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務」公開從「上牆」到「上網」

“三务”公开从“上墙”到“上网”

“三务”公开从“上墙”到“上网”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最好的監督。今年伊始,在自治區紀委監委的統一部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積極推動下,黨務、政務、村務“三務”公開工作在全區蘇木鄉鎮、街道社區、行政村(居委會)等農村基層組織全面推行,截至7月底,全區基層組織黨務公開率、政務公開率和村務公開率均達到90%以上,群眾的知情權得到了保障,監督渠道得到了拓寬,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得到了加強,“三務”公開成效初顯。在“三務”公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還需要主動適應形勢任務要求,從理念方式等各個方面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把公開工作引向深入。

“三務”公開要實現從“要我公開”到“我要公開”理念上的轉變。實踐表明,“暗箱操作”更容易滋生腐敗,權力失去監督必然產生腐敗。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防止權力任性、有效預防腐敗的可行舉措,不可或缺。多年來,一些地方存在少數村幹部“財務不清”“辦事不公”“作風不正”等問題,個別人甚至肆意妄為,貪佔徵地拆遷、涉農惠民、低保社保等專項資金,造成惡劣影響,激化、引發基層矛盾,這些問題絕大多數與權力運行不公開、不透明、缺乏監督制約問題相關。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人,而人的問題關鍵在思想。各級領導幹部不論權力大小、職務高低,一定要清醒的意識到,人民是權力的主人,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受到人民群眾的監督。只有把自己的權力和言行置於群眾監督之下,在“放大鏡”和“聚光燈”下行使權力,公開辦事,公開行政,才能順應民心,贏得信任和支持。同時公開是最好的監督,更是對幹部最好的保護。否則,基層黨務、政務、村務不公開,群眾不知情,“霧裡看花”,不明真相,難免人為地引發一些對立情緒和問題苗頭。實行公開,則是順應社情民意,實現幹部與群眾的雙向交流,暢通百姓的訴求渠道,擴大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對幹部來說更是一種保護。

“三務”公開要實現從“公開上牆”到“公開上網”系統上的升級。打破“暗箱操作”,必須把監督的鑰匙交給群眾,提高群眾監督的積極性。而信息獲取是實現群眾監督的先決條件,只有監督的渠道暢通,群眾監督才能更加有力。隨著農村人口進城務工、陪讀比率的日漸攀升,加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三務”公開的方式和方法亟待補充、跟進和提升。這就需要轉變思維,主動適應時代發展、形勢變化和群眾所盼,在保留宣傳櫥窗、公開欄、電子屏等傳統公開方式的基礎上,積極依託現代信息網絡查詢便、面向廣、功能齊的特點,推進“互聯網+監督”平臺建設,讓基層黨務、政務、村務由“上牆”公開的“1.0版本”升級為“上網”公開“2.0版本”。要依託門戶網站、手機微信端、有線電視端,將基層“三務”等各類事項全部納入公開平臺管理,全面及時上傳數據信息,使群眾足不出戶就能隨時隨地獲取各項信息,實現真公開、全公開、及時公開、公開到最大多數群眾。要積極推行網上服務、網上監督、網上評議,搭建村民與黨員幹部之間的信息直通車,讓群眾通過互聯網參與到村務管理和決策中,實現對本村人、財、事、權全方位立體式監督。要按照“橫向到部門、縱向到村居”的思路,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服務”,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農業、交通、民政等職能部門負責各自有關信息、數據的錄入和上網公開等工作,且一經發布不得隨意更改;紀檢監察機關負責監督落實,對敷衍塞責、公開不到位的現象,要求其期限整改、限期公開。

“三務”公開要實現從“簡單公開”到“多樣公開”內容上的變革。“三務”公開面對的對象是群眾,因此公開必須緊緊圍繞群眾的要求、呼聲、意願,把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事項、容易發生腐敗問題領域和環節的事項作為公開的重點,擠幹水分,拎出乾貨,讓群眾聽到最想聽到的,瞭解到最想了解的,堅決克服應付式公開、作秀式公開,做到“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要延伸公開範圍,從行政村公開向自然村組公開延伸、結果公開向過程公開延伸、規定公開向點題公開延伸,著力實現公開效果的最大化。公開一定要務實,全面詳實的公開涉農惠民政策、涉農部門職能職責、辦事項目、政務信息等,特別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專項資金,既公開資金撥付明細、被補助戶(人)的具體情況,又公開相應的政策法規,讓群眾看得清楚、用得明白。

“三務”公開從“上牆”到“上網”,既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更是必須達成的共識。只有搭上互聯網“快車”,“三務”公開才能真正架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才能真正使監督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廣大基層幹部要以新擔當、新作為、新姿態全身心投入到“三務”公開工作中,創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實,有效推動“三務”公開取得更大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