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堅毅,是一種品格,失敗不放棄,成功不放縱。

30年前,出身貧苦,成績優異的吳少軍放棄清華大學,考入軍校。30年後,完成人生錘鍊的他,從軍隊轉業離開,一頭扎進智能鎖領域,下海創業,成為行業翹楚。他的人生有過氣勢磅礴般的恢宏,亦有過滴水石穿般的靜謐。

在接受《商界》新媒體記者採訪時,吳少軍顯得沉穩而平靜。說話雖輕聲細語,但卻飽含深情與堅毅。無數榮譽與光環的加持,並沒有改變這個曾經從江西貧困家庭裡走出來的小夥子。感恩、務實、擔當成為他提及最多的詞語。

從軍隊核心技術專家到企業家;從冰冷的設備到真切的需求,吳少軍正帶著自己的產品與夢想,狂奔在商業的快車道上。

敢想敢拼,江西小夥成“導彈軍”棟樑

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

吳少軍有六個兄弟姐妹,三年自然災害、大鍊鋼鐵和人民公社構成了他們兒時的記憶。家中大姐曾因為食物短缺,過早的去世了。“小時候吃得最多的是稀飯、野菜和紅薯苗,白米飯是過年才能吃上的奢侈品,更不用說魚和肉了。”

儘管生活貧苦,但依舊沒有磨滅吳少軍的讀書夢。1986年,他憑藉優異的高考成績進入解放軍戰略導彈部隊軍官的搖籃——火箭軍工程大學。談及這段經歷,吳少軍扶了扶眼鏡,追憶道:“本來是可以上清華的,但由於家裡困難繳不起學費,最後選擇了軍校。1986年高考錄取比率極低,我考上大學的事情在縣裡成了‘大新聞’,還上了縣誌。我父親也因此成了名人,走到哪裡都有人認識。班主任送通知書時,我還正在田地裡幹活呢。”

就這樣,吳少軍與部隊結上了緣。這一結,就是20年。

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部隊裡嚴格的訓練,讓吳少軍從一個農村小夥成長為一位合格的軍人,也塑造了他堅強的個人意志:障礙前不止步,困難下不低頭。

進入軍校後的他並沒有鬆懈,反倒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不論是日常訓練,還是學業成績,都是名列前茅,被評為軍校“優秀學員”。

本科畢業後,吳少軍以優異地成績保送碩士與博士。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參與了許多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發與應用,並多次參加國家衛星與導彈的實彈發射工作,收穫多項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

所有的榮譽裡,吳少軍最在意的是他主導研發了“長纓高速並行計算機系統”。

眾所周知,導彈的發射過程中,需要高速計算機的控制。在當時,中國缺乏這樣領先的計算機技術,而唯一擁有此項技術的美國,卻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在眾人紛紛退縮的情況下,吳少軍勇敢站了出來,從“零”開始,牽頭組建技術團隊進行項目攻關。

該款計算機系統採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蛀洞路由技術”,集中128個CPU按分佈式任務並行工作,完全達到當時導彈實時計算的需要,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奠定了我國高速計算機系統趕超世界第一的基礎。

這場艱難地“戰役”一打,吳少軍成了部隊裡的“牛人”,也成為了中國導彈發射應用領域先驅者。

1998年研發“基因擴增儀”、2002年出版《低功耗設計》、2003年設計“高速並行計算機系統”,以及“電磁干擾與電子對抗”等眾多科研成果,成為了吳少軍立下的赫赫戰功。他摩挲著雙手,笑言道:“沒想到,最後這些科技成果都用在了礪安智能鎖上。”

勇入商海,艱難探索

2004年的一個下午,剛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差回來的吳少軍回到了宿舍。

屋內凌亂不堪、一片狼藉,很明顯他的宿舍被小偷光顧了。軍區大院小偷尚且如此猖狂,普通小區的安全性可想而知。小偷採用技術開鎖代替傳統的破壞性開鎖,沒有在現場留下任何證據。

吳少軍打電話給公安系統的學生,然而學生的答覆卻讓人哭笑不得:“這種家庭盜竊案件頻發,往往是前一個案子還沒破,後一個報案又來了,所謂的防盜鎖現在都成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擺設。”

在這之前,周圍人都早已對失竊習以為常,但吳少軍坐不住了。

在財物失竊的懊惱和強烈的責任感驅使下,他號召研究室的幾名戰友,利用休息時間設計了一套遙控電子鎖具,加裝在門後,外出時可以遙控閉鎖。他們將這套鎖具在朋友和同學之間進行推廣使用,口碑極佳。這成了早期智能鎖的雛形,也讓他開始關注自己的專業在民用層面推廣的可行性。

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2005年,全民創業的浪潮洶湧。很多戰友離開部隊,選擇去事業單位或者某個企業任職。而吳少軍沒有選擇舒適的生活和豐厚的待遇,他帶著想讓更多人用上安全鎖的念頭,選擇了繼續深耕智能鎖的研究。

他租了一間房子,開始整天與各種鎖具和電子元器件為伴的生活。

有一次,吳少軍在屋內做一個抗高壓破壞實驗,設備功率過大點燃了電線,順著牆壁和房頂燒出一個黑色的“電路”,差點引發火災。如今,他回憶起那段「狼狽的」歲月,心中滿是感慨與收穫。正是在那段時間裡,他完成了智能鎖的第一代產品。

吳少軍和另一位合夥人成立鎖業公司,兩人經過無數次推敲、修改和升級後,產品終於面向了市場。憑藉領先的技術和優良的用戶體驗,逐漸聚集了一批忠實的種子用戶。

項目的進展很順利,當公司準備大力推廣的時候,一個投資人看上了這個項目,願意出資佔股,共同成立公司,經營項目。

吳少軍與合夥人爽快的答應了對方,本以為項目會越來越紅火,可一切卻沒有按照他的願景發展。平日裡,專注技術的吳少軍很少參與公司的運營管理,也缺乏與資本方打交道的經驗。

漸漸地,他發現資本方並不在乎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一心想著通過智能鎖項目掙一筆“快錢”。這讓雙方合作難以為繼,最後兩名創始人都無奈離開了公司,吳少軍甚至選擇了“淨身出戶”。

至此,從未在技術上失敗過的吳少軍,輸給了資本。10年的研究與探索,只能拱手相讓。

出發點不同,思維不同,導致了路徑選擇的不同。也是從那之後,吳少軍這個技術狂人對公司管理與投資有了全新的認識。面對資本的加持,如何與之朝夕相處,這顯然是芯片和電路板無法解決的問題,要靠個人去體會。

百戰歸來再出發

“失敗過一次以後,就什麼都不怕了。”吳少軍笑言道。

2015年,他重新出發,自己創辦了礪安科技——一家專注智能鎖、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高科技企業。

“礪安”二字,來源於吳少軍的部隊生涯。他曾經效力的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火箭軍”簡稱“礪劍”,而吳少軍要做的是家庭安防產品,“礪劍護國,礪安護家”,“礪安”便由此而來。

藍海中拼的是速度,紅海中拼的則是體量。

隨著各類韓劇在內地的熱播,劇中智能鎖的不斷露出,為國內智能鎖行業迎來春天。

一時間,國內的智能鎖品牌從100多家暴增到2000多家。但國內大部分品牌以貼牌和外包為主,真正擁有獨立技術的制鎖企業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部分企業為了眼前的利益,重蹈低端中國製造抄襲、低價的老路,嚴重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對智能鎖領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巴菲特曾說:如果你是池塘裡的一隻鴨子,由於暴雨的緣故水面上升,你開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時你卻以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

吳少軍深知行業火熱背後所帶來的隱患,智能鎖的核心在於技術層面的不斷突破與售後服務的深入佈局。

其技術的難點在於如何保證鎖的安全性的同時,還要讓用戶有良好的體驗感和便利性。受制於設計,傳統智能鎖必須預留鑰匙孔,以便在程序無法正常運行時採用機械鑰匙開啟。這要求用戶必須備用機械鑰匙,當電路故障或無電時進行應急開鎖。

鑰匙孔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智能鎖的安全性,本質上又回到傳統機械鎖的模式。變成了一個只有“便捷性”沒有“安全性”的普通鎖。

為解決這個問題,吳少軍帶領團隊研發出了國內首款“無孔智能鎖”。

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傳統智能鎖由於僅採用單核處理器,在斷電後無法開鎖,必須預留機械開鎖途徑。吳少軍的想法則是,在狹窄地空間內設計兩套完全獨立的運轉系統。

他對著設計稿日復一日的推敲,報廢的電路板堆滿了整整一紙箱,而正是在這樣的折磨與推敲中,吳少軍終於找到了解決辦法,難題也迎刃而解。

礪安智能鎖率先採用雙核處理器,在主電路發生故障或斷電時,開啟備用電路,使用手機藍牙應急開鎖。即便離家很長時間,也不用擔心因為斷電而無法開鎖。通過這樣方式,也避免了用戶攜帶鑰匙的麻煩。

無孔的設計,切斷了常規的技術開鎖途徑,從根本上提升了家內空間的安全性。

在將主板全部砸毀且將電池拆除的情況下,礪安的智能鎖依舊可以通過手機藍牙進行電子解鎖,這是其它任何品牌鎖都無法做到的。

招商加盟層面,礪安也有自己的獨特的服務體系。從項目選擇、店面裝修、政策支持、運營指導、宣傳補貼、股權配比,以及店面回收計劃等一系列完善的服務體系,最大程度上為加盟者省去“後顧之憂”,與礪安一起在中國智能家居行業攜手並進。

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礪安打通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產業鏈,獨特的硬產品+軟服務的商業模式,得到了加盟商和用戶的高度認可。2018年初的一場行業論壇會上,95%的參會夥伴簽約了礪安。

如今,礪安無孔鎖的項目不僅進駐到軍區、機場、政府事業單位及民用住宅的應用中;而且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在短時間內獲得蓬勃發展。吳少軍及其團隊一手打造的的商業模式,已經初現崢嶸。

重劍無鋒,君子不器

2018上半年,一種叫做“特斯拉線圈”的工具,撕開了智能鎖行業的幕布。

在那段微信視頻裡,這種工具不費吹灰之力就打開了十幾個品牌的智能鎖,沒有任何操作難度。視頻的傳播一度引起了許多用戶的恐慌。

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許多礪安智能鎖用戶也打來諮詢電話,表示自己的擔憂與顧慮。吳少軍反覆與用戶溝通,並表示特斯拉線圈對礪安的智能鎖完全無效。而經過技術人員測試,特斯拉線圈確實無法打開礪安任何一把智能鎖。

其核心問題在於,部分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獲得更高的單品利潤,對配件進行偷工減料。減裝的穩壓模塊、粗製濫造的程序設計和電路板三防塗層的缺失,是這次「特斯拉危機」的主要原因。

“我在部隊時的博士研究課題就是‘電磁干擾與電子對抗’,這點東西根本難不住我”。

“穩字當頭”是吳少軍的做事理念,也是礪安的企業文化。耿直地他將「穩定壓倒一切」作為產品宣傳的slogan,表裡如一,“高穩定”成了礪安的標誌。

在他看來,鎖的作用就是為了家裡的安全。而安全的另一種表現,就是穩定,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只有持續的穩定,才能帶來持續的安全。

“顏值即正義”是這個時代的價值衡量標準,這讓許多廠家在設計製作時,更傾向於使用軟性甚至塑料材質面板,除了價格低廉之外,還能讓造型更加前衛時尚,吸引年輕消費者。

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吳少軍則堅持使用鋅合金面板,這不但意味著更高昂的材料費用,他還將為此花費更多的模具費用。鋅合金擁有更好的常溫機械性能和耐磨性,強度高、鑄造性能也好,非常適合用來製作鎖具的面板。

材料的苛刻,對礪安智能鎖的外型設計造成了限制,但對於吳少軍來說,犧牲什麼,都不能以穩定和安全為代價。

這是他的產品理念,亦是人生態度。

毫無疑問,銷售數據印證了吳少軍的判斷,在尚未進行全面推廣宣傳時,礪安每個月便已經能收穫幾百萬銷售額。倘若完成線下社區門店100家的佈局,成果必將不容小覷。

在喧囂的潮水褪去之後,產品必將回到自己的本質,即——解決某種確定的用戶需求。概念化的包裝終將因為時間的進展而化為烏有,不論它曾經擁有多高的知名度。

未來,礪安希望通過以智能鎖為流量入口,逐步佈局智能家居領域,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家居運營平臺。

寫在最後

2016年,吳少軍在公司裡建立了一個“古鎖收藏館”。

心“鎖”在,持以恆:大國工匠的一生“鎖”愛

裡面的100多件真實的古鎖都是他一件一件從民間收回來的。從最早的木鎖、銅鎖、鐵鎖,到彈子鎖,這裡是中國鎖具5000多年發展史的縮影,是吳少軍鎖具研究經歷的見證,同時也是他踏入“商海”的印記。

商場如戰場,後者拼的是戰鬥力、技藝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前者拼的則是市場、用戶與大環境。

軍人、博士、技術科研專家、中國無孔鎖創始人、礪安品牌創始人,吳少軍身上的每一個標籤都記錄了他的人生軌跡,這些跌宕起伏的經歷都是寶貴的人生財富。

作為礪安的掌舵人,吳少軍始終不忘初心,他彷彿還是那個初出茅廬的江西小夥,懷揣著感恩、務實與擔當直面這場挑戰。在風起雲湧的“中國製造2025”的時代浪潮下,祝福吳少軍和他的一生“鎖”愛走得更穩,走得更高,走得更遠。“來源:商界新媒體/商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