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囊無能的隆慶帝,如何開創了中國又一個盛世王朝?

xiaodi1990


明朝中期以後,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官僚行政制度,即使皇帝長期不上朝,這套體制也能照樣運轉。尤其是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基本不見大臣,以至於大臣們都習慣了這種沒有皇帝的運轉模式。突然有一天宣佈要上朝,大臣們反倒覺得很奇怪。

隆慶帝之所以給人一種無能的感覺,正是仰仗了這種奇怪的統治方式。皇帝不用啥事都親力親為,自然會有貪圖省心省力的心理傾向。有精力寧可放在性趣上,事情交給大臣去辦就好了。所以,隆慶帝並不是無能,他只是比較識趣而已。



因為嘉靖給他留了一群人才,文有徐階、張居正、高拱、楊博;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等。這都是治國安邦的棟樑之材,有這些人的輔佐,隆慶還需要自己幹事嗎?大明的成化朝也是人才濟濟,但由於皇帝的限制,他們終究沒有在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筆。隆慶帝作為後生輩,這種前朝的教訓必須要避免。所以他才會知人善任,儘可能的放權,讓人才發揮他們的才幹。

其實隆慶皇帝和嘉靖是一樣的,都不怎麼見大臣。但是他對大臣很信任,這種信任不管是自己主觀的,還是被動的迫不得已的,隆慶皇帝的做派都是最適合那個時代的。(皇帝能力不行就少摻和事)



至於隆慶帝在位時期為什麼會取得一種中興的局面,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的發展規律上研究這個問題了。

因為,古代社會的進步是停滯的。所謂的中興無非就是兩種情況:

第一,建立在廢墟之上。這個很好理解,凡是改朝換代或者大規模的起義後,必然會產生大量的無主荒地。人少地多,老百姓都忙於種地造娃兒,人人有飯吃。社會自然就穩定了,國家自然也就富裕了。

第二,改革。這個也很好理解,因為古代的土地私有,長時間的和平必然會導致土地的大量兼併。窮人增多,朝廷的收入就會降低。朝廷為了自救,只能進行資源的再分配,這就會再次刺激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形成新的盛世局面。

隆慶時期的中興盛世,就屬於第二種。因為經過憲宗、孝宗、武宗以及嘉靖四朝的發展,明朝的社會已經是一潭死水了,暮氣太重,朝氣不足。只要朝廷的改革不跑偏,就能刺激整個社會的朝氣。明朝的仇英就經常畫這種市井百姓的長篇畫卷,從他的畫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明朝當時的經濟繁榮。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

從結果來說,隆慶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在登基後做了四件事:

一,實行革弊施新。

革弊,一方面平反前一朝冤獄,因諫言而獲罪的諸臣“存者召用,沒者恤錄”;另一方面是嚴懲方士,罷除齋醮,停止因齋醮而開徵的加派及部分織造、採買。施新,即整治吏治,獎廉懲貪。

說白了,就是改革嘉靖後期的一系列弊政。

二,抑止土地兼併。

一方面,制定了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謂限田,另一方面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勳戚田莊謂清田。緩解了明朝宗室對朝廷的財政負擔。

三,開放海禁。

允許民間私人在海上自由貿易,打開了中西交流的大門。但還是要說清楚,隆慶時期的海上貿易主要還是官方貿易,民間貿易的體量並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南方。但是隆慶開關,確實賺了不少銀子。

四,實現了明朝與北方蒙古少數民族政權的議和。

歷史上被稱為俺答封貢,明朝用邊境貿易換得與蒙古的和平相處。從隆慶之後,明朝和蒙古基本沒有大的戰事了。

實事求是的說,隆慶的四項改革,其實都不是什麼很有難度的工程。只不過前朝皇帝們都是得過且過,把積弊都壓倒了隆慶帝身上,不改不行了,屬於順勢而為。真正的大改革,還是要看張居正在萬曆前期的改革。



總的來說,隆慶帝的一生,除了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隆慶皇帝的亮點在於謙和,是明武宗以後歷代皇帝中最謙和的。(包括清朝在內)在他之前,是終日沉迷於道教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後,是一個在偏激、厭世及對官僚政治的輕蔑中度過的萬曆皇帝。大臣們被綁住手腳,得不到發揮空間。只有明靜、寬仁的隆慶帝,才讓大臣們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抱負。

隆慶一朝雖然很短,只有六年。但是這六年裡面,人才輩出,徐階、張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傑。在他們的主持下,隆慶一朝倒真是一個太平盛世。由此也可見,當皇帝要麼就是朱元璋這種有手腕的強勢皇帝,要麼就是隆慶這種有自知之明的聰明皇帝。沒有能力,還硬要找存在感的皇帝,是最可怕的。


Mer86


明朝隆慶帝是一個很有很有意思的皇帝,他處在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居中尷尬位置。他的父親上任皇帝嘉靖整天想著羽化登仙,偏信妖道誤國;他的兒子下任皇帝萬曆一輩子在對皇位與朝政蔑視乃至消極中度過。


(隆慶)

唯有他,雖然當皇帝不久只有短短六年,但是卻做出了他父親和兒子乃至歷朝歷代大多數皇帝終其一生都實現不了的隆慶盛世,幹出了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的政績。

那麼,他是如何開創了隆慶盛世呢?

隆慶帝本為嘉靖第三子且為庶出,但是因為他前面兩個哥哥相繼死去才按次輪到他登基。這裡不得不說隆慶能當皇帝開創隆慶盛世一定程度還得感謝當初蠱惑嘉靖說“

二龍不得相見”的妖道陶仲文。

最開始,嘉靖長子不過兩個月就夭折了,陶仲文向嘉靖獻言“二龍不得相見”。後來嘉靖又有了三個兒子,為避“二龍不相見”的諱,整整十幾年,直到隆慶三兄弟要念書從禮了,嘉靖才見了他們。但是不久,次子朱載壑又邪門的死了。於是嘉靖對那句妖言就更深信不疑了。一直等到去世託孤前嘉靖才見了隆慶一面,傳位給他。



(嘉靖)

此前,父子不相見的十幾年裡,隆慶一直作為裕王的身份在宮外裕王府待著。

恰恰也是這段時間,隆慶在百姓之上,皇權之下,得以自由穿梭於皇城內外與民間,得以充分了解民生疾苦與吏治腐敗、大明各種矛盾與南倭北虜的危機,也清楚知道朝廷到底是哪些人在禍國殃民。

等到後來憑著這份瞭解,他登基後才能革弊施新,撥亂反正,事情做起來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不至於被群臣玩得團團轉,短短六年時間便又開創了一個盛世。 如果不是陶仲文那句話,嘉靖怕是早就把他作為儲君束縛宮中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駕崩,傳位裕王(隆慶)。 隆慶一上臺,馬上就把禍禍了他們父子十幾年不得相見的那幫道士宰了,然後便擼起袖子準備大刀闊斧的幹。

首先是新政上革弊施新。

隆慶把嘉靖年因諫言獲罪的一班大臣赦免,起用海瑞這樣的國之利器。

(海瑞)

因冤而死的給他們平冤發撫卹金,沒死有能的委以重用。民生上直接免除父親生前民間所有欠賦乃至自己隆慶次年的一半賦稅。人事上把之前自己在民間早就看不慣的貪官汙吏都給摟了,任用重用海瑞、徐階、高拱、張居正這樣一批國之賢臣、能臣輔助理國、治國,真正做到了陟罰臧否,貪則罰,廉則賞。



(張居正)

其次是經濟上隆慶開關。

嘉靖年曾經東南沿海倭寇肆虐作亂為保百姓安生才閉關。等到隆慶年時,戚繼光等一班海防將臣已經基本上將倭寇掃除殆盡。此時,福建巡撫諫議隆慶開關通商以與海外國家互通有無,增加大明財政收入。有學者統計,隆慶開關直接導致1567至1644年七十七年時間外國將近三億兩白銀流進了大明的口袋。大明的茶葉、絲綢、瓷器在國外可一直都是奇貨可居啊!

正是強大的經濟推動了隆慶的盛世。

(戚繼光掃倭)

最後是軍事上南通北聯。

東南沿海掃除了倭寇大明便開始與國外通海商;北面隆慶在隆慶五年三月下令執行了之前與北面蒙古通貢互通有無的協議,答應封俺答為王,直接結束了大明與蒙古兩百多年來刀戈不斷的局面,握手言和。

史書上乃至不少史評家都紛紛評價隆慶才能卓著,短短六年就做到了他的父親、兒子乃至中國大多數皇帝做不大的隆慶盛世,當得上英明君主的稱謂。

(外貿商船)

但是,就像他父親信道一樣,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都會有缺點。

所謂食色性也,隆慶不好於食,倡導節衣縮食,卻沉溺於色,經常與後宮皇妃折騰得第二天上不來朝,而且縱慾無度,時常將壯陽之藥食之如飯。



隆慶六年即1572年,隆慶帝終因縱慾過度而油盡燈枯,精氣洩盡,一命嗚呼。

一代英主曇花一現就匆匆歷史舞臺,輪到萬曆粉墨登場。


不書公子


隆慶,是明穆宗朱載垕的年號。

朱載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個兒子,嘉靖十八年被封為裕王。16歲時,因他的母親杜康妃不受朱厚熜喜歡,自己又不是長子,所以就住到了宮外裕王府。

在裕王府生活的13年裡,雖然沒有得到朱厚熜的寵愛,對朱載垕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遠離了朝廷紛爭,深入了百姓底層,使得朱載垕能清楚地看到嘉靖朝的各種社會矛盾和危機,冷靜地分析朝政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對嘉靖朝的奸臣專權,吏治腐敗,民間疾苦有深刻的體驗。這些認識對於朱載垕即位後的國家治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朱載垕劇照)

《明史》對他這段時間的評價是:“端拱寡營,躬行儉約。”

嘉靖帝去世後,朱載垕繼承了皇位,在朱載垕六年的帝王時間裡,他依靠眾多賢臣,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新政,一掃嘉靖後期的頹勢,社會穩定,經濟復甦,史稱“隆慶新政”。

首先,朱載垕整頓吏治。

朱載垕剛即位就立即糾正了嘉靖朝的弊政,為嘉靖朝因敢於直諫而獲罪的大臣平反,釋放並重用這些人,“存者召用,沒者恤錄”。其中一身正氣的海瑞就被官復原職。

同時,嚴厲懲治了備受世宗寵愛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人,禁止齋醮等一切道教儀式,拆除跟道教儀式有關的一切題字或匾額,廢止因道教而設的織造及採買。

朱載垕還著力強化了對官員的監督,擴大了監督範圍,將王府的官員也納入了監督之列。大力倡導廉政,獎廉罰貪,對敢於貪腐的官員一律下獄問罪,“贓多跡著者部院列其罪狀,奏聞處治”。

經過朱載垕的努力,在隆慶初年就一舉扭轉了腐敗的吏治,營造了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

(“隆慶新政”)

其次,朱載垕大膽放權。

朱載垕執政的最大特點就是垂拱而治。他善良仁厚,特別信任和重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凡屬國家大事,均交朝堂諸大臣商議,即使大臣爭得面紅耳赤,朱載垕仍不發一言。

朱載垕六年的執政過程中,他只召見過兩次閣臣,但也只是起到一個組織者的角色,不發表任何意見,以至於大臣們都覺察不到朱載垕的存在,甚至還要精心為他設計和安排一些盛大的活動,邀請他出席,為他樹威。

第三,朱載垕開放貿易。

隆慶元年,朱載垕宣佈解除海禁,開放港口,允許私人進行海外貿易,將其合法化。設置了專門的貿易管理機構,規範私人海外貿易,收繳稅賦。

這一系列的措施,史稱“隆慶開關”。

(張居正劇照)

這些做法不但遏制了民間非法走私的現象,還極大地增加了朝廷的稅收。在朱載垕實施“隆慶開關”後近80年的時間裡,明朝通過海外貿易得到的白銀總數達到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第四,朱載垕實行和平外交。

隆慶四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因內部權力爭鬥,其孫投奔明朝避禍。俺答屯兵明朝邊境,雙方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朱載垕聽從張居正的建議,派出使者和俺答談判,最終雙方化干戈為玉帛,制止了一場戰爭。

俺答還主動提出納貢並開通官方貿易,朱載垕答應了俺答的要求,並封俺答為順義王。

第五,朱載垕強化邊防。

朱載垕重用譚綸、戚繼光等人,封譚綸為薊遼總督,負責修建了居庸關到山海關的3000多個防禦臺,加固了長城的工事,極大地強化了東北防線。同時,強化軍隊管理,嚴格訓練士兵。在整個隆慶年間,北方邊境安定,蒙古不敢來犯。

(朱載垕縱情聲色)

但朱載垕在位期間懶於朝政,縱情聲色犬馬,不但服用大量春藥,還將後宮裡各種物件都繪上美女。

由於長期浸淫在成堆的女人裡,朱載垕終於不堪折磨,一病不起,36歲就去世了。

縱觀朱載垕執政的六年,不能說他窩囊無能。他之所以能有“隆慶新政”,關鍵一點是他懂得識人用人,並大膽放權,將大臣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張生全精彩歷史


隆慶帝雖然能力有限,但是確實是一個深諳帝王之道的人,並且識人用人的能力超過尋常帝王。可以說隆慶帝一輩子只做了一件有用的事情,然後自己就安安心心的過舒適日子了,全部的政事都被他託付給了三大臣,而隆慶只是聽聽結果,發發詔書,蓋蓋章。但是正是這種他人所沒有的用人能力,使得隆慶確實創造了一個盛世。

首先就是隆慶帝是個仁慈的帝王,知道民間的疾苦,這自然與他早年的經歷分不開。因為不受嘉靖待見,隆慶一開始是裕王,可以說隆慶的性格溫和,捨得花時間去體察民情。正是早年形同流放的經歷,使得隆慶發誓要給百姓安定的日子。這樣的仁義之君克不多得,雖然隆慶確實是才能有限。

隆慶登基之後,知道自己治國理政能力有限,於是乾脆直接交給了那些有才能的大臣,絲毫不猜忌他們,僅僅是這一點上,隆慶超過了歷代明朝君主。隆慶登基之後便廢除了嘉靖年間的惡政,啟用了大批被嚴嵩打壓的官員,其中就有改革派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正是這三人奠定了一個盛世。並且在處理同蒙古的關係時,隆慶也能夠妥善處理,減少了邊境的戰事,隆慶也算是能屈能伸的帝王。只不過隆慶毛病還是挺多的,他把一切都交給了大臣們,自己直想過安生日子。可以說隆慶有一種小老百姓的心理,他重視太子的培養,就是為了早早的把皇位交給太子。或許對於隆慶來說,帝王之位來的非常突然,以至於他根本就沒考慮過自己該怎麼樣。


小司馬遷論史


隆慶窩囊嗎?我倒不這麼認為。朱載垕廟號穆宗,佈德執義曰穆,可不是窩囊無能之輩能獲得。

作為嘉靖的三子,隆慶既非長子,又非嫡子,自小不受嘉靖待見,封了個裕王,然而也正是這段經歷,讓朱載垕對於民情有了較深的瞭解。即位後的朱載垕,廢除了嘉靖年間的惡政,啟用了大批在嘉靖和嚴嵩時候受到打壓的大臣,最為典型的有三個人:徐階,高拱,張居正。


如果光從個人能力來說,這個三人組可能是大明王朝歷史能力最強的三人組,正是這三人組完成了隆慶新政。

徐階能在嚴嵩的壓制下反制嚴嵩父子,能力自不必多說。徐階繼任首輔後,大力革新,廢除弊政,讓大明朝有了起色。說起徐階這個,最牛逼的地方還是在推薦了高拱和張居正入閣。高拱與徐階素不合,但是徐階沒有因為這個打壓高拱,讓高拱得以發揮才能。高拱同樣也是能力超群,幹掉徐階後,高拱並沒有胡作非為,而是繼續勵精圖治,一手促成了隆慶議和,讓大明朝得以修養生息。至於張居正,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能力尚在徐高二人之上,不僅是隆慶新政的締造者之一,更是萬曆新政的締造者,差點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深陷泥潭的大明帝國。


實話實說,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三人在個人私德方面並不那麼優秀,但是政治能力確實厲害。朱載垕的英明之處就在於放手讓著這三個人去施展自己的才華,自己並不干預。

很多人說朱載垕又傻又懶,實則不然。這個看似窩囊的帝王,其實很厲害。論政治,他確實比不上徐高張三人,但是他能夠讓這三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這一點不簡單。

“通便合宜,大弘新化”,朱載垕做到了。


小鎮月明


幸運,首先是幸運,大明三大名臣都讓隆慶趕上了。高拱在隆慶當裕王時候就是潛邸之臣,高拱一輩子沒孩子,真的把沒有父愛的隆慶當自己的孩子,精心培養(當然培養的真不咋地)。徐階和嚴嵩鬥了半輩子,可謂政治經驗豐富。張居正大明的未來之星。三大政治巨頭齊聚隆慶一朝,真是隆慶的幸運。

隆慶學識淺薄,沒有政治歷練,造成他無法掌控朝局,只好放任自流。隆慶的最大特點是,不干預內閣事務,只要內閣同意,他就同意。隆慶也許不會,但他知道誰能做好這就可以。隆慶生性寬厚,這在大明的皇帝中很少有。也極少處置大臣,使得隆慶一朝,大明的官員很有些人格和體面。

三大名臣基本上也能充分協作。僅隆慶開關一項,就給國庫帶來數百萬白銀。給日後張居正的變法奠定了經濟基礎,讓殷茂卿平定廣西叛亂,並不因為殷茂卿是大貪汙犯而不用。也充分顯示了隆慶的務實。

可以說幸運的隆慶遇見了大明的人才大爆發。隆慶一朝是大明中後期最發達的時代。只能說隆慶會用人,是個幸運兒。


清水空流


題主真以為明朝中後期皇帝就那麼好當?隆慶帝頂多算是無為而治,做個國家禮儀上合格的皇帝而不是事事插手親力親為,在題主眼裡就成了窩囊無能?要是他算窩囊無能,無為而治的漢文帝,新政功敗垂成的宋仁宗都算窩囊無能。

隆慶皇帝

很多人批評明朝中後期皇帝不如前期強勢,立下明太祖明成祖的偉大功業,這其實是過分苛責了。前幾個皇帝為所欲為,完全是因為王朝制度草創,官僚集團對權力的把控沒後來那麼大,對皇帝的限制也就談不上。等到官僚系統穩定了,皇帝想為所欲為就形同胡鬧。比如明武宗和官僚系統不對付,下江南建豹房,勞民傷財;隆慶他爹嘉靖皇帝也和官僚系統不對付,寵信任用嚴嵩,還不是造成貪汙腐敗,民怨沖天。你倒是想任性,老百姓受苦啊。

那麼這個時候皇帝的職責是什麼呢?自然是做天下的表率,維持國家道德和禮儀上的運行就可以了,再偉大一點可以為國家發展提供一些原則,你要他們插手具體事務?太瑣碎,太耗費精力,成長在深宮裡的皇帝也不一定能做的好,交給內閣大臣們幹這些事就好。

做天下的表率,維持帝國的道德和禮儀可不是如題主說得那麼輕巧,要不然隆慶他兒子萬曆皇帝也不會長達幾十年不上朝了。這些禮儀任務也很繁重,夠他忙活的了。《萬曆十五年》裡面是這麼寫的:

“祭天地、祖廟、慶元旦、賞端陽。接見外國使臣、解職退休和著有勳勞的官員。檢閱軍隊,頒發戰旗,並在一次戰役獲得勝利以後接受‘獻俘’……每年陰曆的十一月,皇帝要接受下一年的日曆,並正式頒行於全國。它的頒行,使所有臣民得到了天文和節令的根據,知道何時可以播種穀物,何田宜於探訪親友。翰林院官員們的集體著作,例如《實錄》之類,也在香菸、樂隊的簇擁下,恭呈於皇帝之前。書籍既經皇帝接受並加批覽,就成為“欽定”,也就是全國的唯一標準。”

這些活幹一年兩年容易,幹幾年每年都如此枯燥、繁瑣、正襟危坐就不容易了。你看明武宗就受不了,鬧著要出去打仗,下江南玩,明顯是受不了這種枯燥的皇帝生涯。萬曆皇帝也是,覺得無聊就乾脆不上朝了。隆慶帝能堅持個六年勤勤勉勉,就比他兒子強太多了,稱不上窩囊無能。

具體事務都交給大臣幹其實也是聰明的做法,他們從地方上出身,比較熟悉具體事務,而且結果上看做的也不差。比如高拱主持軍事變革,西北方向抑制了俺答汗進一步侵略,東南方向上緩和了倭寇的進攻,東北方向上壓制了女真人,可以說是很成功了。隆慶開關則打開了國門,也適當減輕了倭寇的侵害。張居正也在隆慶朝嶄露頭角,化解了俺答汗進攻大同的陰謀。可見隆慶皇帝知人善任,能做到這一點,也稱不上窩囊無能了。

張居正

總之,隆慶皇帝知道自己水平一般,就安安心心做吉祥物並做好吉祥物,具體事情放手給大臣們幹,不折騰,這其實是天下之福,不是窩囊無能能概括的。


葉子評論


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48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兩位皇帝,嘉靖皇帝是萬曆皇帝的祖父,祖孫二人在位時間共計93年,而嘉靖與萬曆兩位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間的隆慶是怎樣的存在,卻很容易受史家忽略,這跟他在位時間短有關,明穆宗隆慶皇帝在位僅六年,性格忠厚溫順,沒有像乃父以及兒子那般富有個性。

那麼,低調的隆慶皇帝果真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皇帝嗎?隆慶皇帝在位時間雖然短,但卻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皇帝,在任上完成了兩項壯舉。第一件是調整對北方蒙古地區的政策,改變了明王朝與蒙古地區長期敵視的狀態,出現了有名的"俺答封貢",從此北方安定,邊貿互市繁興;第二件是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為中外貿易與交流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客觀來說,隆慶是一個忠厚溫順的中平帝王,雖然沒有其父親嘉靖那樣擁有超凡政治手腕,但能夠用人,聽得去意見,短短六年時間,革除了嘉靖時代的一些弊政,能夠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能臣做出一番壯舉,實為難得。但很可惜,他同時也是一位較為軟弱,好色的帝王。本來身體就不好,因縱慾過度,僅在位六年就過世。如果他在位時間更長一些,萬曆能夠在青壯年接手大明帝國,能有更多時間去成長,或許不至於養成叛逆、任性的性格,大明王朝可以走得更穩健一些。


生說


《道德經》對統治者分幾等的描述,此君顯然是上者:

太上,不知有之;

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

其次,畏之;

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

其次,侮之。

更次的統治者,人民輕蔑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最好的統治者是多麼悠閒。他很少發號施令,事情辦成功了,百姓並不歸功於統治者,老百姓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用戶5128794433335


悲催的皇帝,在位六年,貪戀酒色。也有可能是長期壓抑

,心裡變態。他是嘉靖帝的三子,大哥早夭,二哥剛當上太子就沒了,按理說他是名副其實的太子,但是父親嘉靖帝信教,“二龍不相見”,致使他一天也沒有當過太子。嘉靖帝又喜歡他的弟弟和弟弟的生母盧妃,而不喜他以及他的生母杜康妃,原因只是大臣們都請願他當太子。所以朱載垕當裕王時日子並好過,遠不如弟弟景王朱載馴,幸好不久景王沒了,他才成了唯一的皇子。因為嘉靖帝的不待見,甚至是壓制,朱載垕生母最後一面都沒見到,生了兒子也不敢告訴父親,導致先後沒了兩個兒子 ,一個王妃,第三個兒子,未來的萬曆皇帝,在他登基時才有了名字。
因為長期的壓抑,偽裝,憋屈,使朱載垕恨自己的父親,登基之後他全面否定了嘉靖朝的國策,當然這在大臣看來是一個明君,當然好景不長,朱載垕不喜歡國事,很懶,只想到自己剋制了三十年,終於當上皇帝,只想玩樂放縱,朱載垕是平庸有點昏庸的皇帝,他的政績只有兩點,一是處理了與蒙古的關係,使得邊關少了許多戰事。二是能夠採納大臣的意見。高拱,張居正是他在裕王府的舊臣,是他所信任的,還有徐階,高儀。

因為自身的經濟,朱載垕早早地就立了太子,並且很重視對太子的教育,選了張居正作為太子的導師。當然隆慶帝也早早地吧皇位給了太子。
朱載垕好色,但是並不喜愛他的皇后陳氏。陳皇后是他的繼妃,朱載垕當了皇帝后封了皇后,無子,因勸諫朱載垕少女色,而被以多病移居別宮,大臣上奏,朱載垕也沒皇后回來,由朱載垕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他沒有憎惡自己的皇后,但也沒有多少喜歡,倒是萬曆皇帝對於嫡母很尊敬,小時候每天都和生母給皇后請安,陳皇后也很喜歡萬曆。
歷史對朱載垕的評價是謹慎,仁義,懶惰,好色 。我覺得朱載垕因為長期壓抑苦悶,一朝成為天子,大起大落,心智不正常了。最後也是因為“劫”後放縱,而斷送了自己的皇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