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養老服務模式 實現多方共贏

拓展养老服务模式 实现多方共赢

拓展养老服务模式 实现多方共赢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深度老齡社會的來臨,養老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從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出臺之後,眾多利好養老政策紛紛出臺。“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要在社區居家養老。因此,緊密聯繫居民住戶的社區在養老服務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何夯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基礎、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推進醫養相結合成為未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挑選了一些有特色、有口碑的社區養老事例,希望能選出切合實際的養老運營模式,更好地服務老年人,真真正正讓老人感受到幸福。

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道

“志願+醫療”保萬名老人健康

“小大夫,你們來了!快來給我看看,我這裡一直癢,怎麼回事啊?”8月21日,95歲的王奶奶一看到西城區大柵欄街道銀鶴苑負責醫養項目的護士小盧就拉著她的手,一直問。

當天下午2點半,護士小盧和志願者王阿姨、劉阿姨按計劃探望王奶奶,原以為老人還在睡覺,沒想到老人早早等在門邊,一見到她們就拉著手問長問短。

王奶奶與80多歲的妹妹一起同住在一間八九平方米的小屋,房間裡放了兩張單人床,一個衣櫃、一個五斗櫃、一張摺疊桌和幾把圓凳就是全部傢什,兩位老人的娛樂節目就是一臺老式電視。小盧看了看王奶奶身上的皮膚,建議她去醫院看看,做個檢查,讓自己安心。“您要去醫院,提前告訴我們,我們陪您一起。”小盧說。

護士小盧一邊給老人測血壓,王阿姨、劉阿姨一邊和老人拉起了家常,問問老人最近身體怎麼樣?講講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當劉阿姨說到前兩天不小心摔了一下時,王奶奶立刻關心地說:“你可得注意啊,你這歲數也不行啦!”從始至終,老人的手沒有離開過阿姨們和小盧,臨走還戀戀不捨地說:“常來啊。”

同樣是由康美健康雲負責醫養護板塊的運營,該站點以居家服務為主,涵蓋整個街道1.6萬左右老人。

這裡與三里河一區社區不同,場地由街道免費提供,服務以居家為主。

2017年3月康美健康雲進駐後就一直在為整個大柵欄街道的老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因為他們專業的服務、熱情的態度,在大柵欄街道積攢了不少人氣,同時也贏得了街道的認可。

目前,經過一年多的運營,整體已經走上正軌,常駐工作人員四人,每週一、五要走訪簽約服務對象,週二、三、四要根據街道提供的名單走訪高齡、獨居、空巢老人。高強度的走訪工作僅靠4人,肯定是不夠的,因此,“我們在這裡以培養志願者為主。”目前志願者已經有18人,“說是志願者,他們也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唐經理說。

針對志願者,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激勵方式,比如,每名志願者在入戶時會有一定的補貼,並且可以在平臺系統內進行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數額可以體驗相對應的服務,如推拿按摩、足療等,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志願者隊伍的發展。

目前與站點簽約的老人有20多個,工作人員每個月都要走訪一次,為他們上門提供醫療服務,而每天來站點享受服務的大約有七八十人次。當站點組織一些活動時,來的人更多,去年辦的一場人參餃子宴,吸引了街道眾多老人參與,如今也成了站點的品牌,接下來,他們還計劃繼續辦下去。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禹王宮社區

全方位滿足吃住醫樂等需求

“現在吃飯有人送上門,生病有家庭醫生來看, 午後還可以到‘禹懷樓’文化服務中心打打牌、聽聽說書,真幸福!”近日,家住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禹王宮社區龍川巷的張奶奶,提起這兩年來社區開展的環境改造、助餐服務、醫療康復等為老服務活動就讚不絕口。老年人吃住醫樂等需求,在這裡都有提供。“幸福感”實實在在寫在子女的臉上,印在老人的心裡。

結合老街整治 改善硬件服務設施

為老服務項目已覆蓋整個社區

禹王宮社區地處江都老城區,轄區戶籍人數11000人,總戶數3300戶,常住人口6800人,其中老年人有2066人,佔常住人數的30.4%,8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335人,佔老年人總數的16.2%,空巢獨居老人86人,失能、半失能老人34人,殘疾人32人。

“開展好為老服務, 必須從硬件設施建設入手,創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 讓老人吃有所場、病有所醫、樂有所去。”禹王宮社區黨總支書記林樹嵐說。龍川街原本是仙女鎮的老街巷,房屋破舊密集,私搭亂建嚴重,基礎設施老化,居住環境較差。2014年7月,龍川老街改造正式啟動。該社區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轄區所擁有的民俗資源,積極協調各方力量, 圍繞創建品牌頤養社區,爭取項目資金,先後投資200多萬元,從舊房修繕、地下管網、路燈照明、環衛設施等進行全面改造。

為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社區還專門成立了老街整治理事會, 拿方案、排計劃, 進度上牆,掛圖作戰, 並在施工現場設立“溫馨驛站”,收集民意,調解糾紛,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疑難雜症”。新建的先鋒驛站、溫馨驛站、康老驛站、美食驛站、文化驛站、休閒驛站等6個驛站與老街改造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經過6個月的共同奮戰,硬是將破爛不堪的老街巷,改造為多彩、精緻、宜居的“幸福家園”。改造後的轄區內所有服務機構全部是公益性,集養老、休閒、健身、娛樂、學習於一體,為老服務項目已覆蓋整個社區。

吸納社會力量參與, 彌補資源財力不足, 是禹王宮社區改善為老服務的一條路徑。該社區轄區內龍川街上有一幢閒置的三層小樓,原是建行的一個營業廳,經過多方協商,為老服務贏得了銀行的支持, 建行負責人直言:我們也有老的時候, 幫為老服務解難題, 上級有要求,部門有責任。經過協商, 由社區租賃改造,與建行共同建成“禹王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項目, 為孤寡空巢老人解決了日常吃飯、康復健身、精神關愛等大問題。林樹嵐說,對居民、老人來說,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最有獲得感。

探索為老服務新模式 引入社會力量參與

老年人可享受全方位的熱心照料

為老服務關乎質量、關乎獲得感, 也最檢驗社區工作能力。2016年,該社區在實踐中探索出“12345”社區管理工作法,即一會主導(社區黨總支為主導)、兩委配合(社區居委會、老街自管會) 、三員合作(物管員、網格員、社區工作員)、四化管理(標準化、規範化、網格化、項目化)、五社聯動(社區、社組、社企、社工、社民),引入社會力量共同發力,解決目前社區為老服務中存在的人力不足、水準不高、資金緊缺等問題。這一探索不僅提升了群眾獲得感,還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他們的做法在全省社區工作會議上作了交流發言,並在全省推廣。2015年,由居民志願者200人組成的“365”紅心義工服務隊在禹王宮社區成立,目前已發展到700多人,隨時為老人們提供健康巡診、上門送餐、家電維修等義務服務。

為老服務一定要幫助老弱病殘老人解決看病、吃飯、娛樂等最急迫的困難,讓他們有獲得感。林樹嵐介紹, 禹王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之初, 由政府投資建起“銀髮餐廳”,讓老人每天能吃上熱乎飯菜,居民從內心很感激。按照社區要求, 還指派4名服務員每天為轄區8名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飯上門, 讓老年人再不為吃飯犯愁。衝著吃飯方便,不少周邊社區的老人也紛紛來“銀髮餐廳”入夥就餐。

針對社區老人發病多、行動不便的特點,該社區利用“禹懷樓”建起“衛生服務中心”,老人可以在這裡量血壓、測脈搏、體溫以及健康諮詢。在禹王宮社區,每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並根據老人年齡和身體狀況劃分了不同等級,對空巢、孤寡和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實施重點照顧。禹王宮社區還與區人民醫院和中醫院合作,為首批23名空巢老人和慢性病患者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指派全科醫生定期上門巡診, 形成持續動態的健康監測,提高老人生活質量。在林樹嵐看來, 社區為老人提供閱覽室、娛樂室等活動場所並不是難事, 但提供日間照料和醫護比較困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就能彌補這一塊短板。”

突出黨建引領 打造為老服務精品

上替黨和政府分憂 下為居民老人解愁

“社區黨總支高度重視為老服務工作,並從項目建立、活動開展、制度建設等多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林樹嵐說,目前社區為老服務多項化,已突破了傳統居委會的工作範疇,這與黨總支的引領密不可分。如建立由居民選舉成立的“社區自管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例會,與居民溝通交流,隨時發現解決群眾最為關切的家長裡短、為老服務等民生問題,及時將民意導入黨總支的決策過程。“一個承諾一份責任,一份責任一種踐行,讓老人有個好心情、好身體,生活有質量,這是我們為老服務的宗旨和初心。”

在禹王宮社區,文化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溫暖。該社區將孝敬、合作、誠信、責任、奉獻、創新六大核心價值觀,張貼在各活動中心和廣場,以居民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分成多個文化活動課題,組織“社區文化藝術節”,開展體驗教育、巡迴展演,講禹王宮故事,做禹王宮好人,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時代新風,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質。

為老服務,涉及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建設。談及社區為老服務工作,林樹嵐思路開闊,信心滿滿。“人人都有老的時候,我們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把為老服務辦成全區第一民生品牌。”林樹嵐說,目前,禹王宮社區為老服務以一箇中心為龍頭(禹王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六個驛站為支撐(先鋒驛站、溫馨驛站、康老驛站、美食驛站、文化驛站、休閒驛站)的為老服務設施分佈格局已經形成。

下一步還將藉助“互聯網+為老服務”工程,建立“智慧為老服務平臺”,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突破傳統服務的時間、距離和能力等限制,提供緊急醫療呼叫、日常生活照料、健康諮詢、精神慰藉等更便捷、更多樣的服務途徑,推進社區為老服務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竭力打造為老服務精品。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

讓空巢老人盡享養老紅利

你能想到最幸福的老年生活是什麼樣?對於大多數人,無外乎就是不用為了吃飯發愁,下樓就能在社區吃到放心可口的飯菜;即使老病漸多,也不必談之色變,有家庭醫生隨時幫你解決看病那些事;不出社區就能寫寫畫畫,唱唱跳跳,悠閒度過老去的日子……這樣的幸福憧憬在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林海社區變成了現實。

80多歲的吳大爺老兩口幾乎每天11時30分準時收到“上門”午餐,“我們年齡大了,每天出去買菜、做飯都是個問題,尤其趕上天氣不好。在社區食堂訂餐人均不到20元,兩素一葷,夠吃一天的。”老人吃飯難的問題從市長到社區都看在心裡,並下決心予以解決。為此,林海社區聯合億達物業提供600平方米場所,引進愛心企業“九九好粥”開辦了林海小食堂。僅早飯就有南瓜粥等6種粥、芸豆肉丁包子等6種包子、4種餡餅、6種小菜可供選擇,據瞭解,小食堂每天早飯基本都能做到如此豐盛,凡是社區居民在小食堂辦卡均可享受八五折優惠,本社區80歲以上老人還可享受3元早餐隨意吃、90歲以上老人早餐免費優惠政策。轄區志願者和義工則免費為老人們送餐,開辦以來,食堂共接待老年人吃飯近3萬人次。“以前就天天待在家裡,自從有了社區小食堂,我就天天來這裡買飯。每天出門曬曬太陽,溜達溜達,不但能吃到品種豐富的午餐,見到老鄰居還能互相問候問候、聊聊天,也是一件無比開心的事。”68歲的張瑩珠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政府在多次調研基礎上,按照早中晚餐人均補貼方式,為小食堂發放了相應補貼。小食堂經營者說:“有了補貼,食堂可以做到收支平衡,我們經營下去的信心更大了。”

吃飯和看病是目前老年人最關心、最難心的兩大問題,也是林海模式的兩大突破路徑。社區聯合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創新推出家庭簽約醫生服務。80多歲的王阿姨老兩口是首批享受家庭簽約醫生服務的居民,他們身體的基本情況、用藥情況、簡單病史、家人聯繫方式等都已經納入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檔案中,根據老人身體狀況,與他們簽約的是心血管科醫生,前兩天老人感冒,通過不久前安裝的在線醫生諮詢服務系統詢問該怎麼辦,很快得到了醫院方面的指導,老人說:“不用出門就看病了,有個家庭醫生真好啊。”不久前,社區一位患有全方位過敏的居民不慎在家摔傷,也是通過在線系統聯繫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確定了其需要骨科會診,幫助預約了會診和住院床位。目前,每週一、三、五,都會有一位醫生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起解答居民的諮詢。“就是感覺安心,像交了個醫生朋友,不用一提看病就發愁了。”轄區居民王培福說。

為了讓老年人能夠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服務場所,過上舒心日子,林海社區新建了350平方米居家養老驛站,分為上下兩層。一樓設有接待區和家政服務站、民生銀行金融服務終端,其中家政服務站可幫助轄區70歲以上老人優惠維修電器、洗床單被套,每年政府給予一定數額補貼。二樓設有遠程問診室、圓夢工場、自助理療室、文體活動室、閱覽室、話吧等,居民可以在此寫毛筆字、畫國畫、做手工,也可以打乒乓球、上網、閱覽等。每天從早上8時30分開門開始,來活動的老人就不斷,尤其是自助理療室,來按摩、拔罐的老人都得排到晚上,週六、週日也早早就預約滿了。這邊揮毫潑墨,那邊吹拉彈唱,一靜一動之間,老人的滿足都寫在臉上。來打乒乓球和棋牌的老人們則總是熱熱鬧鬧,笑聲不斷。

林海社區在解決了老人三大主要需求基礎上,還創新摸索出“暖巢”養老服務模式,“夕陽有約”鄰里互助,“時間銀行”居家養老模式,“候鳥式”居家養老模式,樓院微吧—樓院助老點等多個做法以滿足老年人多種需要。其中,2013年成立的林海社區“暖巢志願服務超市”,以社區志願服務站為陣地,主要顧客群是轄區內的空巢老人,商品是按照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安排志願者為老人持續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志願服務。“暖巢志願服務超市”為轄區空巢老人基本生活提供相關服務,主要有買菜買糧油、代交水電費、去銀行取款、陪去澡堂洗澡、做飯收拾家務、理髮剪指甲、看門望鎖、尋醫問藥等20多項。根據需求組建的楊核英看病問藥志願服務隊、劉福榮義務理髮志願服務隊、王守業水電維修志願服務隊等多支特色服務隊,已經成為“超市”供不應求的自主品牌商品。成立以來,楊核英看病問藥志願服務隊已為近千戶老人上門送藥,劉福榮義務理髮志願服務隊義務理髮近2萬人,王守業水電維修志願服務隊為轄區居民免費更換水龍頭、燈管近千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