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龍蝦發電,這種漁光互補太賺了

浙江省長興縣洪橋鎮古龍村首批光伏電板下養大的小龍蝦已經上市了。

用小龍蝦發電,這種漁光互補太賺了

該村“漁光互補”項目佔地500畝,水上發電,水下養殖,2018年5月開始,首批投放的小龍蝦開始打撈上市,預計產量可達1.8萬斤。

項目養殖的小龍蝦以投放的水草為食物,而且因為上方的光伏板遮擋降溫,養殖週期可以延長,收益也比一般水塘要高。水面上方的光伏板年發電量可達1900萬千瓦時,全部併入國家電網,每年還可獲得售電收入1000多萬元。

“漁光互補”是利用魚塘廣闊的面積,在上面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來發電,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贏。

養殖戶介紹說,您可別小瞧了這種漁光互補的新模式,水上建光伏電板,水下養蝦,一地兩用,集約又高效。到了夏季,氣溫節節攀升,這些光伏電板還能給小龍蝦撐起一把“遮蔭傘”。小龍蝦既能乘涼,也能接受陽光,住得好吃的也飽,還給水上的光伏電板提供了空間,節省了土地成本,光伏發電項目併入國家電網以後,又是一筆收入。

用小龍蝦發電,這種漁光互補太賺了

對養殖戶來說,好處首先是給漁民帶來額外的光伏發電收益,使養殖附加值成倍增加。同時光伏發電還能為魚塘的增氧機、水泵等設備供電,多餘的電還可以按照脫硫電價賣給電網。

其次,減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水質。池塘上面的太陽能電池板遮擋了一部分陽光,讓水面藻類光合作用降低,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藻類的繁殖,提高了水質,為魚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第三,降低水面溫度,減少水份蒸發,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遮陽,魚蝦在酷夏被曬死的概率大大降低,延長養殖季節長度。

“漁光互補”的做法不算新鮮,在日本早已頗為普通,據索比光伏網不完全統計,早在2016年7月前,我國江蘇南通、寧夏常信、安徽天長等多地也已有23個項目先行先試,但由於當時光伏發電設備價格較高,對普通農戶來說,收回成本的週期可能長達7-8年,對推廣造成一定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