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道路更名揭城市副中心建設新篇章,環京樓市藉機「搞事情」!

通州道路更名揭城市副中心建設新篇章,環京樓市藉機“搞事情”!

日前,有消息稱通州運河商務區45條規劃道路命名獲北京市規土委批覆。同時也為城市副中心建設揭開新篇章。

據介紹,通州運河商務區地名規劃面積約3平方公里,北至潞苑六街,西至安順路和新華北路,南至新華大街和趙登禹大街,東至潞苑西路和北運河。規劃分為三個地名組團,分別是商務北區地名組團、商務南區地名組團、東關地名組團。規劃範圍包括45條新建道路的名稱,其中主次幹路9條,支路36條。目前,新命名的道路中有1條主幹路,1條次幹路,2條支路已通車使用。其中,北關大道命名為鹽灘路,東關大道被命名為通盛北路和通盛南路,順南街被命名為濱惠北一街,北關北街命名為北皇木廠北街。

通州運河商務區隨著城市副中心建設而崛起,更是帶動著環京地區的經濟發展,此前,環京樓市已經在一系列樓市限購調控政策中趨於平靜,但在城市副中心建設的發展壯大之下,環京樓市蠢蠢欲動,藉機開始“搞事情”。

近期,有數據顯示,燕郊、香河、廊坊、固安、涿州等市縣房產成交量都有所上升,其中香河縣成交量環比上漲竟達161%,環京樓市呈現回暖趨勢。在環京上述區域限購趨嚴的情況下,為何成交量上升如此之快?是本地購房需求上漲?還是存在違規銷售?引發外界種種質疑。

進一步瞭解發現,環京樓市躲避限購,售房“手段”層出不窮,有銷售人員稱其所銷售的項目為北京周邊唯一一個可以做貸款的項目,最低可付三成首付來提升成交量。有的樓盤對於在京工作、沒有三年社保或三年納稅的購房者更是大開便利之門,購房者只需要提供一張身份證和一萬多元現金,開發商可為其辦理順繳三年社保。銷售“手段”層出不窮,旨在成交量,卻不顧樓市是否穩健發展。

對於環京區域樓市來說,之所以有各類亂象,在於兩個因素。第一是此類城市的樓市成長性較高,第二是此類城市的購房政策比較緊。所以各類模稜兩可的政策內容比較多,這都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除了成交後因政策調整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外,更給炒房者有機可乘。

從購房者的角度看,看好“北三縣”市場的機會,或者說環京的機會,本身沒有錯,但是需要看到的是,類似問題也需要積極研究,否則盲目接盤,未來也會有風險。另外交易中違規的點要少碰,否則最後出現交易糾紛,反而會使得買賣更為複雜。所以,環京購房仍須三思而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