整個遊戲最恐怖的地方。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考驗人性的創投遊戲,我認為,其中沒有多少人預料這樣的結局。多少人搭進去金錢,多少人搭進去名聲,即便那些賺得盆滿缽滿的人,有了錢之後,他們面對的新世界真的是他要的嗎,他們還回得來嗎。

區塊鏈的新世界,終究會大門敞開,我們,那些被關張的媒體大號,還回得去嗎?我們,那些被四處討伐的項目創始人、投資人,還回得去嗎?

回得去嗎?

(文/邱恆明,財經作家,著有《創業大浪潮》、《創業第2課》、《這個星球不配我死》等,微光財經特約總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