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最近表姐去培訓了,一個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培訓。

回來之後在家裡大談兒童教育問題。

總結一下就是說,一個孩子要成材,原生家庭很重要,環境很重要,並且,自我的後天努力也很重要。

我聽得頻頻點頭。

想著本姑娘我不就是這樣嗎?

知識分子家庭,211畢業,創業屢敗屢創,最後寬廣的茶圈收留了我,直到今天。

李麻花也是這樣,父母一箇中醫一個西醫,一路名校到大學,研究生在中央工藝美院,後來去學珠寶設計。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看來環境加後天努力,是一個人成才的必備二要素。

正嘮著嗑,藍小笛冒雨而來,帶來一身寒氣。這種天氣真的很潮,比春天還潮溼,倉庫裡的抽溼機以前一直顯示23,今天一看,到45了。

他說,剛在外面執勤,身上涼透了,想喝杯老茶驅寒。

給他泡崢嶸,再擺上一碟子堅果。

突然想起,把表姐的理論套到他身上,也是成立的。

藍小笛也是地主家庭出身,客家人,老家有半條街的房產,媽媽是本城第一個佩槍女警,他本人刻苦訓練多年才有了今天。

看著他慢慢喝茶,再想到,表姐的理論,放到白茶身上,居然也是可以的。

先天的好產區,加上生長時的好天氣,加上後天的好工藝,加上衝泡時的好技巧,就能成就一杯好茶湯!

那麼,具體到今秋,一泡好喝的秋白茶,與什麼有關?

答案顯而易見:好天氣,好山場,好工藝,好泡法。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1、氣 候

氣候條件是茶品質好與不好的最佳標尺。

無論是白茶還是巖茶,都是看天做青,看天做茶的。

氣候對茶葉品質的影響,表現在採摘之前,與採摘之後兩個方面。

與嬰兒在母親體內發育時一樣,優良的母體方能孕育健康的嬰兒。

同理,採摘之前,茶葉在茶樹身上生長的時期,好的天氣狀態能讓茶葉生出良好的品質,成為內蘊豐富的佼佼者。

當茶葉被採摘下來,成為了茶青,此時,便需要良好的天氣條件,讓它能順利被加工成為優質的成品茶。

好的天氣,指風調雨順,三晴兩雨,有適宜的溫度、有燦爛的陽光、有豐沛的降水、有乾爽的空氣、有輕微的風流動。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茶樹能順利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細胞裂變,生出內蘊豐富而品質卓絕的茶葉來。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採下來的茶青也能順利萎凋、順暢失水、正常而完美地完成走水過程,被曬製成顏色漂亮、條形標準、養分豐富的優質白茶。

而若不具備這樣的好天氣,會生出什麼樣的茶來呢?

雨水少會令茶葉幹扁而缺乏水分,陽光過烈會讓茶葉的咖啡鹼含量極高,溫度過高會讓茶葉生出苦澀味,這樣的茶泡出來,喝到嘴裡,簡直堪比滿清十大酷刑。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2、山 場

山場的好壞,也與茶葉的好壞息息相關。

譬如,牛欄坑肉桂為啥那麼貴?

因為人家山場好!

土壤是砂粒巖,通透。並且,武夷山是著名的丹霞地貌,岩石上礦物質豐富,一場雨下下來,巖上的物質便被雨水沖刷了一部分流到土壤裡,這天然的養分,能給茶樹提供豐富的微量元素。土壤裡氮磷鉀比例合適,茶樹自然長得好。

譬如,太姥山的白茶為什麼好?

因為太姥山海拔高,山頂有云霧層,日出的時候,雲霧層能擋掉部分直射光線,只有少量光原子透過雲層的隙縫灑下來,形成漫射光,不強不弱,剛剛好夠給予茶樹生長髮育。

太姥山的泥土,是通透的砂粒巖,通風透氣,令茶樹的根部能散熱透水,不致受潮溼影響而悶爛,同時通透的土壤還有利於根系對養分的吸收,給茶樹成長提供豐富的養分。

太姥山的山勢,沒有巨大的峽谷和幽澗,茶樹都種在通風透氣的岩石上,這樣的地理條件,令茶樹生活的地方可以迅速散熱通風,就算是再熱的夏季,茶樹也不致於因為散熱慢而被悶壞,乾死。

另外,太姥山高,空氣中的氧分子含量高,植被豐富,多以蕨類和松柏、竹類為主,松柏與竹類高大,能為茶園部分擋光,且它們散發的清香,能為茶樹所納進吸收,並轉化為自己的香氣分子。

是以,太姥山的白茶,具有這座山的鐘靈毓秀之氣, 空靈,高潔,淳樸而柔軟。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3、工 藝

工藝是一泡茶的靈魂。

我們時常發現,同樣一個村的茶,有的好喝得要命,有的難喝得要命。

現成的例子,天心村的茶農裡,擁有牛肉的那幾戶,有的名氣大但口感不咋地,有的名氣不大但口感卻一流,還有的沒名氣,口感也很一般。

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各家各戶掌握的製茶技藝,是不一樣的。

技術好的,工藝好的,茶自然口感好。

技術不好的,工藝差的,茶的口感自然差。

太姥山的白茶,尤其是秋白茶,其實是很不容易做出好口感的。

因為秋季天氣還是熱,太陽仍然烈,曬茶時,一不小心就容易把茶曬黃、曬傷、曬死,曬出又苦又澀的口感。

需要時時,刻刻,記掛著自己曬在院子裡的秋白茶,三不五時去觀察一下,試試溫度,感受陽光的烈度,如果太猛太烈,馬上就要把茶撤回屋子裡。

等溫度和光照合適了,再搬出去繼續曬。

而如果嫌麻煩不做純日曬秋茶,改做室內加溫萎凋,那也很容易把茶悶壞。

秋季白天天氣悶熱,白茶放在室內萎凋,攤厚點吧,茶葉容易厚厚堆積在一起,不一會兒就悶堆了,悶青了,漚到了,變臭了,出水了,葉片泛紅了。這樣的茶做出來就不夠香,也沒有鮮爽感。

要是攤薄點呢,秋茶產量這麼大,要是薄攤,既費場地,又費人工,還費時間,等一大堆茶青攤好,可能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早攤的茶青沒事,排到後面才攤的茶青,自然渥堆了。

所以,沒有好的技術,沒有好的工藝,沒有認真負責的製茶態度,就算天天是豔陽天,還是做不出口感好香氣佳的秋白茶。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4、衝 泡

沖泡,是經歷千難萬險才到達我們手上的白茶,最後要經歷的一道難關。

有一個朋友,說白茶味道很淡,我請他拍了泡茶的視頻,發現,180毫升的大蓋碗,只投了5克茶,難道味道淡啦。人家正常是110毫升的蓋碗。

另一個朋友,說春壽眉泡出來苦澀,我看了她拍的泡茶照片,居然坐杯很久才出湯。

春茶的茶多酚是白茶裡最豐富的,尤其今年的春壽眉花香洋溢,只能5秒快出湯。

若是坐杯,咖啡鹼提前釋放,茶多酚也悶出很多來,不但把花香悶蒸發了,還悶出了苦澀味。

還有一個朋友,用紫砂壺泡白毫銀針,說沒味道......

還有一個,買了紅茶專用的泡茶器泡白茶.......

還有一個,用普通玻璃杯泡5克壽眉餅.......

光聽一聽,就覺得舌頭苦澀。

不正確的泡茶方法,會讓茶往相反的方向釋放,原本是湯柔香芬質感稠滑,現在變成了湯清味澀香氣少。

想想就替這些被粗暴對待的白茶心痛。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山場、天氣、工藝、泡法,一款好的秋白茶的四大黃金法則!

關於好茶

浙大的王教授說,好茶,需要好的環境,總結起來,就是“溫光水氣土”五個字。

溫度,光照,水分,空氣,土壤。

這五大金剛,是好茶的黃金法則。

不得不感慨,好的茶葉,一定是老天爺精心呵護出來的。

一定要有風調雨順的天氣,一定要有優質的土壤和地理環境,一定要有認真優秀的製茶師。

這是天地人和的傑作。

正像今年的秋白茶,立秋後採的壽眉,有比去年涼快的天氣,有持續的陽光,有寬闊的庭院,最重要的是,有S師傅這樣的茶瘋子,他除了做茶,別的事一概不上心,連女兒大學報的什麼專業,都不知道......

他是個不稱職的爸爸,卻是一個盡職的製茶師。

希望他的孩子學習順利,也希望他能繼續專注,做出更多更好的白茶,奉獻給我們大家!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首李易安的詞送給列位看官。

當村姑陳喝起秋壽眉的時候,方覺淳軟無比,才下舌尖,卻上心頭。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