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版《魂斷藍橋》:蘭瑞蓮打水,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故事背景——

在沛縣西南有一山名曰“棲山”,在豐縣東南有一山名曰“華山”。

二山相距十里。相傳二郎神楊戩肩擔二山追趕十個太陽,追上一個壓住一個,當追上第九個太陽時,腳下忽的一滑,扁擔被甩了出來。

一山滑了下來,所以叫“華”山,一山因受力不平,歧了下來,故稱“棲”山,中間有個村莊叫扁擔集,就是當年楊二郎甩扁擔的地方。

而天上的太陽剩下了兩個,一個白天出來叫太陽,另一個因為害怕而晚上出來叫月亮。

華山有兩座山頭,稱前山、後山。

後山因形似烏龜,亦稱“龜山”,傳說龜山屙過元寶、出過金磨。前山更了不起,山上有一塊光滑的大石板子,關二爺從碭山向沛縣尋找劉皇叔時途經此山,歇馬休息,臥石觀雲整三天。

山半腰有口無底井,相傳通往東海水晶宮,呂洞賓曾撒下了仙方救黎民。

山腳在以前有條嶽河(現因開發早已填平),河上建了一座雄偉的石橋,因橋欄上刻了一朵惟妙惟肖的藍花而取名藍橋天下傳。

筆者因熱衷於研究鄉土文化風俗、勝景遺蹟,經多方奔走尋訪,才揭開了這樣一段悽楚感人的愛情故事——

大約在明嘉靖時期,河東住著一位魏奎元,整日跨過藍橋上華山私塾讀聖賢篇,英姿風流、才華橫溢。

河西住著一位尹瑞蓮,生母早逝,繼母宋氏刁蠻悍妒,逼著大閨女挑水劈柴、做飯幹活。

一日,宋氏生病,因華山上的井傳說呂洞賓撤過仙藥,飲此水吃藥好得快,宋氏強迫尹瑞蓮上山取水,可憐一對金蓮,飽受屈苦。魏奎元放南學回家,口渴於藍橋駐足,碰巧瑞蓮取水回還,於是魏奎元向前借水喝。

二人一見鍾情,各自有心。魏奎元將祖傳的鴛鴦扇故意丟進水桶裡,圖案羞的尹瑞蓮面色姣紅,羞答答地拾起扇子遞與魏奎元,二人歡快而散。

豐縣版《魂斷藍橋》:蘭瑞蓮打水,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幾日後,魏奎元上南學碰見尹瑞蓮打柴,上前執意幫忙,以報施水之恩。不一會兒,一擔柴打好,魏奎元大汗淋漓,自然誤了上學時辰,尹瑞蓮遞過去自己的手絹與魏奎元擦汗,更加深了二人的情誼,一來二去,遂私定終身。

此事塾師得知後告與魏父,魏父大怒,將魏奎元禁在家裡,不允許出門半步。

荒年災日,糧食欠收,華山西南的周老財又苦苦逼租。

租種周家地大半輩子的尹老漢無法,竟被活活逼死,周老財便拿尹瑞蓮作抵償,給十一歲出天花的兒子周玉景作媳婦“沖喜”。

豐縣版《魂斷藍橋》:蘭瑞蓮打水,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宋氏圖財禮,一口應允。且不論周玉景有病纏身,就連二人年紀也不相配。周玉景卻於婚日頭一夜一命嗚呼了,尹瑞蓮披麻拜靈堂、帶孝宿喪房,心驚膽戰地陪死人過了一夜,未過門已成了寡婦。

幹了幾個月重活累活後,周老財覺得不合算,索回彩禮,將尹瑞蓮遣回了尹家。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魏奎元在家中相思成災氣息奄奄。打聽尹瑞蓮被攆回了尹門後,向父親提出要娶尹瑞蓮。

魏父大怒,認為此舉玷汙祖風、破壞門庭,然魏祖母疼孫心切,不顧反對,遂應允奎元,與尹家許五百兩彩禮娶尹瑞蓮。

可謂無巧不成事,華山東北宋棗園村的宋老財五十三歲新傷妻,欲娶一繼室。

因宋氏為宋棗園人,就與其孃家兄弟合謀,以七百兩把尹瑞蓮賣與宋老財,次日晚上便過門。

豐縣版《魂斷藍橋》:蘭瑞蓮打水,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尹瑞蓮聽說十分驚慌,遂請人傳話給魏奎元,約定會於藍橋,兩人見面後抱頭痛哭,各訴相思之苦、離別之愁。

二人無法,遂商定於是夜三更在藍橋照面,共同遠走他鄉。

魏奎元將祖傳小扇作為表記給尹瑞蓮,尹瑞蓮拔下鍍金簪作回還。

瑞蓮回去後宋氏嫌晚,將尹瑞蓮毒打刻一頓後鎖進儲物室。

魏奎元好不容易熬到了三更天,看父親、奶奶睡熟後打好包裹奔向藍橋。夜色黑暗,伸手不見五指,又無月亮星星,魏奎元三步一跌、五步一撞地走上藍橋等待尹瑞蓮。

豐縣版《魂斷藍橋》:蘭瑞蓮打水,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不料立時電閃雷鳴、風起雲湧,下起了大雨。魏奎元無法,脫掉衣衫別上鍍金簪,把衣衫搭在石欄杆上作物見,跑到橋下去避雨,手抱橋墩不放鬆,突然山洪發大水,一個巨浪拍過去,沖走了公子魏奎元!尹瑞蓮伺主房燈滅後,用物撬開後窗,以繩繫腰滑下去,奔奔跑跑上藍橋,借閃電看見有個人影橋欄倚,歡天喜地地撲過去,不是公子是衣衫!瑞蓮望著滔滔水,知道奎元魂歸天。雙腳一蹦跳下去,留下扇子伴衣衫!

天將拂曉,魏、尹兩家出來尋人,走在藍橋上,見物兩傢俱哭泣。尹家說是男拐女,魏家言道女拐男。

拉拉扯扯去見官,碰見賢良劉青天(應為葉),劉青天知道前因和後果,心中佩服魏奎元與尹瑞蓮。

金口一開張嘴道:“二人前世本為玉女和童男,下凡歷劫劫已滿,手拉手把天回還。從今莫提這件事,尹女斷給魏家男。

官府出銀五十兩,給與宋氏養殘年。”百姓聞知後,被劉縣令的清明、魏奎元與尹瑞蓮的堅貞不渝所感動。

藝人將他們的事蹟編成墜子與揚琴,四鄉傳唱。

豐縣版《魂斷藍橋》:蘭瑞蓮打水,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尹家在華山傳代已久、根基頗重,素有尹華山之稱。由於此事不為封建禮教所提倡,況且都是鄉里鄉親的,親戚關係複雜繁瑣,所以尹氏宗族不讓唱此戲。

後來將尹瑞蓮改稱藍瑞蓮,仍不讓唱。

此事日久人人皆知,就在本地唱不下去了,幾近湮沒。

再往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天災人禍等一系列原因,人們被迫遷往他鄉討飯為生。

藝人卻將此戲帶了出去,並與當地劇種雜合併推陳出新,使本劇成了著名劇種且深受人們的喜愛。

北至東北三省,南至蘇州,西南至安徽,都可聽到此戲。

二人轉、評彈、花鼓、黃梅戲、墜子。揚琴……花樣繁多,又有了新的活力。

然而五里傳不準,十里說瞎話,在交通、交流極閉塞的古代,流傳中訛誤百出,甚至有的以此為戲架,內容完全改變!更有甚者說此戲起源於西嶽華山,牛頭不對馬嘴!恐失傳於後,使後人乃至天下人迷惘,更為了紀念這一對敢於衝破封建桎梏、敢於擺脫禮教束縛的偉大情侶。

因此深入訪詢、親臨考察,作為此文。

【筆者按】如今華山地區對此事仍諱莫如深,詢問的長輩親友中,有的含糊不清、從未聽說;有的前言不搭後語、毫無章法;有的十分氣憤,自然他姓尹。故列於後,恐讀者茫。其發源地在江蘇徐州市豐縣東南三十里華山鎮前華山

王書法,字愍齋,號嗜花齋主人、愍齋主人,徐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員、古沛王氏委員會秘書長。生於1996年2月,中共黨員,本科在讀,沛縣鹿樓鎮房莊村人。著有《愍齋詩集》、《愍齋羽士青春錄》、《鄉間記憶》等文集。

豐縣版《魂斷藍橋》:蘭瑞蓮打水,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作者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