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在溫州這裡爲什麼特別能生長

方圓儀表在遷入龍灣永興南園小微園後,年產值增速保持10%以上,成功加入規上企業的行列;中富電氣入駐樂清智能電氣小微園,廠房從原來的1600餘平方米擴至10300餘平方米,一舉完成技術改造並引入三位高端人才;浙江可得電子公司年初剛落戶萬洋眾創園,預計今年產值就可同比增長4倍……

這一個個不斷突破自我、蝶變升級的故事,每天都在溫州小微企業園裡上演。溫州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眾多小微企業的高質量成長。早在2013年,市委市政府就率全省之先啟動小微企業園建設,並連續實施兩輪三年行動計劃,有力地撬動起工業經濟提質增量。

為深入推進小微企業園建設提升和“低散亂”整治工作,前天,全省小微企業園建設提升暨“低散亂”整治現場考察活動在溫州舉行。由全省各地黨委政府負責人組成的考察團200多人,先後走訪我市平陽縣萬洋小微園、瑞安市閣巷高新產業小微園、龍灣區空港新區小微園集群、樂清市智能電氣小微園等,重點考察“低散亂”整治、小微企業園開發建設和管理運營等內容,探尋溫州小微園建設的特色和亮點、感受溫州小微企業的轉型和蝶變。

走現場——

四大考察點各有特色

“溫州做法”可借鑑

前天的現場考察分南北兩路同時進行。南路考察團首個參觀點為位於平陽縣濱海新區的萬洋小微園,隨著汽車緩緩駛入,一幢幢現代化的標準廠房進入視野,以工業地產模式建設的平陽萬洋小微園是全省單體最大小微園,佔地866畝,一期工程已交付使用,入駐企業117家。

致力於打造企業創業創新的沃土,還積極在產城融合上做文章,一路走來,萬洋小微園裡的農貿市場、員工宿合、人才公寓、中央食堂、物流中心、生活超市、鄰里中心等商務服務和生活娛樂及配套設施,讓考察團耳目一新,考察團成員紛紛舉起手機為小微園拍照記錄。

小微企業在這裡為什麼特別能生長?隨著考察路線的推進,這一問題漸漸有了答案——在樂清智能電氣小微園,考察團成員針對“單獨供地、企業聯建”這一模式頻頻發問;在瑞安閣巷高新產業小微園,考察團對“孵化—加速—產業化”的全鏈條眾創體系紛紛點贊;在龍灣永興南園小微園,考察團對智慧安防系統的“智能化”頗有興趣……

“溫州小微園做得挺好。”來自杭州市拱墅區的參觀代表說,“特別是溫州小微園建設和運行模式上的創新之舉,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說經驗——

五個尺度嚴把企業入園

獎勵補助助力企業成長

從原先的低矮工棚到現今整潔寬敞且配套完備的園區,入駐樂清智能電氣小微園的奇躍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坦言:信心足了,動力也強了。該公司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企業投入技改資金600多萬元,一舉拿到政府補助70萬元,讓企業堅定了甩開膀子搞生產的信心,今年1-7月,其生產產值已超出去年全年產值600萬元。

建設小微園並不是簡單的工廠集聚,而是產業集優汰劣、動能新舊轉換的一大抓手和一個過程。基於這一深刻的認識,我市在小微園的運營管理上嚴把“入園關”,以“科技高度、投資強度、稅收貢獻度、兩化融合度、員工文化程度”五個尺度衡量入園企業。同時,通過落實“畝均論英雄”評價機制,推出引導企業上雲、上規、上機器、上智能的獎勵補助機制,確保小微園“小而不低”。

守住入園“門檻”,為的是淘汰落後產能;而對於優質產能,溫州則給予更多的“陽光雨露”——率全省之先推出工業廠房產權分割政策,允許企業單獨辦理不動產權證用於融資,幫助解決小微企業入園資金難題;引入“標準地”改革,實行限房價、限轉讓、限自持、限面積、搖號分配和封地價、競貢獻的“四限一搖一競”機制,促進小微企業“買(租)得起、搬得進、做得好”。

謀未來——

今年新增小微園25個以上

2020年產值達到700億元

一路行色匆匆,考察團代表們則表示收穫滿滿。麗水市蓮都區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豪說:“參觀之後感觸多、啟發深。溫州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好做法好經驗,走在了全省前列。”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市共規劃小微園142個,建成81個、竣工廠房面積1794萬平方米,入園企業2946家、產值547億元,走出了一條以小微園建設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於砥礪前行中再謀新篇。溫州小微園的下一個征程已經描繪——

規模再加碼。全力保障小微園建設用地,在上半年建成竣工186萬平方米的基礎上,確保全年新增小微園25個以上、竣工300萬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小微園產值達到700億元。

功能再優化。嚴格落實配套設施與廠房同步建設、標準化物業與竣工驗收同步啟動,進一步完善園區配套服務功能,努力把小微園建成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產業綜合體”。

質效再提升。認真落實“畝均論英雄”評價機制,建立“入園+技改”激勵機制,推動小微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確保到2020年全市小微園畝均稅收達到30萬元以上,力爭把小微園打造成為“隱形冠軍”“專精特新”、高成長型、高科技企業的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