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名方,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

小承氣湯:

出處: 《傷寒論》(漢•張仲景)

“①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慾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洩下。

②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③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鞕,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大便必復鞕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處方: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製法及用法: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古代經典名方,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

出處:《傷寒論》(漢•張仲景)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處方: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

製法及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

以上方劑僅供參考學習 研究,如需製作,必須諮詢專業中醫中藥師對症下藥。

古代經典名方,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

古代經典名方,小承氣湯,桃核承氣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