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售房廣告「太美好」,巧用3招識破陷阱,避免白白被騙

一直以來,房價都屬於熱點話題,簡直就是自帶流量,房價高歌猛進20餘載,到今天的眼看要高位橫盤,人們的目光逐漸從房價轉移到了購房體驗、居住體驗、房租上漲問題。

人民日報也從高高在上,逐漸關注到了房價和買房話題8月初,人民報、新華社雙雙發出文章,對我們一直存在的公攤面積提出質疑,認為公攤面積傷害業主,在此之後,該報又發表長篇文章“買房子該怎麼買、籤合同該怎麼籤、定金該怎麼交、開發商有哪些套路、怎麼選戶型等等問題。”

人民日報:售房廣告“太美好”,巧用3招識破陷阱,避免白白被騙

一、人民日報發聲:售房廣告“美麗陷阱”,或與實際不符,要懂得識破

關於如何識別開發商售樓廣告的真實度,人民報認為:“開發商對售房廣告做了太美好的描述,很多時候與實際不符。”售房廣告包括沙盤模型、銷售宣傳書、宣傳單頁、以及各種途徑發出去的廣告語、宣傳詞,這些廣告沒有任何約束和規定,真實性很存在問題,廣告也是一種門面,所以為了吸引人來看房,這些廣告存在誇大成分(更或者說是虛假宣傳),如果你不懂得這些門道,或許就被這些廣告“美麗陷阱”欺騙了。

二、人民日報:售房廣告“太美好”,巧用3招識破陷阱,避免白白被騙

既然大家都知道售房廣告存在“太美好”,是“美麗陷阱”,那麼該如何識破呢?樓市指聞認為,要避開被購房廣告的“美好”,需要從廣告的4個類別來看待:

人民日報:售房廣告“太美好”,巧用3招識破陷阱,避免白白被騙

1、要注意考察廣告中的基礎配套是否誇張。買房子是用來居住的,基礎配套越好生活就越便利,如果周邊有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醫院、大型商場等,基礎配套越齊全房價也就越高。

開發商往往宣傳“成熟商場學區房”,但往往實際中並沒有這些配套,所以對於基礎設施情況,要實地考察,在即將規劃的小區周邊查看、走訪確認是否真的有這些配套設施。

2、廣告數據要注意,是否存在刻意規避。數字遊戲是開發商經常玩的套路之一,特別是在廣告宣傳上,例如“房價每立方米5000元”“房價5000元/m³”“房價最低只需9888元/平米”。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廣告數據形同虛設,每立方米5000元,也就相當於15000元/平米;最低房價9888元/平米,等你去的時候低價房早已賣完,只剩下14888元/平米的房子了,買不買?

3、廣告單頁的區位規劃要看清比例尺。在售樓部的後牆上,一般有很大一幅平面區位圖,在這個區位圖上規劃幾乎都是真的,但是“比例尺”一定是假的,開發商會把50公里以外的高速公路“規劃到5公里範圍”,把20公里以外的大型商場“規劃到2公里以內”。在你看這張圖的時候,要識別比例尺的實際距離。

人民日報:售房廣告“太美好”,巧用3招識破陷阱,避免白白被騙

4、沙盤要注意比對與實際小區是否一致。沙盤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出小區實際面貌,小區規劃好不好一目瞭然,但是看沙盤的時候,要注意5個問題:①沙盤上樓間距比實際的大得多,是開發商為了讓小區看起來更舒適、寬敞,如果真的根據沙盤來建造樓房,小區肯定不會擁擠,但事實卻恰恰相反,未動工的建築物用透明標識,這樣就造成小區很寬敞的假象。②沙盤標識的超大公園,存在比例尺誇張現象,小區中公園是不可能建得太大,頂多一個“水池子綠化帶而已。”③沙盤建造的周邊配套,實際交房時候回縮水消失,例如公園、超市、幼兒園等,沙盤上會建造出來,其實壓根沒有。④沙盤上綠化率很高,栽的樹非常多,除了人行道和馬路都是樹木,實際的小區中除了路就是賣錢的車位。⑤沙盤上會隱藏一些建築物,例如垃圾場站、變電站等,這些不利於居住便利。沙盤上看不到這些建築物,但是實際中卻真實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