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砵仔糕: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懷集砵仔糕: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冬日下午的暖陽,映射著我在懷城的大街小巷尋覓缽仔糕的腳步。幾經周折,找到了知情人,在他的帶領下,我去到了育秀社區第二經濟合作社“打鐵羅”寨,在進入觀塘村的路口不遠處,看到了一個賣粽子、發糕和缽仔糕等小吃的流動攤檔,喜出望外,馬上提起照相機按下拍攝鍵“咔嚓咔嚓”了幾下,把僅有的幾個缽仔糕“裝進”鏡頭裡。接著迫不及待地詢問女攤主。“我們夫妻倆結婚後不久便幹起了這行,我丈夫還在裡面磨著米漿呢。”頭上掛著幾縷銀絲的婦女回答說。

我們走進屋裡,一股濃烈的酒糟味撲鼻而來,只見一位60多歲、個子不高、背有點駝的老頭子,白髮零散地分佈在他的頭頂和兩鬢,臉上留下一道道歲月刻磨的皺紋,身體尚是硬朗,胸前披著一件圍裙,正用電磨磨著米漿。

他叫羅鎰,是懷城缽仔糕創始人之一,今年66歲。1978年,他毅然決然放棄本村世代從事打鐵的傳統行業,改行賣缽仔糕這門小生意來維持生計。他可算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創業的人,夫妻倆四十年如一日,每天下午磨米漿,凌晨兩點鐘起床蒸糕,天亮後就用大籮筐挑著缽仔糕到街邊、學校門口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售賣。

懷集砵仔糕: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四十年間,斷斷續續也有七八戶人家在懷城街頭售賣缽仔糕的,這一群在農豐路、向群路、紅旗路和中小學門口賣砵仔糕的小商販,曾是那些年代懷城街頭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但自始至終堅持下來的只有羅鎰一家。憨厚老實、勤勞儉樸的羅鎰做這門小生意一直堅持到了今天,實屬難能可貴。“最好生意的時候要數1997年前後,當時一天就能賣出1300個左右。那個時候我家剛好建兩棟樓房,建築工人每天的工錢是25元,我一天賣的錢也足夠付給四個大工的工錢,其實這門小生意還是挺賺錢的,知足常樂嘛。”羅鎰笑眯眯地說。

“幹這行確實是比較辛苦的,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之前我的妹妹與她的小姑也曾經幹了20年,早些年他們已經不再幹了。現在這門生意也不像以前那樣好做了,除了人們選擇的小吃類品種繁多之外,還有是商業化時代經營行為不斷規範,我們就不能在街邊隨便擺賣了,再加上瓦砵已經沒有缸瓦廠生產了,現在我家僅剩一百多個小瓦砵了。”羅鎰說道。

傳統的缽仔糕是廣東的特色小吃之一,首創於廣東省台山縣 ,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但懷城地道的缽仔糕是有別於廣東其他地方的缽仔糕的。懷城的砵仔糕,盛蒸的器皿為泥胚燒製而成的缸瓦容器,瓦砵為圓形,直徑10釐米,深4.5釐米。砵仔糕以粘米為原料,用酒餅作發酵的媒,先是用熟飯混拌酒餅粉沫發酵,隔夜後它就會發酵成酒糟飯,然後把清洗乾淨後且浸泡了兩三個小時的大米,拌以發酵後的酒糟飯,一起放進磨漿機(過去是用人工推石磨研米漿的)加適量的水後磨成稀稠的米漿,磨出來的米漿放置十個小時左右,再勺進瓦砵,把瓦砵裝在蒸籠隔水蒸煮半個小時左右,缽仔糕就發冒成型了。

羅鎰蒸煮出來的缽仔糕同樣有別於其他人,其他人做的砵仔糕糕面平滑、糕體內部氣孔是橫向且發冒得非常綿軟,而他蒸煮出來的糕面是不太平滑的,糕體內部的氣孔是豎向的,因此他蒸煮出來的缽仔糕清香撲鼻,吃起來有粘韌性(筋道)而不粘牙。交談中,羅鎰臉上始終流露著對孩子般可親的笑容,怪不得那些人都喜歡吃他製作的砵仔糕。

記得,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城鎮中學(今一中初中部)讀初中的年代,每天上午,賣砵仔糕的五六個商販都會蹲守在校門口外售賣。下課鈴一響,同學們一窩蜂似的擠向學校門口,隔著鐵門的闌珊購買那個年代唯一的美味特色小吃。

懷集砵仔糕: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阿姨,我要一個砵仔糕,多抹點花生油啊!”

“阿伯,我也要一個,多放點辣椒醬呀!”

“阿婆,能多給三支竹籤我嗎?”

同學們七嘴八舌都嚷著要買砵仔糕,課間短短的十分鐘,動作麻利的商販們都應接不暇,忙個不停。

有的把一塊砵仔糕分成四份,四個同學圍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著吃;有的端著砵仔,大口大口地著吃。同學們邊吃邊交流著味道的迥異,邊吃邊聊著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樂也融融。學校門口的整片區域,都蒸騰著砵仔糕散發出來獨特的濃郁香氣。

許多時候,從農村出來且家庭經濟拮据的我,只有眼巴巴地看著他們灑脫地品嚐那夢寐以求的美食。當口饞的時候,只有想方設法從伙食費裡省下一毛錢,我也湊個熱鬧,幫趁一下那些商販,買一個來嚐嚐鮮,先是在糕面上抹上一層花生油,撒上幾粒芝麻,澆上辣椒醬,然後拿著竹籤輕輕在缽仔邊繞圈一挑,再把糕體劃為四份,用竹籤插進糕體,掀起來送進口中,慢嚼細嚥,幸福的味道似乎在口腔中久久迴盪。可以說,那個年代,能吃上砵仔糕,就好像擁有了整個世界的幸福,開心得讓人合不攏嘴,怎麼也捨不得擦拭砵仔糕沾在嘴角邊的油跡。

懷城砵仔糕的味道,不知存放在了多少代在懷城唸書的孩子們的味覺記憶裡。只是現在街邊、學校門口已經很難找到缽仔糕的蹤影了。

有人賦予缽仔糕寓意道:“為人在世,除了上善若水,還要虛懷若谷。”頗有感觸良。砵仔糕,以瓦缽盛而蒸之,米香味濃郁,爽脆嫩滑,兒時物質匱乏年代的幸福味道,或許由此衍生。

懷集砵仔糕: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聊畢,羅鎰領我們走到他家門口的攤檔,從蒸籠裡拿出幾個熱騰騰的砵仔糕給我們品嚐。這時,一抹殷紅色的夕陽照在西山上,湛藍湛藍的天空浮動著大塊大塊的白色雲朵,它們在夕陽的輝映下呈現出火焰一般的嫣紅。透過攤檔上方的屋頂向西邊望去,彷彿看見在空中飄動的那朵白雲,就像我剛從瓦砵裡掀起的糕,在雲朵上面的那一抹殷紅色,就像我剛抹在糕面上的辣椒醬。嘗著嘗著,砵仔糕的幸福味道還在我口腔裡來回繚繞之時,那夕陽映照下的炫麗天空不久便被徐徐降臨的夜幕籠罩起來了。

懷集砵仔糕: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