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xiaodi1990


明朝中期以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官僚行政制度,即使皇帝长期不上朝,这套体制也能照样运转。尤其是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基本不见大臣,以至于大臣们都习惯了这种没有皇帝的运转模式。突然有一天宣布要上朝,大臣们反倒觉得很奇怪。

隆庆帝之所以给人一种无能的感觉,正是仰仗了这种奇怪的统治方式。皇帝不用啥事都亲力亲为,自然会有贪图省心省力的心理倾向。有精力宁可放在性趣上,事情交给大臣去办就好了。所以,隆庆帝并不是无能,他只是比较识趣而已。



因为嘉靖给他留了一群人才,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这都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有这些人的辅佐,隆庆还需要自己干事吗?大明的成化朝也是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隆庆帝作为后生辈,这种前朝的教训必须要避免。所以他才会知人善任,尽可能的放权,让人才发挥他们的才干。

其实隆庆皇帝和嘉靖是一样的,都不怎么见大臣。但是他对大臣很信任,这种信任不管是自己主观的,还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隆庆皇帝的做派都是最适合那个时代的。(皇帝能力不行就少掺和事)



至于隆庆帝在位时期为什么会取得一种中兴的局面,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发展规律上研究这个问题了。

因为,古代社会的进步是停滞的。所谓的中兴无非就是两种情况:

第一,建立在废墟之上。这个很好理解,凡是改朝换代或者大规模的起义后,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无主荒地。人少地多,老百姓都忙于种地造娃儿,人人有饭吃。社会自然就稳定了,国家自然也就富裕了。

第二,改革。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古代的土地私有,长时间的和平必然会导致土地的大量兼并。穷人增多,朝廷的收入就会降低。朝廷为了自救,只能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这就会再次刺激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形成新的盛世局面。

隆庆时期的中兴盛世,就属于第二种。因为经过宪宗、孝宗、武宗以及嘉靖四朝的发展,明朝的社会已经是一潭死水了,暮气太重,朝气不足。只要朝廷的改革不跑偏,就能刺激整个社会的朝气。明朝的仇英就经常画这种市井百姓的长篇画卷,从他的画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明朝当时的经济繁荣。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从结果来说,隆庆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在登基后做了四件事:

一,实行革弊施新。

革弊,一方面平反前一朝冤狱,因谏言而获罪的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另一方面是严惩方士,罢除斋醮,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施新,即整治吏治,奖廉惩贪。

说白了,就是改革嘉靖后期的一系列弊政。

二,抑止土地兼并。

一方面,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谓限田,另一方面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谓清田。缓解了明朝宗室对朝廷的财政负担。

三,开放海禁。

允许民间私人在海上自由贸易,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但还是要说清楚,隆庆时期的海上贸易主要还是官方贸易,民间贸易的体量并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南方。但是隆庆开关,确实赚了不少银子。

四,实现了明朝与北方蒙古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

历史上被称为俺答封贡,明朝用边境贸易换得与蒙古的和平相处。从隆庆之后,明朝和蒙古基本没有大的战事了。

实事求是的说,隆庆的四项改革,其实都不是什么很有难度的工程。只不过前朝皇帝们都是得过且过,把积弊都压倒了隆庆帝身上,不改不行了,属于顺势而为。真正的大改革,还是要看张居正在万历前期的改革。



总的来说,隆庆帝的一生,除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隆庆皇帝的亮点在于谦和,是明武宗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包括清朝在内)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的万历皇帝。大臣们被绑住手脚,得不到发挥空间。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

隆庆一朝虽然很短,只有六年。但是这六年里面,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由此也可见,当皇帝要么就是朱元璋这种有手腕的强势皇帝,要么就是隆庆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聪明皇帝。没有能力,还硬要找存在感的皇帝,是最可怕的。


Mer86


明朝隆庆帝是一个很有很有意思的皇帝,他处在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居中尴尬位置。他的父亲上任皇帝嘉靖整天想着羽化登仙,偏信妖道误国;他的儿子下任皇帝万历一辈子在对皇位与朝政蔑视乃至消极中度过。


(隆庆)

唯有他,虽然当皇帝不久只有短短六年,但是却做出了他父亲和儿子乃至历朝历代大多数皇帝终其一生都实现不了的隆庆盛世,干出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的政绩。

那么,他是如何开创了隆庆盛世呢?

隆庆帝本为嘉靖第三子且为庶出,但是因为他前面两个哥哥相继死去才按次轮到他登基。这里不得不说隆庆能当皇帝开创隆庆盛世一定程度还得感谢当初蛊惑嘉靖说“

二龙不得相见”的妖道陶仲文。

最开始,嘉靖长子不过两个月就夭折了,陶仲文向嘉靖献言“二龙不得相见”。后来嘉靖又有了三个儿子,为避“二龙不相见”的讳,整整十几年,直到隆庆三兄弟要念书从礼了,嘉靖才见了他们。但是不久,次子朱载壑又邪门的死了。于是嘉靖对那句妖言就更深信不疑了。一直等到去世托孤前嘉靖才见了隆庆一面,传位给他。



(嘉靖)

此前,父子不相见的十几年里,隆庆一直作为裕王的身份在宫外裕王府待着。

恰恰也是这段时间,隆庆在百姓之上,皇权之下,得以自由穿梭于皇城内外与民间,得以充分了解民生疾苦与吏治腐败、大明各种矛盾与南倭北虏的危机,也清楚知道朝廷到底是哪些人在祸国殃民。

等到后来凭着这份了解,他登基后才能革弊施新,拨乱反正,事情做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不至于被群臣玩得团团转,短短六年时间便又开创了一个盛世。 如果不是陶仲文那句话,嘉靖怕是早就把他作为储君束缚宫中了。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驾崩,传位裕王(隆庆)。 隆庆一上台,马上就把祸祸了他们父子十几年不得相见的那帮道士宰了,然后便撸起袖子准备大刀阔斧的干。

首先是新政上革弊施新。

隆庆把嘉靖年因谏言获罪的一班大臣赦免,起用海瑞这样的国之利器。

(海瑞)

因冤而死的给他们平冤发抚恤金,没死有能的委以重用。民生上直接免除父亲生前民间所有欠赋乃至自己隆庆次年的一半赋税。人事上把之前自己在民间早就看不惯的贪官污吏都给搂了,任用重用海瑞、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一批国之贤臣、能臣辅助理国、治国,真正做到了陟罚臧否,贪则罚,廉则赏。



(张居正)

其次是经济上隆庆开关。

嘉靖年曾经东南沿海倭寇肆虐作乱为保百姓安生才闭关。等到隆庆年时,戚继光等一班海防将臣已经基本上将倭寇扫除殆尽。此时,福建巡抚谏议隆庆开关通商以与海外国家互通有无,增加大明财政收入。有学者统计,隆庆开关直接导致1567至1644年七十七年时间外国将近三亿两白银流进了大明的口袋。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在国外可一直都是奇货可居啊!

正是强大的经济推动了隆庆的盛世。

(戚继光扫倭)

最后是军事上南通北联。

东南沿海扫除了倭寇大明便开始与国外通海商;北面隆庆在隆庆五年三月下令执行了之前与北面蒙古通贡互通有无的协议,答应封俺答为王,直接结束了大明与蒙古两百多年来刀戈不断的局面,握手言和。

史书上乃至不少史评家都纷纷评价隆庆才能卓著,短短六年就做到了他的父亲、儿子乃至中国大多数皇帝做不大的隆庆盛世,当得上英明君主的称谓。

(外贸商船)

但是,就像他父亲信道一样,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都会有缺点。

所谓食色性也,隆庆不好于食,倡导节衣缩食,却沉溺于色,经常与后宫皇妃折腾得第二天上不来朝,而且纵欲无度,时常将壮阳之药食之如饭。



隆庆六年即1572年,隆庆帝终因纵欲过度而油尽灯枯,精气泄尽,一命呜呼。

一代英主昙花一现就匆匆历史舞台,轮到万历粉墨登场。


不书公子


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

朱载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嘉靖十八年被封为裕王。16岁时,因他的母亲杜康妃不受朱厚熜喜欢,自己又不是长子,所以就住到了宫外裕王府。

在裕王府生活的13年里,虽然没有得到朱厚熜的宠爱,对朱载垕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远离了朝廷纷争,深入了百姓底层,使得朱载垕能清楚地看到嘉靖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冷静地分析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嘉靖朝的奸臣专权,吏治腐败,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体验。这些认识对于朱载垕即位后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载垕剧照)

《明史》对他这段时间的评价是:“端拱寡营,躬行俭约。”

嘉靖帝去世后,朱载垕继承了皇位,在朱载垕六年的帝王时间里,他依靠众多贤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新政,一扫嘉靖后期的颓势,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史称“隆庆新政”。

首先,朱载垕整顿吏治。

朱载垕刚即位就立即纠正了嘉靖朝的弊政,为嘉靖朝因敢于直谏而获罪的大臣平反,释放并重用这些人,“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其中一身正气的海瑞就被官复原职。

同时,严厉惩治了备受世宗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人,禁止斋醮等一切道教仪式,拆除跟道教仪式有关的一切题字或匾额,废止因道教而设的织造及采买。

朱载垕还着力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扩大了监督范围,将王府的官员也纳入了监督之列。大力倡导廉政,奖廉罚贪,对敢于贪腐的官员一律下狱问罪,“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

经过朱载垕的努力,在隆庆初年就一举扭转了腐败的吏治,营造了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隆庆新政”)

其次,朱载垕大胆放权。

朱载垕执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垂拱而治。他善良仁厚,特别信任和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凡属国家大事,均交朝堂诸大臣商议,即使大臣争得面红耳赤,朱载垕仍不发一言。

朱载垕六年的执政过程中,他只召见过两次阁臣,但也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至于大臣们都觉察不到朱载垕的存在,甚至还要精心为他设计和安排一些盛大的活动,邀请他出席,为他树威。

第三,朱载垕开放贸易。

隆庆元年,朱载垕宣布解除海禁,开放港口,允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将其合法化。设置了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规范私人海外贸易,收缴税赋。

这一系列的措施,史称“隆庆开关”。

(张居正剧照)

这些做法不但遏制了民间非法走私的现象,还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税收。在朱载垕实施“隆庆开关”后近80年的时间里,明朝通过海外贸易得到的白银总数达到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第四,朱载垕实行和平外交。

隆庆四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因内部权力争斗,其孙投奔明朝避祸。俺答屯兵明朝边境,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朱载垕听从张居正的建议,派出使者和俺答谈判,最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制止了一场战争。

俺答还主动提出纳贡并开通官方贸易,朱载垕答应了俺答的要求,并封俺答为顺义王。

第五,朱载垕强化边防。

朱载垕重用谭纶、戚继光等人,封谭纶为蓟辽总督,负责修建了居庸关到山海关的3000多个防御台,加固了长城的工事,极大地强化了东北防线。同时,强化军队管理,严格训练士兵。在整个隆庆年间,北方边境安定,蒙古不敢来犯。

(朱载垕纵情声色)

但朱载垕在位期间懒于朝政,纵情声色犬马,不但服用大量春药,还将后宫里各种物件都绘上美女。

由于长期浸淫在成堆的女人里,朱载垕终于不堪折磨,一病不起,36岁就去世了。

纵观朱载垕执政的六年,不能说他窝囊无能。他之所以能有“隆庆新政”,关键一点是他懂得识人用人,并大胆放权,将大臣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张生全精彩历史


隆庆帝虽然能力有限,但是确实是一个深谙帝王之道的人,并且识人用人的能力超过寻常帝王。可以说隆庆帝一辈子只做了一件有用的事情,然后自己就安安心心的过舒适日子了,全部的政事都被他托付给了三大臣,而隆庆只是听听结果,发发诏书,盖盖章。但是正是这种他人所没有的用人能力,使得隆庆确实创造了一个盛世。

首先就是隆庆帝是个仁慈的帝王,知道民间的疾苦,这自然与他早年的经历分不开。因为不受嘉靖待见,隆庆一开始是裕王,可以说隆庆的性格温和,舍得花时间去体察民情。正是早年形同流放的经历,使得隆庆发誓要给百姓安定的日子。这样的仁义之君克不多得,虽然隆庆确实是才能有限。

隆庆登基之后,知道自己治国理政能力有限,于是干脆直接交给了那些有才能的大臣,丝毫不猜忌他们,仅仅是这一点上,隆庆超过了历代明朝君主。隆庆登基之后便废除了嘉靖年间的恶政,启用了大批被严嵩打压的官员,其中就有改革派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正是这三人奠定了一个盛世。并且在处理同蒙古的关系时,隆庆也能够妥善处理,减少了边境的战事,隆庆也算是能屈能伸的帝王。只不过隆庆毛病还是挺多的,他把一切都交给了大臣们,自己直想过安生日子。可以说隆庆有一种小老百姓的心理,他重视太子的培养,就是为了早早的把皇位交给太子。或许对于隆庆来说,帝王之位来的非常突然,以至于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自己该怎么样。


小司马迁论史


隆庆窝囊吗?我倒不这么认为。朱载垕庙号穆宗,布德执义曰穆,可不是窝囊无能之辈能获得。

作为嘉靖的三子,隆庆既非长子,又非嫡子,自小不受嘉靖待见,封了个裕王,然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朱载垕对于民情有了较深的了解。即位后的朱载垕,废除了嘉靖年间的恶政,启用了大批在嘉靖和严嵩时候受到打压的大臣,最为典型的有三个人:徐阶,高拱,张居正。


如果光从个人能力来说,这个三人组可能是大明王朝历史能力最强的三人组,正是这三人组完成了隆庆新政。

徐阶能在严嵩的压制下反制严嵩父子,能力自不必多说。徐阶继任首辅后,大力革新,废除弊政,让大明朝有了起色。说起徐阶这个,最牛逼的地方还是在推荐了高拱和张居正入阁。高拱与徐阶素不合,但是徐阶没有因为这个打压高拱,让高拱得以发挥才能。高拱同样也是能力超群,干掉徐阶后,高拱并没有胡作非为,而是继续励精图治,一手促成了隆庆议和,让大明朝得以修养生息。至于张居正,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能力尚在徐高二人之上,不仅是隆庆新政的缔造者之一,更是万历新政的缔造者,差点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深陷泥潭的大明帝国。


实话实说,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三人在个人私德方面并不那么优秀,但是政治能力确实厉害。朱载垕的英明之处就在于放手让着这三个人去施展自己的才华,自己并不干预。

很多人说朱载垕又傻又懒,实则不然。这个看似窝囊的帝王,其实很厉害。论政治,他确实比不上徐高张三人,但是他能够让这三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这一点不简单。

“通便合宜,大弘新化”,朱载垕做到了。


小镇月明


幸运,首先是幸运,大明三大名臣都让隆庆赶上了。高拱在隆庆当裕王时候就是潜邸之臣,高拱一辈子没孩子,真的把没有父爱的隆庆当自己的孩子,精心培养(当然培养的真不咋地)。徐阶和严嵩斗了半辈子,可谓政治经验丰富。张居正大明的未来之星。三大政治巨头齐聚隆庆一朝,真是隆庆的幸运。

隆庆学识浅薄,没有政治历练,造成他无法掌控朝局,只好放任自流。隆庆的最大特点是,不干预内阁事务,只要内阁同意,他就同意。隆庆也许不会,但他知道谁能做好这就可以。隆庆生性宽厚,这在大明的皇帝中很少有。也极少处置大臣,使得隆庆一朝,大明的官员很有些人格和体面。

三大名臣基本上也能充分协作。仅隆庆开关一项,就给国库带来数百万白银。给日后张居正的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让殷茂卿平定广西叛乱,并不因为殷茂卿是大贪污犯而不用。也充分显示了隆庆的务实。

可以说幸运的隆庆遇见了大明的人才大爆发。隆庆一朝是大明中后期最发达的时代。只能说隆庆会用人,是个幸运儿。


清水空流


题主真以为明朝中后期皇帝就那么好当?隆庆帝顶多算是无为而治,做个国家礼仪上合格的皇帝而不是事事插手亲力亲为,在题主眼里就成了窝囊无能?要是他算窝囊无能,无为而治的汉文帝,新政功败垂成的宋仁宗都算窝囊无能。

隆庆皇帝

很多人批评明朝中后期皇帝不如前期强势,立下明太祖明成祖的伟大功业,这其实是过分苛责了。前几个皇帝为所欲为,完全是因为王朝制度草创,官僚集团对权力的把控没后来那么大,对皇帝的限制也就谈不上。等到官僚系统稳定了,皇帝想为所欲为就形同胡闹。比如明武宗和官僚系统不对付,下江南建豹房,劳民伤财;隆庆他爹嘉靖皇帝也和官僚系统不对付,宠信任用严嵩,还不是造成贪污腐败,民怨冲天。你倒是想任性,老百姓受苦啊。

那么这个时候皇帝的职责是什么呢?自然是做天下的表率,维持国家道德和礼仪上的运行就可以了,再伟大一点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一些原则,你要他们插手具体事务?太琐碎,太耗费精力,成长在深宫里的皇帝也不一定能做的好,交给内阁大臣们干这些事就好。

做天下的表率,维持帝国的道德和礼仪可不是如题主说得那么轻巧,要不然隆庆他儿子万历皇帝也不会长达几十年不上朝了。这些礼仪任务也很繁重,够他忙活的了。《万历十五年》里面是这么写的:

“祭天地、祖庙、庆元旦、赏端阳。接见外国使臣、解职退休和著有勋劳的官员。检阅军队,颁发战旗,并在一次战役获得胜利以后接受‘献俘’……每年阴历的十一月,皇帝要接受下一年的日历,并正式颁行于全国。它的颁行,使所有臣民得到了天文和节令的根据,知道何时可以播种谷物,何田宜于探访亲友。翰林院官员们的集体著作,例如《实录》之类,也在香烟、乐队的簇拥下,恭呈于皇帝之前。书籍既经皇帝接受并加批览,就成为“钦定”,也就是全国的唯一标准。”

这些活干一年两年容易,干几年每年都如此枯燥、繁琐、正襟危坐就不容易了。你看明武宗就受不了,闹着要出去打仗,下江南玩,明显是受不了这种枯燥的皇帝生涯。万历皇帝也是,觉得无聊就干脆不上朝了。隆庆帝能坚持个六年勤勤勉勉,就比他儿子强太多了,称不上窝囊无能。

具体事务都交给大臣干其实也是聪明的做法,他们从地方上出身,比较熟悉具体事务,而且结果上看做的也不差。比如高拱主持军事变革,西北方向抑制了俺答汗进一步侵略,东南方向上缓和了倭寇的进攻,东北方向上压制了女真人,可以说是很成功了。隆庆开关则打开了国门,也适当减轻了倭寇的侵害。张居正也在隆庆朝崭露头角,化解了俺答汗进攻大同的阴谋。可见隆庆皇帝知人善任,能做到这一点,也称不上窝囊无能了。

张居正

总之,隆庆皇帝知道自己水平一般,就安安心心做吉祥物并做好吉祥物,具体事情放手给大臣们干,不折腾,这其实是天下之福,不是窝囊无能能概括的。


叶子评论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嘉靖皇帝是万历皇帝的祖父,祖孙二人在位时间共计93年,而嘉靖与万历两位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间的隆庆是怎样的存在,却很容易受史家忽略,这跟他在位时间短有关,明穆宗隆庆皇帝在位仅六年,性格忠厚温顺,没有像乃父以及儿子那般富有个性。

那么,低调的隆庆皇帝果真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皇帝吗?隆庆皇帝在位时间虽然短,但却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皇帝,在任上完成了两项壮举。第一件是调整对北方蒙古地区的政策,改变了明王朝与蒙古地区长期敌视的状态,出现了有名的"俺答封贡",从此北方安定,边贸互市繁兴;第二件是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客观来说,隆庆是一个忠厚温顺的中平帝王,虽然没有其父亲嘉靖那样拥有超凡政治手腕,但能够用人,听得去意见,短短六年时间,革除了嘉靖时代的一些弊政,能够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能臣做出一番壮举,实为难得。但很可惜,他同时也是一位较为软弱,好色的帝王。本来身体就不好,因纵欲过度,仅在位六年就过世。如果他在位时间更长一些,万历能够在青壮年接手大明帝国,能有更多时间去成长,或许不至于养成叛逆、任性的性格,大明王朝可以走得更稳健一些。


生说


《道德经》对统治者分几等的描述,此君显然是上者:

太上,不知有之;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

其次,畏之;

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

其次,侮之。

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并不归功于统治者,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用户5128794433335


悲催的皇帝,在位六年,贪恋酒色。也有可能是长期压抑

,心里变态。他是嘉靖帝的三子,大哥早夭,二哥刚当上太子就没了,按理说他是名副其实的太子,但是父亲嘉靖帝信教,“二龙不相见”,致使他一天也没有当过太子。嘉靖帝又喜欢他的弟弟和弟弟的生母卢妃,而不喜他以及他的生母杜康妃,原因只是大臣们都请愿他当太子。所以朱载垕当裕王时日子并好过,远不如弟弟景王朱载驯,幸好不久景王没了,他才成了唯一的皇子。因为嘉靖帝的不待见,甚至是压制,朱载垕生母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生了儿子也不敢告诉父亲,导致先后没了两个儿子 ,一个王妃,第三个儿子,未来的万历皇帝,在他登基时才有了名字。
因为长期的压抑,伪装,憋屈,使朱载垕恨自己的父亲,登基之后他全面否定了嘉靖朝的国策,当然这在大臣看来是一个明君,当然好景不长,朱载垕不喜欢国事,很懒,只想到自己克制了三十年,终于当上皇帝,只想玩乐放纵,朱载垕是平庸有点昏庸的皇帝,他的政绩只有两点,一是处理了与蒙古的关系,使得边关少了许多战事。二是能够采纳大臣的意见。高拱,张居正是他在裕王府的旧臣,是他所信任的,还有徐阶,高仪。

因为自身的经济,朱载垕早早地就立了太子,并且很重视对太子的教育,选了张居正作为太子的导师。当然隆庆帝也早早地吧皇位给了太子。
朱载垕好色,但是并不喜爱他的皇后陈氏。陈皇后是他的继妃,朱载垕当了皇帝后封了皇后,无子,因劝谏朱载垕少女色,而被以多病移居别宫,大臣上奏,朱载垕也没皇后回来,由朱载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没有憎恶自己的皇后,但也没有多少喜欢,倒是万历皇帝对于嫡母很尊敬,小时候每天都和生母给皇后请安,陈皇后也很喜欢万历。
历史对朱载垕的评价是谨慎,仁义,懒惰,好色 。我觉得朱载垕因为长期压抑苦闷,一朝成为天子,大起大落,心智不正常了。最后也是因为“劫”后放纵,而断送了自己的皇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